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78例,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救治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催吐、洗胃、导泄、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本组78例患者共发生心律失常106次,其中室性期前收缩35次(33.0%),多源室性期前收缩29次(27.3%),窦性心动过缓16次(15.2%),心房颤动8次(7.5%),窦性心动过速6次(5.7%),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5次(4.7%),房室传导阻滞5次(4.7%),室性心动过速2次(1.9%)。经及时抢救治疗,78例患者痊愈52例(66.7%),有效26例(33.3%),无效0例。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同一患者可发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应及时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人民医院223例CHD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新出现不同程度及性质的心律失常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3.7%,3/82),包括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均为一过性心律失常,在术后2~3 h内自行缓解,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6.2%,4/64),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性心动过速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在术后自行缓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均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心律。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室颤动1例(8.3%,1/12),予电除颤、临时心脏起搏等治疗后恢复窦性。结论心律失常是CHD介入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数为暂时性、一过性改变,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甚至导致死亡,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更年安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24 h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5/43),对照组为11.6%(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和室性期前收缩78例病人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ST-T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P〉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ST-T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ST-T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ST-T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室性期前收缩78例。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 S T T 改变分为两组(有改变的80例,无改变的3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 P > 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 S T T 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比较 P < 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 S T T 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 S T T 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反复搏动在心电图中的表现及其相关因数。方法回顾性分析3种类型反复搏动患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表现。结果一种完全性房性反复搏动与旁道逆传相关;一种完全性及不完全性交界性反复搏动与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期前收缩房室结逆传相关;一种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与心脏起搏相关。结论反复搏动体表心电图表现与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旁道逆传、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房室结逆传以及窦房阻滞、高位室性逸搏心律、房室结慢径路或慢旁道逆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3个月,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结果:在105例患者中,共血液透析3614例次,发生心律失常513例次,发生率14.19%,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11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χ2=5.153,P=0.023);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脏病患者,在控制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9g/次,3次/d,温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2.26%(51/62),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结论稳心颗粒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0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及房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房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房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健康中年人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期前收缩的检出率,并做男女之间比较。方法 分析256例(男112,女144)40-59岁健康人动态心电图(HM)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昼夜平均心率、最低心率和最快心率男性分别为72.62、48.25和125.07次/min;女性为70.90、48.69与128.14次/min。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期前收缩检出率:男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分别为15.18%和16.97%;女性为9.72%与18.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成对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男性分别为27.68%与11.6%,比女性2.78%和2.08%显著增高(P<0.001);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100次以上者女性(8.33%)比男性(1.79%)明显增多。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健康中年男女DCG记录中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总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频度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期前收缩(PV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起源于心室的电活动在窦性激动之前发生引起的心脏搏动.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根据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所导致的症状程度,其治疗方法不一.  相似文献   

13.
<正> 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博,也叫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过早搏动等简称早搏,系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心房、心室、房室结区)提前发出激动所致,也称期前(期外)收缩。期前收缩(即过早搏动)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四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的认识,将我院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210例住院治疗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如下。 对象和方法 210例中男168例,女42例,年龄47—88(平均69)岁。临床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采用美国洛神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描记。 结果 房性期前收缩210例中占100%,房性期前收缩次数1—10940次/24h,平均1140次/24h,室上性心动过速94例(占44.8%),其中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20例(占10.5%),成对房性期前收缩88例(占42%),心房颤动4例(占1.9%),室性期前收缩164例(占78%),成对室性期前收缩34例占16.2%,室性心动过速4例(占1.9%),R-on-T4例(占1.9%),房性期前收缩合并室性期前收缩182例(占86%)。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慢性低氧血症、反复感染、心肌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由于长期缺氧时肺和组织促进内皮素和心钠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内皮素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增高幅度与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同时由于呼吸道感染,这时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肺内皮细胞损伤能促进肺释放内皮素。早年有人认为,心钠素是由心房分泌的一种多肽,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较正常为低,相对缺乏是心功能不全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1984~1989年我们收治168例肺心病病人,其中并发心律失常46例(占27.38%),包括房性期前收缩20例(偶发7例,频发13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5例,交界性期前收缩4例,室性期前收缩9例(偶发3例,频发6例),心房颤动11例,心房扑动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吸烟和不吸烟各106例,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两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相配对,常规检查心电图,井分析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吸烟组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较不吸烟组显著增多(P<0.05~0.01).结论 吸烟可诱发心律失常,其机理可能与有害物质直接和间接损害心脏自主神经、儿茶酚胺分泌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继发性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1994年11月—2014年11月确诊的继发性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8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后血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入院时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184例患者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占40.8%),其次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占37.5%),心室颤动、T-U波延长及窦性心律不齐最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占15.8%)、心悸(占15.2%)、气促(占14.1%)、胸闷(占13.6%)、低血压(占12.0%)、晕厥(占10.9%)、昏迷(占10.3%)、肠麻痹15例(占8.2%)。治疗后患者血钾高于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继发性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气促、胸闷等,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以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较常见,经治疗其血钾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房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房性期前收缩与一般人群、心脏病患者及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均显著相关,且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增加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而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复发是否存在相关性仍存在争议,现针对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1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老年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Pomerance统计资料显示,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中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6%~36%,甚至高达75%,其中2/3是室性心律失常,1/3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患者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分别为5%和10%,>65岁患者分别为10%和6%~11%,>70岁老年人群中约有3/4的患者可见单个室性期前收缩(PVC)。心房颤动(AF)在>80岁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超过8%,老年人传导系统常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由此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发展承逐年上升趋势,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可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我们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