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EGFR、KRAS、ALK、ROSI、c-Met和Her-2基因各亚型改变情况。方法:应用Taqman-ARMS方法检测273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KRAS基因、ALK基因、ROSI基因、c-Met基因和Her-2基因改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6.26%(99/273),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0(0/273)、16.12%(44/273)、4.49%(15/273)和17.95%(49/273);EGFR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12例(4.40%);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76%(13/273);ALK融合基因总阳性率为9.16%(25/273);ROSI融合基因总阳性率为2.20%(6/273);c-Met基因总扩增率为3.66%(10/273);Her-2基因总突变率为0.73%(2/273);各驱动基因双突变共存型11例(4.03%),其中EGFR基因突变与ALK融合基因阳性共存型2例(0.73%),EGFR基因突变与KRAS基因突变共存型3例(1.10%),EGFR基因突变与c-Met基因扩增共存型6例(2.2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19和21外显子突变和ALK融合基因均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精准医学的个体化靶向治疗,KRAS、ROSI、c-Met、Her-2基因改变以及驱动基因双突变共存型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各亚型中EGFR和ALK的基因状态。方法:应用ARMS方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情况。结果:218例肺鳞状细胞癌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4.59%(10/218),19del和L858R各为2.29%(5/218)。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6.14%(7/114)。结论:肺鳞状细胞癌存在一定比例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肺鳞状细胞癌EGFR基因和ALK融合基因常规检测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6月间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ARMS法三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各肿瘤组织的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并做各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5.3%(42/76),19 del和L858R突变为其主要突变类型,检出1例19del联合L858R共突变;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17.1%(13/76),检出4例ALK基因融合联合EGFR基因突变;ROS1基因融合的阳性率为1.3%(1/76),未见ROS1基因联合EGFR基因或ALK基因共突变。与ROS1基因相比,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5,P=0.000;χ~2=11.329,P=0.001)。非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吸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32),而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均P值0.05);不同年龄、性别和组织学分型的NSCLC患者其EGFR,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2.219,均P值0.05)。结论 EGFR,ALK和ROS1基因突变均可见于华南地区NSCLC患者,其中以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Kirsten鼠肉瘤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KRAS)突变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表达,采用PCR检测EGFR基因和KR AS基因突变,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 267例进行了ALK融合基因检测,其中1 655例同时进行了EGFR突变检测,951例同时进行了KRAS检测。ALK融合基因、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28%(165/2 267)、48.58%(804/1 655)、11.40%(108/947)。ALK基因突变多见于年轻、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患者;KR A S基因突变多见于老年、男性、腺癌患者。1 655例同时进行了ALK与EGFR检测的病例中,共6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36%);947例同时进行了ALK与KRAS检测,共4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42%);943例同时进行了EGFR与KR A S突变检测,未发现双突变病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和KR A S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存在相应的联系,个别病例可以出现ALK融合基因与EGFR或KR AS突变共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1 273例EGFR基因和1 062例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6.68%(467/1 273),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1.02%(13/1 273)、18.93%(241/1 273)、2.59%(33/1 273)和15.95%(203/1 273);EGFR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17例(1.34%),其中18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19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7例(0.55%),19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4例(0.31%)和20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EGFR基因各外显子内双重突变共2例(2.18%),均为21外显子双重突变。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3.01%(32/1 062),外显子2的密码子5、12、13和25的突变率分别为0.09%(1/1 062)、2.64%(28/1 062)、0.18%(2/1 062)和0.09%(1/1 062),外显子3密码子61的突变率为0.09%(1/1 06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其基因突变预示着EGFR-TKI原发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功能性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基因的突变状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诊治的经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共203例(其中铜陵市人民医院117例,安徽省立医院86例),收集患者的外科手术肿瘤组织标本和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进行EGFR、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和免疫组化法进行ALK基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NSCLC患者EGFR、ALK、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51.23%(104/203),4.88%(8/164),10.69%(17/159)和1.26%(2/159)。EGFR基因阳性突变率女性组66.67%(58/87)高于男性组36.21%(42/116),腺癌组48.80%(81/166)高于鳞癌组33.33%(7/21),非吸烟组63.38%(90/142)高于吸烟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113.13,37.69;均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标本来源类型如手术、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ALK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86,0.55;均P>0.05)。KRAS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13,2.36;均P>0.05)。此外BRAF基因突变均为男性、吸烟患者。检测中发现3例19,21外显子EGFR双突变;1例EGFR和ALK双突变。 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其次为KRAS、ALK、BRAF基因。EGFR基因突变以女性、不吸烟、腺癌为优势人群,EGFR与ALK双突变可共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410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过增强免疫组织化学(V-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表达状态。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转移部位,ARMs法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等基本资料,总结分析ALK基因融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筛选非小细胞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4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Ventana-IHC显示35例ALK阳性,阳性率为8.5%(35/410),同时检测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为201例,突变率为49.0%(201/410),ALK基因融合发生率在EGFR阴性肺腺癌患者中占16.7%(35/209)。本组ALK阳性患者年龄在29~78岁,中位年龄52岁;男性15例,女性20例;初发时脑转移6例,肝转移7例,肾转移2例,腹膜转移2例;一线经含培美曲塞化疗18例,其中15例进入二线克唑替尼治疗,克唑替尼有效率46.7%,无进展生存期(PFS) 6.2月;一线克唑替尼治疗17例,有效率63.3%,PFS 10.8月。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ALK基因融合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的又一驱动基因,其临床发病年龄更轻,更容易出现脑、肝和肾等部位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和基因学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共55例初诊的临床诊断纵隔占位或疑为肺癌伴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行EBUS-TBNA检查,必要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完善诊断及分型,并对部分肺癌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以明确分子分型从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55例患者中,经EBUS-TBNA确诊为肺癌37例,肺转移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转移性淋巴结腺癌1例,淋巴瘤1例,结核病4例,慢性炎症1例,7例经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EBUS-TBNA在该组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37/40)和94.5%(52/55)。29例EBUS-TBNA组织标本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肺癌且得到明确分型,其中17例肺腺癌,6例肺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6例EBUS-TBNA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1例同时行ALK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基因突变型4例,ALK基因无融合1例。所有病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诊断肺癌具有良好价值,且安全性较好,结合免疫组织组化检测及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突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Kirsten鼠肉瘤基因(KR 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 AF)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NSCLC患者396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KRAS,A L K和B R A F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 F 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9.24%(195/396例),女性、腺癌、非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0.05);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59%(34/396例),男性、腺癌、大于60岁老年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阳性率为6.06%(24/396例),60岁以下年轻患者中突变率较高;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28%(13/396例)。其中EGFR合并ALK突变共存1例,EGFR合并BR AF突变共存2例,KRAS合并ALK突变共存1例,ALK合并BRAF突变共存1例,KRAS合并BRAF突变共存1例,EGFR,KRAS合并BRAF三基因突变共存1例。结论:NSCLC患者EGFR,KRAS,ALK和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与国内外报道相仿,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存在2个及以上基因突变共存,共存突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小活检标本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活检初诊为原发性肺癌的13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结果:入组的139例患者中,EGFR敏感突变阳性率为38.85%(54/139),其中腺癌突变率为49.52%(52/105),鳞状细胞癌突变率为4.17%(1/24),非小细胞癌(非特指型)突变率为1 2.5 0%(1/8),腺癌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癌患者(P=0.0 0 0 1)。男性患者突变率为3 0.3 9%(3 1/1 0 2),女性患者突变率为6 2.1 6%(2 3/3 7),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4)。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53.13%(34/64),吸烟患者突变率为2 6.6 7%(2 0/7 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P=0.0 0 1 7)。临床I,I I,I I I期患者突变率分别为33.33%(1/3),0.00%(0/3),8.70%(2/23),IV期患者突变率为47.19%(42/89),分期未知者突变率为42.86%(9/21),IV期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I,II,III期患者(P=0.0038)。EGFR的突变类型包括:E19-del占44.44%(24/54),L858R占51.85%(28/54),L861Q占1.85%(1/54),S768I占1.85%(1/54)。A LK融合基因检出率为3.28%(2/61),均为不吸烟的腺癌患者。ROS1融合基因检出率1.72%(1/58),为不吸烟的男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结论:EGFR突变更常见于女性、非吸烟及腺癌患者。ALK融合见于不吸烟的腺癌患者。ROS1融合见于鳞状细胞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后耐药的肺腺癌患者行二次组织活检并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二次组织活检与外周血标本基因特征的一致性。方法EGFR-TKIs治疗后耐药的原发性肺腺癌患者37例,均行二次组织活检并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肺癌常见的10个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二次组织活检与外周血标本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二次组织活检EGFR基因T790M突变18例(48.6%),均合并初始EGFR基因敏感位点突变,未合并其他基因突变;另19例二次组织活检EGFR基因T790M突变阴性患者均合并初始EGFR基因敏感位点突变,其中4例合并TP53基因突变,1例合并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α,PIK3CA)基因突变,1例合并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1例合并间变性大细胞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突变。外周血EGFR基因T790M突变12例(32.4%),其中7例合并初始EGFR基因敏感位点突变,未合并其他基因突变;另25例外周血EGFR基因T790M突变阴性患者中,18例合并初始EGFR基因敏感位点突变,9例合并TP53基因突变,2例合并PIK3CA基因突变,1例合并KRAS基因突变,1例合并ALK基因突变。外周血标本检出的EGFR基因T790M突变12例均在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以组织活检标本基因检测结果为参照,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T790M突变一致性为66.7%(12/18);组织活检标本EGFR基因T790M突变阳性率(48.6%)与外周血标本(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EGFR基因突变外,其他9种基因突变于外周血标本中共检出13例,其中7例在组织活检标本中检出,基因突变一致性为53.8%(7/13)。二次组织活检标本TP53基因突变阳性率(10.8%)与外周血标本(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基因突变阳性率(2.7%)与外周血标本(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T790M突变阳性率相对较低,可作为组织活检的重要补充;外周血标本的基因检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整体的基因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各亚型EGFR和ALK基因状态分布。方法:应用ARMS方法检测手术切除肺腺癌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情况。结果:276例肺腺癌手术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4.71%(151/276),其中19del为28.99%(80/276),L858R为23.19%(64/276),20-ins为0.72%(2/276),L861Q为0.72%(2/276),G719X为1.09%(3/276),S768I为0.36%(1/276)和T790M为0.72%(2/276),其中包含G719X+S768I,19del+T790M,L858R+T790M各1例,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80%(12/207),在肺腺癌各亚型中EGFR基因突变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实体状腺癌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23,P0.001和P=0.030),与其他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腺癌各亚型中ALK融合基因突变各亚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学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出现EGFR基因突变比其他亚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小活检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检测406例肺癌小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在406例肺癌小活检标本中,检测到190例存在EGFR突变(占46.8%),其中80例为第19外显子框内多核苷酸缺失、88例为第21外显子L858R突变、4例为第21外显子L861Q突变、9例为第18外显子G719X突变、2例为第20外显子S768I突变、1例为第20外显子T790M突变;此外,发现6例存在双位点突变。肺腺癌EGFR突变率为55.5%(186/335),鳞状细胞癌突变率为5.8%(3/52),5例腺鳞癌中有1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其它类型肺癌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0/14)。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62.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2.1%,P〈0.01),非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9.8%)明显高于吸烟患者(24.7%,P〈0.01)。结论 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和肺腺癌患者;Scorpions ARMS是检测活检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apsin-A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肺腺鳞癌组织中Napsin-A的表达情况,并用ARMS试剂盒检测上述组织中EGFR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Napsin-A的表达与EGFR基因的关系。结果在NSCLC组织中,腺癌和鳞癌的Napsin-A阳性率分别为96.2%和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4.7%,而Napsin-A表达阳性者的突变率高达100.0%;肺鳞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6%,而Napsin-A表达阳性者的突变率为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psin-A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腺鳞癌中表达阳性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Napsin-A表达阳性者可建议行EGFR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三种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患者NSCLC组织标本146例,采用过柱法提取DNA和RNA,突变检测采用RT-PCR法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结果 EGFR/ALK/ROS1三联检的突变频率为41.8%(61/146),明显高于单基因检测突变率:EGFR(33.6%,49/146),ALK(6.8%,10/146)和ROS1(2.7%,4/146)。EGFR的不同突变类型的检出率如下:19Del 52.9%(27/51),L858R 41.2%(21/51),G719X,L861Q 5.9%(3/51); 其中还检出四例双突变标本:19Del+ L858R(1例),19Del+G719X,L861Q(1例),ALK+19Del(1例),ROS1+L858R(1例)。EGFR/ALK/ROS1阳性标本中女性(56.7%,30/53)明显高于男性(33.3%,31/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06),肺腺癌(47.9%,58/121)明显高于鳞癌(4.8%,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3,P=0.000)。不同来源组织突变检出率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41.0%(32/78),细针穿刺活检及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等标本43.4%(23/53),胸腔积液标本40.0%(6/1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SCLC基因突变中:EGFR/ALK/ROS1三联检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EGFR,ALK和ROS1单基因检测。EGFR常见突变基因为19Ex Del和21Ex L858R。女性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EGFR/ALK/ROS1的联合检测可一次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为靶向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尤其是对于临床稀有标本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6.
冷茹冰  许跃  赵兵 《临床医学》2020,40(6):24-25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蛋白(ALK)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获取其术中切除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LK蛋白,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ML4-ALK基因融合。结果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免疫组化染色法对ALK蛋白检出阳性率为9例(10.59%),荧光原位杂交法对EML4-ALK基因融合检出率仅为2例(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ALK表达阳性较为少见,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EML4-ALK基因融合阳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水细胞蜡块在晚期肿瘤诊断及肺腺癌EGFR/ALK/ROS1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胸水细胞学制片后剩余的细胞标本制备蜡块,行HE染色,对来源不同的肿瘤选择不同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联合HE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恶性胸水进行肿瘤分类,同时对明确诊断为肺腺癌的病例,进行EGFR/ALK/ROS1基因状态的检测。结果:79例患者中,60例检出恶性肿瘤细胞,15例为增生的间皮细胞,4例为极少量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难以做出准确标记。60例恶性肿瘤细胞中,腺癌51例,小细胞癌4例,鳞状细胞癌3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51例腺癌中,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临床病史,肺腺癌43例,乳腺癌2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2例,胃癌2例,结肠癌1例,肝癌1例。在43例肺腺癌中,22例患者进行了EGFR/ALK/ROS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突变率为54.5%(12/22例),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率分别为9.1%和4.5%(2/22例和1/22例)。结论:利用胸水标本制备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晚期肿瘤的诊断,并为肺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腺样囊性癌的分子特征。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6年12月15例病理确诊的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GFR基因突变率为6.67%(1/15),且为19del,EGFR基因状态与性别(P=1.000)、年龄(P=1.000)、吸烟状态(P=1.000)及分期(P=1.000)均无相关性;未见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结论:肺腺样囊性癌中存在常见基因改变,常规基因检测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水细胞块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AR MS-PCR)法检测215例NSCLC细胞块和404例NSCLC组织块中A LK基因的三类融合类型,并检测细胞块同时送检组织块的患者74例的一致性。结果:细胞块ALK基因融合阳性26例,阳性率12.09%(26/215);组织块ALK基因融合阳性25例,阳性率6.19%(25/404);74例有组织块对照的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结果一致性有67例,一致率达90.54%(67/74),其中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14.86%(11/74),组织块阳性率18.92%(14/74)。结论:NSCLC胸水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略高于组织块;有恶性胸水的NSCLC患者原发灶组织发生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与K-ras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60例非小细胞肺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GFR(18,19,20,21外显子)和K-ras(12,13,61密码子)基因的突变。结果 260例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8.8%(127/260),突变主要集中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26/260),其中12、13和61密码子均发现突变。受检的所有样本中没有发现EGFR与K-ras基因同时出现突变的情况。腺癌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等其他组织类型。在分化程度上,高分化与中分化癌基因突变检出率和中分化与低分化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EGFR突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组织类型、患者性别、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且两种突变并不同时出现。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肺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关,存在多种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