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 ,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 (古方 ) ,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 (今方 ) ,经方与时方合用 ,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 ,证见发则寒热 ,一身尽痛 ,脉濡 ,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 ,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 ,湿困脾运 ,停食而滞的病机 ,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 ,颇有疗效。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 ,只要符合以上病机 ,均可应用。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经方是中医经典方的简称,主要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时方指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之方,以唐宋医家所创之方剂为主。经方、时方代表的是不同时期的两种中医学术思想。马红学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于经方、时方并用,互为补充,突破两者各自治疗的局限,以此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陈飞  韩洁茹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9-1411
基于中医临床思维研究,方剂分为经方、时方和经验方三类.经方普简效廉,时方审机立法施方,经验方为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或民间验方之精粹.临证之时优先选择经方,方证相应;次选时方,辨证施治;经时方无方可选,考虑经验方;疑难杂症、复合病症,四诊合参,自创新方,病证相合,审机参变.方无优劣,疗效至尚,四诊相参,辨证施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经方因其药物少、配伍精,疗效显著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推崇.陈瑞春老先生崇尚仲景,临证喜用经方,且擅用经方.陈老认为[1],尊崇经方并不是一味执守原方不加减化裁,而是要在深究方规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应用.时方多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药物繁多,功效脏腑化,方剂配伍关系没有经方精当,但疗效却有其独到之处.陈老临证常将经方与时方合而用之,取两者之长,优化组合,以取得更佳的疗效.以下摘录几则陈老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芳  陈明 《四川中医》2014,(3):130-132
导师陈明教授宗经方、时方之旨,灵活组方,善以合方治疗胸痹,且临证多验。文章以陈明教授治疗胸痹的相关验案为例,介绍其选方用药重视病证针对性的临证经验特点。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对少阳病实质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深入分析少阳病提纲证、少阳病主方、六经病传变顺序等,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解,对少阳病实质进行再认识。少阳病其病位应在里,而非半表半里,其病性应为半阴半阳、半虚半实,其本质是阳明太阴同病。少阳病的治疗原则为清阳明之热、补太阴之虚并进,扶正祛邪兼具;柴胡类方、黄芩类方、泻心汤类方均属于治疗少阳病方。对少阳病的实质的再探索,有利于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学习丁甘仁医案,梳理其运用六经辨治湿温病的经验,归纳出其治疗湿温的三大特点:其一,不拘泥湿温病只限于阳明、太阴二经,而是将其扩大到六经范畴。先辨病位,再定方药,擅用合方。真正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次,重视少阳、厥阴经的枢机作用,善用柴胡运转枢机。第三,经方和时方并用,经方为主,在经方基础上加用芳化、苦燥、淡渗、疏达之品以助化湿。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一方多证”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经方都存在着主治多样和一方多证的问题,不过在小柴胡汤的运用中表现更为突出。言小柴胡证,当分广狭之义、当有主次兼变之剐。如从狭义的主要证型而论,当属少阳无疑,但从广义的可用证型而论,则诸证之中,属少阳有之,兼少阳有之,非少阳者也有之。言用和解法,当分正治权变之义、当有隔一隔二之别、如从狭义的和解少阳而论,当以疏气转枢为先,但从广义的和解矛盾而论,则诸法之中,分消表里者属之,调和寒热者属之,兼顾虚实者也属之故对待经方“一方多证”的问题,若分证有主次之别、论病有常变之议、言方有主方与变方之用、论法有正治与权变之分,议药亦有加减与化裁之例、诚如是,则在运用经方时,达到广而不滥、活而不乱,并与时方各知其长、互补其短,使临床选方加减真正能够圆机活法,以应万变。  相似文献   

9.
徐灵胎对于咳嗽治疗强调审证求因后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谴药制方,临证崇尚经方,亦不排斥时方,师古而不泥古,对于用药之加减精益求精,反对多用、滥用温补药物,遵从辨证论治之观念,深得仲景之法。  相似文献   

10.
四、大柴胡温方意及用法(附小柴胡加芒稍踢) 少阳有表复有里.少阳之表,少阳经也;少阳之里,三焦胆府也.表里并重大柴意.大柴胡治少阳病,表里并重者也.本经自病乃蕴发.此乃本经自病,由伏邪而然,与太阳病汗出不澈,余邪留恋少阳者,轻重不同.世人但知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不知大柴胡乃少阳正法也.少阳之里亦有异.少阳之里,乃三焦胆府,与阳明胃府之里实有异,惟胆胃同降,固亦相近,殊途同归,但轻重有不同,深浅为各异耳.既是少阳之里而非阳明之里,则知本方实不当有大黄.叔和谓:无大黄恐不成大柴胡,乃未之思耳.又小柴胡治表复有里,其见症中之胸胁痞满即里实也,惟较此为轻耳.郁郁微烦心下急.小柴症具呕不止.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鞕满等症具,用小柴胡而呕仍不止,且增郁烦心下急诸象,故知其邪势鸱张,病由蕴发,非余邪留恋可比,表不和而里热结,非大柴胡不能为功矣.二三下后症仍存.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柴  相似文献   

11.
吴元洁  王正 《中成药》2012,34(1):130-132
温胆汤源于《集验方》,后经《三因方》变化,其性由温转平,后世又多从痰热论治.其方名方义,历代多认为“温”指少阳温和之气,其义在于恢复少阳温和之气.后世在《三因方》基础上灵活加减,拓展了其临床适应症,又形成系列衍方,使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主方,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之功,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该方配伍巧妙、效果奇特,经后世医家的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远超过少阳病之范围.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但笔者通过分析《伤寒论》原文、方义、煎服法及服药后禁忌,结合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等,发现大柴胡汤证病在心下而非腹部,症状表现为心下急而非阳明腑实证之大便难、不下利;大柴胡汤中主要药物的归经均归少阳或厥阴经,对大黄的药理研究发现,久煎大黄主要药理作用为泄热而非通腑;仲景对于该方服药后的禁忌中也并未提示防其过下伤正,而嘱服后得效即止。由此认为,大柴胡汤并非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而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相似文献   

14.
徐文伟  李江 《江苏中医药》2021,53(10):41-43
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少阳经循经之腑与心密切相关,从《伤寒论》立论,少阳不和、枢机不利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遵"木郁达之"之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和解枢机、宣畅少阳为法,将柴胡剂作为治疗主方,同时兼顾他证,灵活化裁,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杨俐  傅健 《中医研究》2010,23(9):68-69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常用于治疗少阳本经自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仲景也常采用本方治疗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之证,其他如少阳阳明合病、热入血室等。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如体虚感冒、鼻渊、瘿病、痹证、淋证等多系统病证,辨治要点把握邪人少阳、邪正相争,或病在肝、胆、胃,有肝胃不和、胆热上犯之机,疗效满意,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胜利主任医师是鄂南十大名老中医之一,精研仲景之学,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在守经方的同时,运时方、创新方,治疗内外妇儿等杂病,多能效起沉疴,尤其擅长治疗乳腺增生,笔者有幸侍诊,现将王老师诊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柴芎汤出自明代眼科名著《审视瑶函·运气原证》,为治疗太阳头痛方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刘英锋教授则用其治疗《伤寒论》第265条之少阳头痛,该条文对少阳头痛并未给出对应方药,但阐述了少阳头痛之机理,即风寒侵袭少阳,形成少阳表证凝滞经脉,寒郁火、实夹虚。本文通过学习和临床体验,认为柴芎汤用于治疗少阳头痛更有针对性,并对此作了探讨从而得出结论,循足少阳胆经的两侧头痛大多可用此方治疗。以柴芎汤作为治疗少阳头痛主方的意义,在于使《审视瑶函》治疗六经病头痛的方药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间质,在中医上则为三焦腠理,归属于少阳。少阳是人体表里之枢、阴阳之枢,亦是人体元气津液运行之枢,少阳枢机不利是肺纤维化的关键病机。临床上可从少阳的角度辨治肺纤维化,在少阳证的基础上,根据是否存在两经同病及兼夹瘀血的不同,选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进行治疗,必要时亦可将柴胡类方与其他方剂合方运用。  相似文献   

19.
傅汝梅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肺胀时,首重阴阳,明辨六经,重视脉证合参,辨邪正之虚实及证候之主次,遣方用药不拘泥于经方条文,谨守病机,因证遣方,随证合方,常用经方与经方、时方、海南民间方合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柴胡汤为仲景方,是治疗少阳、阳明二经并病实证的主方。由于太阳病过经之邪传入少阳,少阳病邪不解,枢机不利,并见阳明胃肠燥实之证。故证见热结在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腹部拘急不适或疼痛,呕恶或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口苦、咽干、目眩,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