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四钉法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以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对比,远期效果(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证脊柱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附加伤椎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6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且有利于长期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 均接受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行伤椎植骨将患者分为植骨组和未植骨组,其中植骨组 45 例,未植骨组 35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 Cobb 角、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内固定取出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 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内固定取出后 3 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未植骨组,后凸 Cobb 角低于未植 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术后 3 d 和术后 3 个月 VAS 评分低于未植骨组,ADL 评分 高于未植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植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的治疗效果可靠且创 伤小,可促进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和实现骨性愈合,防止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与传统跨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的76例A、B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42例采用伤椎置钉内固定,34例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均未采用植骨融合)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高度比及其Cobb角变化。结果:A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和跨伤椎置钉方式均能有效纠正A型胸腰椎骨折的脊柱后凸畸形、重建伤椎高度;但对B型胸腰椎骨折来说经伤椎置钉术式在术后中长期可更好地维持伤椎复位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的矫正度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行伤椎植骨与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植骨融合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研究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随访8个月以上,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减少,Cobb角度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增加;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显著减少(P<0.05),Cobb角度相比术后明显增加(P<0.0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够明显改善伤椎损伤情况,且具有术后长时间良好的稳定效果,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持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行伤椎植骨与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植骨融合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研究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随访8个月以上,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减少,Cobb角度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增加;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显著减少(P〈0.05),Cobb角度相比术后明显增加(P〈0.0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够明显改善伤椎损伤情况,且具有术后长时间良好的稳定效果,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持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经椎弓根向伤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粉末型注射剂(ACPC)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伤椎及相邻节段椎板植入颗粒型磷酸钙人工骨(CCP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融合方式治疗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植入ACPC)34例,B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伤椎及相邻节段椎板植入CCPC)30例。观察2组伤椎Cobb角以及矫正度丢失、手术时间、内固定失效率及术后腰背部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2组患者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大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和书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内固定失效率低于B组(P<0.05),术后腰背部疼痛率优于B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并未增加手术时间及更多的创伤,但经椎弓根植骨增加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加强了伤椎的抗压能力,减少了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避免或减少了术后椎体塌陷而导致的迟发性胸腰背部疼痛等远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2016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螺丝松动、感染、内固定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骨重建伤椎前中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1月我科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08例,其中传统的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对照组);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66例(观察组)。分别从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对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比,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术后2周,术后2年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比,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比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在术后2年椎体前后缘压缩比增大,Cobb角增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椎体前后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骨可有效重建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和对照组(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随访6~15个月,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在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异,于术后1年随访,经椎弓根植骨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丢失不明显,而未植骨组变化明显,二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84例按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祛瘀汤治疗。结果:两组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24%,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及神经脊髓压迫情况,28例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伤椎骨折复位器复位,使骨块回纳,伤椎冲入骨颗粒植骨融合治疗,椎体爆裂骨折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0例患者采用不切除椎板减压,直接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进行随访,经DR及CT检查,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达到1~3级。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及分析胸腰椎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对侧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手术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结果:采用术后随访3~24个月,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Cobb角无明显改变.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跨伤椎置钉、经伤椎置钉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9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MIPPSF治疗,其中23例行跨伤椎置钉(A组),26例行经伤椎置钉(B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伤椎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12~18个月,平均(12.5±2.3)个月随访。两组组内术后的AVH、伤椎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VH,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及伤椎Cobb角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发生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则有1例断钉1例断棒。结论:在后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与跨伤椎相比,伤椎置钉能更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作椎体成形术材料结合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Ⅰ组17例,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射植入医用硫酸钙作椎体成形术结合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Ⅱ组22例,单纯使用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两组间的术前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无显著差异,术后即刻及取出内固定2个月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医用硫酸钙作为植骨材料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很少发生椎体终板高度复位的丢失,提供了伤椎前中柱支撑和固定,能够有效的维持伤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前、术后、术后6月JOA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经伤椎置钉手术组(A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B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7 d、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7 d、术后12个月2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且术后7 d、术后12个月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P均0.05),2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VAS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CT片检查,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死亡病例及神经功能损伤障碍加重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对术前与术后12周、1年患者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进行比较发现,术后12周、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后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