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中证属脾胃虚寒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慢性胃炎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泛酸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在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入组病例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以西医心衰常规治疗,且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为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加穴位敷贴治疗)和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症状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D)、肺功能改变。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对咳嗽、咯痰、易感冒、食少纳呆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治疗组6 MWD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有改善(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痰热闭肺型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4.9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痰鸣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可提高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阳黄方敷贴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总评分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38.5%)(P0.05),且治疗组的症状总评分和总胆红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水活血温阳方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3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利水活血温阳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血浆B型尿钠肽(BNP)、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及治疗后1、3个月的6MWT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BNP、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6MWT步行距离、明尼苏达量表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水活血温阳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NP、Cys-c、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痰热型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热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6.67%;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5.5d,对照组为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贴疗法治疗小儿痰热型肺炎喘嗽可以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椎穴敷贴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敷贴安慰组30例敷贴淀粉药片、穴位敷贴组29例敷贴中药、常规药物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采用临床症状EASI评分法及瘙痒症状VAS评分法判定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免疫球蛋白(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EASI积分、VAS评分改善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敷贴组优于对照组(P0.05)。EO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湿疹患者的特异性不显著;TARC、Ig E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湿疹患者有特异性。结论:大椎穴敷贴联合氯雷他定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08%和26.47%,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4.70%,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清AST、ALT、TC和TG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或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B超检查正常肝脏增加率及中、重度脂肪肝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其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血脂,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乳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的2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行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金化痰汤联合中药穴位敷贴佐治小儿细菌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并配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指标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金化痰汤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在脑梗死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的脑梗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中医的内服中药补阳还五汤与电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疗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2):185-187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自拟中药温阳活血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LVEF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BNP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中西药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保胎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穴位敷贴配合中药寿胎异功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30例给予中药寿胎异功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以7d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至妊娠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清E2、P、β-HCG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腹痛及腰酸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亦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辅助中西药物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养阴扶正、祛痰活络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祛瘀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8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除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经12月治疗,血清HBVDNA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和西药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显著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传统西医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8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皆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IBS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哮喘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最大呼气流量(PEF)、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发作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IBS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低于对照组患儿,C-ACT评分和P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哮喘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及配合科学护理对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温胃健脾法中药加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个中心的45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西药组各228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髎、肝俞(双)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西药组常规西医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眼球运动度、眼裂和瞳孔大小.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1.7%(209/228),西药组总有效率73.6% (168/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穴位注射组的降低值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眼眼球运动度、眼裂均有增加,瞳孔均缩小(均P<0.05),穴位注射组眼球运动度内直肌的改善优于西药组,眼裂大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