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对13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种证型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按传统辨证方法133例患者可分为5型: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3,S4,G4较多。提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湿阻,阴虚,阳虚,瘀阻的发展变化,其病理学基础是肝脏炎症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2.
王敏  唐金模  梁惠卿  龚先琼  宫嫚 《新中医》2020,52(12):53-56
目的:引用肝脏病理学指标阐明中医证候实质,探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参考值上限2倍(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微观辨证要素。方法:对300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肝组织结果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者占46.00%,纤维化分期≥S2者占38.67%;肝组织病理≤G2或≤S2的患者以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G)和(或)纤维化分期(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型较非瘀血阻络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变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3、G4为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S4为主。结论: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5.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从而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肝组织炎症: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4。(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主要为S1和S2;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和S4。(3)肝组织病理程度:瘀血证以G3~G4、S3~S4为主,非瘀血证以G1~G2、S1~S2为主。结论 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最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程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情况。方法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肝活检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将肝组织炎症分为G0—2、G3—42个级度,纤维化分为S0—2、S3—42个级度,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差异。结果肝郁脾虚组、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在G0—2级度者分别占96%,74%,11%,在S0—2级度者分别占96%,91%,10%;肝组织炎症级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组织纤维化级度: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大致相同,但均轻于瘀血阻络证。结论慢性肝炎的5个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7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根据病理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S)分组,比较各组间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级五行体质的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G0、G1组分别与G2+G3组,S0、S1组分别与S2+S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中医证型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病理结果提示随着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加重,其五行体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通过评价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能够为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诊断,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患者中,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50例(46.73%),肝郁脾虚型42例(39.25%),瘀血阻络型8例(7.48%),肝肾阴虚型7例(6.54%),脾肾阳虚型0例;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活动度分级轻度(G1~G2)34例(31.78%),中度(G3)53例(49.52%),重度(G4)10例(9.35%),活动性肝硬化10例(9.35%);纤维化分期S1~S2期53例(49.52%),S3期36例(33.65%),S4期以上18例(16.83%)。结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以G1~G3级和S1~S2期为主,且肝郁脾虚型以轻度为主;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则全部为G3、G4级及以上和S3、S4期,且瘀血阻络型以肝硬化为主。慢乙肝不同中医证型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严重程度方面呈现以下特征: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特点。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进行肝组织活检,并参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ing,G,G0~G4)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ing,S,S0~S4),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HBV-DNA定量、HBVM。结果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0 0例,G1 22例(17.05%),G2 58例(44.96%),G3 44例(34.11%),G4 5例(3.88%);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0 3例(2.33%,)S1 39例(30.23%,)S259例(45.74%,)S3 25例(19.38%,)S4 3例(2.33%)。结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由轻微病变至肝硬化的系列慢性肝病谱,传统中医四诊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存在辨证盲区。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潘志恒  陈琰碧 《中医杂志》1999,40(8):494-495
测定16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3项,以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但发迹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平均升高幅度最小。同时发现,湿热中阻组肝纤3元月 显著性升高,肝肾阴和瘀血阳络级以HA、hPCⅢ升高为主,脾肾阳虚组以HA、Ⅳ-C升高为主。提示测定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简单便捷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评估指标,进一步揭示各中医证型所蕴含的肝脏炎症情况。方法:纳入165例经肝穿刺活检术证实的CHB患者,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进行辨证分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1级和2级分别与3级、4级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化1期与4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s-CR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r=0.321,P<0.001)、纤维化程度(r=0.211,P=0.007)呈正的秩相关关系。血清hs-CRP水平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湿热内结、瘀血阻络血清hs-CRP水平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CHB患者病情评估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43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eAg、HBVDNA、HBV基因型检测及肝组织活检。结果:①肝组织学检查对于轻度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与否具有重要意义。②瘀血阻络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侧符合诊断标准的3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指标的水平及208例患者肝组织病理,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瘀血阻络组HA、PCⅢ、LN、Ⅳ-C、TGF-β1高于其它各型(P<0.01);肝郁脾虚型HA、PCⅢ、LN、Ⅳ-C、TGF-β1、TNF-α高于正常水平(P<0.01或P<0.05),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1);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TNFα、TGF-β1高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P<0.01),而湿热中阻组TNF-α高于瘀血阻络组(P<0.01);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型S1~S2级G1~G2期较多,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S3级G2~G3期较多,瘀血阻络型以S3~S4级G3~G4期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HA、PCⅢ、LN、Ⅳ-C、TGF-β1、TNF-α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RBC、HGB水平最高,而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患者WBC、PLT水平最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4项指标可达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利用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性帮助判断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今后对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