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RIPK1/RIPK3/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途径,探讨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ellular FLICE-like inhibitory protein,cF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缺氧4 h/复氧12 h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通过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 h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模型,使用CCK-8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使用DAPI/PI双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坏死率变化,使用STRING数据库预测cFLIP的蛋白互相作用网络,使用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使用Western Blot检测cFLIPL、cFLIPS、p-RIPK1、p-RIPK3以及p-MLKL的蛋白表达或活化水平。结果在心肌细胞H/R损伤和心肌组织I/R损伤过程中,cFLIPL和cFLIPS的蛋白表达均被显著下调,而程序性坏死的相关蛋白RIPK1、RIPK3以及MLKL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升。上调cFLIP的蛋白表达可明显地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降低H/R诱导的细胞坏死率并缩小I/R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STRING数据库结果显示cFLIP与RIPK1和RIPK3存在直接蛋白相互作用,在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和心肌组织I/R模型中过表达cFLIP均可显著抑制了RIPK1、RIPK3以及MLKL的磷酸化水平。结论过表达cFLIP可显著抑制RIPK1/RIPK3/MLKL介导程序性坏死发生,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
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indromatosis,CYLD)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其C-末端USP结构域具有催化功能,可移除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的K63连接泛素链,调节RIPK1的泛素化水平,从而参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1)介导的RIPK依赖的细胞坏死样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阐明C YLD对RIPK1去泛素化调节的详细机制,寻找针对CYLD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为与坏死样凋亡相关的损伤与疾病提供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恶性血液病是一组高度恶性、预后差的造血系统疾病。本综述总结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细胞死亡一直以来被简单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坏死被公认为是组织细胞受到损害因素下发生的被动、不可逆、非调控性的死亡过程。然而最新的研究证实,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坏死仍可受到调控并具有被逆转的可能,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被称为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途径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等生理学进程,尤其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创伤、感染、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作为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相互转换的关键性分子,在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序性坏死、NF-κB通路激活以及诱发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生成等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RIP3的分子功能及其与神经疾病的关系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炎症反应、促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和细胞因子风暴有关.近年来,程序性坏死作为可调控的坏死类型,被认为是介导炎症的重要因素.近期研究显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该文主要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机制、其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程序...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宿主对炎症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免疫抑制在脓毒症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二次感染及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其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l(programmed cell death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过负向调节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及PD-1/PD-L1在其中的潜在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是一类趋化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它的功能由相应受体介导,两者不仅在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亦参与肿瘤的生长、转移。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可调节白细胞的肿瘤浸润、肿瘤相关的血管生成、激活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和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等,其中趋化因子CXCL13及其受体CXCR5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探究其作用机制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是红细胞膜上的一种多功能杂性趋化因子受体。DARC不仅是位于红细胞膜表面的血型抗原,同时还作为间日疟原虫受体、HIV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在疟疾的发生、炎症调节以及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就DARC在炎症调节、感染以及抗肿瘤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 family,TNFSF)中的一种细胞因子[1]。TNFSF 在人体中表达广泛,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稳态和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2-3]。TNFSF 是Ⅱ型跨膜转运蛋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裂解成小分子分泌蛋白而发挥生物学活性。TNFSF 细胞因子具有与 TNF 同源的,介导自身三聚体化及结合受体过程,每个配体可结合一个或多个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受体。TNFRSF 受体具有一个位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域和一个细胞内的细胞质尾巴,后者可以结合一个或多个适配蛋白,激活细胞信号通路瀑布。  相似文献   

10.
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 receptor for chemokines,DARC)是红细胞膜上的一种多功能杂性趋化因子受体.DARC不仅是位于红细胞膜表面的血型抗原,同时还作为间日疟原虫受体、HIV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在疟疾的发生、炎症调节以及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就DARC在炎症调节、感染以及抗肿瘤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抗感染的物质基础,执行止血、抗炎、免疫调节等功能。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细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在维持血管完整性和调节止血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凝血、止血功能外,血小板在对抗病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血小板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2及NOD样受体等感知病原体或炎症的存在并做出应答,其内部颗粒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抗感染分子,调节免疫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分子的分泌,直接或间接参与病毒防御。病毒的侵袭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直接吞噬病毒,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体形成,并通过释放活性氧抑制病原体。此外,活化的血小板具有抗原提呈作用,通过募集和协同免疫细胞,进一步加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以及活性氧的释放介导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s)是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它们参与调节脂质代谢、血糖平衡、炎症反应、细胞增生、分化及凋亡,并在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了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并发现它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和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未足月胎膜早破与感染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母儿结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炎症通路里起着关键的枢纽作用,最近研究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MST4)可以动态应答细菌感染,并调节TRAF6的活性,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笔者就TRAF6和MST4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可能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中的重要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了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并发现它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和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珠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4)、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P-糖蛋白(P-g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某院确诊并治疗的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组织中RIPK4、β-catenin和P-gp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不同分期、病理分型、肺癌转移等相关性,观察其在骨肉瘤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RIPK4、β-catenin、P-gp阳性表达与Enneking不同分期、肺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RIPK4、β-catenin和P-gp阳性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RIPK4及P-gp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RIPK4、β-catenin和P-gp在骨肉瘤内有高表达,且与疾病分期有关,在骨肉瘤的进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且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表达在免疫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TLRs)通过识别已知的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在宿主防御入侵的病原体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针对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固有免疫应答的感受器.Toll样受体不仅在激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调节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也表达在非免疫细胞上,如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细菌感染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局部感染或炎症进程并因此来促进肿瘤发生;而且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被认为可以通过TLRs信号传导引起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抵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并发症可以累积全身各个器官,研究发现,免疫和炎症机制在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g)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选择性激动剂,除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可能对免疫炎症反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不依赖于调节系统糖脂代谢而直接发挥对靶器官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炎症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病机制[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等炎症性因子在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上的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发生自然死亡。生理状态下的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也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1]。凋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在调节组织生长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