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腱鞘巨细胞瘤是发生在腱鞘和滑膜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手足,也可发生在其它关节或非关节部位,为较少见的组织肿瘤之一.我院自1978~1998年间共收治13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证实,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腱鞘囊肿位置与关节的关系以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类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7例腱鞘囊肿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对其声像图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根据腱鞘囊肿的位置与关节的关系,可分为2型:关节外腱鞘囊肿和关节内腱鞘囊肿。在声像图上,腱鞘囊肿可表现为囊性回声、囊实性混合回声以及实性低回声。结论:超声检查在腱鞘囊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足腱鞘巨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31岁女性的足腱鞘MRI、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足腱鞘巨细胞瘤典型表现为紧贴或包绕肌腱、腱鞘生长的异常软组织肿块,有完整的包膜,MRI表现为T1WI大多与肌肉信号相似,T2WI根据肿瘤内有无囊变、出血、水肿及含铁血黄素沉着而信号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辨别,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呈均匀、不均匀中等或显著强化,分隔无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腱鞘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患者19例,均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9例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其中15例为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4例为弥漫性。局限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韧带受侵、T1WI信号、T2WI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及关节腔积液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无显著差异(P>0.05),边界清晰比例、关节滑膜未增厚比例均显著高于弥漫性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P<0.05)。结论MRI检查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形态多呈不规则结节状,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MRI可作为临床诊断膝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腱鞘巨细胞瘤是发生在腱鞘和滑膜的良性肿瘤,大部分发生在手足,也可发生在其它关节或非关节部位,为较少见的组织肿瘤之一。我院自1978~1998年间共收治13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证实,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其中男7例...  相似文献   

6.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黄色素瘤或良性滑膜瘤,多发生在手指,以中年或老年较为多见[1,2].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较为少见.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肢体多发性腱鞘巨细胞瘤(双手背、左肘后及右足跟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属祖国医学“筋结”、“筋瘤”范围。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常见于腕背部和足背部。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笔者十几年来采用局部围刺法治疗本病,疗效理想,方法独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3年至2017年35例经病理确诊的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34例腱鞘巨细胞瘤发生于手部掌指骨,1例发生于足第1跖趾关节。MRI表现:35例病灶T1WI与骨骼肌呈等信号,26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9例病灶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在手部,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一植  李倩  蒋炜 《西部医学》2013,25(1):135-137
目的探讨腱鞘结核的超声表现特点,为正确及时诊断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病理检查确诊的28例腱鞘结核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病史,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结果3例为囊性病变,无血流信号,肌腱无受侵;25例低弱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团块,肌腱包绕其中,有粘连、受侵,其中20例病灶内见少许血流信号,5例病灶内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准确诊断18例,漏诊10例,符合率64.3%。结论腱鞘结核的超声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征性,极易漏诊,应结合临床病史,对包绕、侵蚀肌腱的病变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2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复发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为21.9%.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正确的诊断和手术中彻底的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块2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最大速度(Vmax)进行分析。结果 28例乳腺肿块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良性肿块22例,恶性肿块6例。乳腺良性肿块的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乳头、乳晕下实质性小结节呈中高回声,内部不均,边界清晰,邻近大导管可伴有扩张。肿块周边或内部可见彩色血流。恶性肿块边界不清,边缘呈多角形或蟹足样,形态不规则,内部呈低回声,无包膜,肿块呈细点状、斑片状、团状、条状、线状等形态,主要为以细点状多见的钙化灶。CDFI显示肿块周围及内部可见多条动、静脉彩色血流信号,多有动脉穿入肿块内并有弯曲或分支。乳腺良性肿块组患者的PI、RI、Vmax分别明显低于恶性肿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块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恶性肿块组的血流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更易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77-7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分析78例甲状腺腺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甲状腺腺瘤典型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结节多见,低回声为主,结节多伴囊性变,边界清晰,周边见包膜回声及晕环征,周边血流呈环状。结论甲状腺腺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26例SPTP患者超声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超声和CT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表现为22例包膜完整,清晰边界,6例可见钙化组织;囊实性成分为主,实性部分为均匀低回声,囊性部分为低或无等回声区;多数CDFI显示回声区内有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为低密度,22例包膜完整,10例有点片状或环状钙化组织,囊实性成分为主,实性部分可见乳头样结构,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呈渐进性特点,但仍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囊性部分分散于实性部分中,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共同影像学特征为均未见胰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CT诊断准确率为84.62%高于超声的57.69%(P0.05)。结论 SPTP的超声、CT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可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且CT的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肿块部位、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乳腺体积较大的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边界多清晰,有或无包膜,内部为实性低回声,不均匀;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少见钙化,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阻力指数(RI)变化范围较大。结论:超声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良、恶性诊断困难,具有较典型的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并与其他类型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病理证实为睾丸肿瘤的57例患者的术前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的符合率93%(53/57),漏误诊率7%。不同的肿瘤其声像图各具一定的特征性,低回声血流较丰富44例,主要见于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混合性回声,血流丰富10例,主要见于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混合性回声夹杂强回声血流极稀少3例,见于畸胎瘤。结论超声诊断睾丸肿瘤符合率高,声像图结合临床可对睾丸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类型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腘窝囊肿的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其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并与病理组织学相比较,提高腘窝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对下肢有腘窝包块的患者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检查,选取4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腘窝囊肿患者,对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壁厚薄、内部回声特点、后方回声有无增强、与关节腔相通与否、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有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腘窝囊肿位于下肢腘窝及其周围,单侧多于双侧,囊肿边界不规则,囊壁较薄,部分可有分隔,囊肿显示与关节腔相通20例(占44.4%),囊肿与关节腔不相通25例(占55.6%),囊内回声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4种:(1)单纯液性无回声区22例(占48.9%),后方回声偏强;(2)囊内为细密点状弱回声16例(占35.5%),呈悬浮状,可飘动,后方回声略偏强;(3)囊内除细密点状弱回声,还可见点状强回声斑,伴声影3例(占6.7%);(4)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4例(占8.9%),后方回声略偏强;所有包块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依据肿物的部位、超声影像特征判断腘窝囊肿的特点,以及其与关节腔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并分别与病理对照。方法  78例乳腺肿块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 ,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 ,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乳腺肿块分布依次为外上 >内上 >外下 >内下象限。二维声像图最重要的特征是 ,边界回声。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 ,这与其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有关 ;而恶性肿瘤表现为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 ,这与癌组织侵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的血流信号丰富与否也是关键 ,恶性肿瘤均可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 ,对照病理符合率较高 ,具有非常有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内生型和颈管型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内生型或颈管型宫颈癌患者,其中0期4例,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期3例,观察宫颈癌的宫颈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子宫体、宫旁组织、血流分布,分析宫颈管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检查显示,4例0期原位癌和3例Ⅰ期宫颈癌形态无异常表现,11例Ⅰ期宫颈癌的宫颈管回声不均匀,粘膜偏移、中断或消失,Ⅱ~Ⅲ期宫颈癌表现宫颈失去正常宫颈的形态,见不均匀回声区,3例Ⅲ期宫颈癌见宫腔积液、子宫体回声不均匀。26例宫颈癌肿块内可见到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内生型和颈管型宫颈癌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胆管囊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确诊2例,误诊11例。超声检查特点为以液性囊腔为主伴有实性组织回声,囊壁不规则增厚,可见乳头状物或不规则组织突起,内可见分隔;也可表现为以胆管扩张为主,内见絮状回声。CDFI显示囊壁及分隔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的彩色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有症状的下肢DVT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其中68例血栓累及股静脉的患者同时逆行扫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85例下肢DVT患者急性期51例,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4例,管腔内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或消失,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消失,PW未引出血流频谱或频谱波形不正常是DVT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大血管扫查发现髂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内的血检、瘤栓形成、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炎性粘连等是导致下肢DVT的病因.结论 彩色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明确,联合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提高DVT病因的检出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