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医源性腹泻,多发生在使用抗生素数小时至数天后,多因为广谱抗生素疗程长或使用不当,从而造成对药物敏感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原本非敏感的条件致病菌,如粪链球菌、克雷白杆菌、副大肠埃希菌、真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肠道的菌群失调,由此出现腹泻症状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国外报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病率为5%~30%,老年患者可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的腹泻,为较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儿科抗生素应用很广泛[1],AAD发生率也比较高[2]。笔者通过观察我院应用抗生素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AAD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950例应用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中成药物儿泻停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较单独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急性单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病区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入院前患儿无腹泻,大便常规正常,住院使用抗生素24小时后出现腹泻,多为稀便。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均以静脉给予抗生素及中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同时加儿泻停颗粒;对照组单纯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后第(3±1)天评价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9.0%,有效率为61.0%,对照组治愈率为21.7%,有效率为43.3%,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单纯性腹泻相比,儿泻停联合益生菌可以更有效缓解并消除抗生素本身所导致的婴儿急性单纯性腹泻。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ntibiotic ssocited dirrhe,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该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也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抗生素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AAD的发生近年来逐年增多,有观点认为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可诱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2],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科护理单元在不影响抗生素使用情况下开展中医辨证,应用复合推拿方法治疗AAD,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据WHO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率高达80%,远高于国外的30%,新生儿科住院抗生素使用率更高达100%,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其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与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又称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性腹泻[2]。发生AAD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过度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发病率逐年升高[1].儿童由于机体免疫机制、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原因,ADD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者可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2].本院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ADD患儿,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该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也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使用抗生素后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1]。据WHO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数据报告显示,国外为30%,我国高达80%,新生儿科更高达100%~[2]。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作为其不良反应的突出表  相似文献   

8.
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时或停用抗生素后8周内发生的腹泻[1-2]。国外一项研究显示,AAD的全球患病率为28. 6%,内科病房增加至29. 8%,重症监护病房增加至58. 3%[3]。老年患者因其器官、组织结构老化,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肝、肾、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胃肠黏膜逐渐萎缩等  相似文献   

9.
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由于抗生素广泛而不规范的使用,使得耐药菌株或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病例日益增加[1],而其发病率、复发率并未降低,故寻求有效的中药治疗本病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规范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温补肾阳之中成药桂附地黄丸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比较,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儿科临床相当常见。儿科肺炎使用抗生素后腹泻的发生率为50%[1]。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本人应用金苓健儿颗粒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60例。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大多数合并有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此外由于病原检查的滞后性,使得临床医师在把握抗生素运用的指征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m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越来越受到关注.本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68例COPD患者中34例合并AAD,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常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肾病综合征经激素治疗后能完全缓解,但在半年内复发2次或一年内复发3次以上者[1],是肾内科常见、多发病.研究表明,本病频繁复发的原因主要与肾上腺皮质功能被抑制导致血皮质醇水平过低相关[2],且与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和Th1/Th2具有显著的相关性[3].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虽然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患者个体存在差异,因而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方面仍未取得理想效果.本病可归属为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相似文献   

13.
雷诺综合征是一种以发作性指(趾)缺血为特征,有原发与继发之分,常在受凉后发作[1].目前雷诺综合征的病因及生理病理仍不清楚,西医对雷诺综合征的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很理想.本病相当于中医四肢厥冷证或寒厥、痹证[2-3],通常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法治疗,疗效在90%以上[4-7].本科近5年来采用自拟附麻辛桂汤治疗雷诺综合征3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俊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5):107-108
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1],伴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不断升级、更新,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甚至近来出现了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的"超级细菌",不仅增加医疗负担及交叉感染,且致死率高,故积极应对耐药菌感染是当务之急.但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变化,药物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远未解决[2].笔者以中医药治疗2例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2].我国血脂异常者约1.6亿[3],患者约8000万,且仍快速递增[2].治疗本病的化学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2].越来越多的天然药物被发现具有降脂成分[2.4-5],本文归纳相关文献报导,尝试总结其中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亦称过敏性咳嗽、变应性咳嗽,是临床中一种非典型性哮喘,为儿童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达1个月以上,且常在晨起、夜间以及剧烈运动后阵发性咳嗽,极少表现有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1].本病在儿童慢性咳嗽疾病中占7.0%~40.1%[2],由于临床中咳嗽持续存在,常被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西医长期予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医药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而异,约为5%~39%.抗生素使用中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体正常菌群,使正常的肠道菌失去平衡,导致菌群失调,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老年及儿童影响较大,这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医药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可分为单味药及复方研究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针灸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1].2004年3月-2006年10月我院对菌痢患者25例采用住院后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直接使用抗生素等治疗相比,效果更佳,现经统计学比较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是1973年Bishop等首次在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1978年正式命名为轮状病毒.HRV被认为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1],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肾病(gouty?nephropathy,G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是指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目前现代医学针对本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1].G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淋证""癃闭""关格"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柳红芳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清浊相淆,浊瘀伤肾"之基本病机提出以"化湿降浊法"治疗[2],临证效果较好,现择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