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沏茶聚谈,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是男人的专利,而苏南周庄镇上的“阿婆茶”,则是婆婆妈妈们的事了,男人家,哪怕是父老叔伯也没有资格参加。周庄镇饮“阿婆茶”,早在明代就盛行成俗,至今犹存。每日夕阳时分,镇上各家女人忙完了一天家务,做好了晚饭,便喊着“吃茶去”。“阿婆茶”是今天  相似文献   

2.
烟雨周庄     
陆晴 《养生月刊》2012,33(6):566-567
再度到周庄,是在一个凝滞着雨意绵绵,梦一般宁静的清晨。天空中下着霏霏细雨,我们旅行团先乘车出发,中途临时改行水路。周庄是诗意的,很美。尤其在有雨的日子里,那雨中景色,那烟雨迷蒙,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美的交融。更多的时候,周庄只雾不雨。说起周庄,人们多有感触,即把有900年历史的古镇、水巷、小桥和流水相连。殊不知,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有蚬湖、定山湖、澄湖和南北市河等。这里"水丰则雨绸",三晴两雨打造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独特气候和风貌。当烟岚悠然的雨幕低垂时,整个周庄水天一色,迷茫一片。那些自然的、古典的、清丽的以及所有的踪影都不见了,弥漫的雾  相似文献   

3.
谢元 《养生月刊》2015,(3):282-283
苏南的周庄、同里、甪直三镇和浙江的南浔、乌镇、西塘三镇被称为中国水乡名镇。这些古镇,不但以古朴的水乡风韵著称,其传统风味美食:三味园、闵饼、甪直萝卜干、南浔香大头菜、姑嫂饼、状元糕亦非常有名。周庄三味园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四面环水,古朴清秀,风景优美,其名菜"三味园"令人垂涎。三味园又称鸡汤面筋。它的皮以面筋为料,馅用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  相似文献   

4.
诗意周庄     
正她因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闻名天下;她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乡;她曾经让著名作家三毛潸然泪下;她也曾让旅美青年画家陈逸飞妙笔生花……她,就是中国十大水乡古镇之首——周庄。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她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漫步在周庄的每一处,无时不刻都能强烈地感到那扑面而来的、不可阻挡的诗意!周庄的桥,诗意纵横。桥是周庄的根。在周庄"井"字形的水  相似文献   

5.
唐黎标 《养生月刊》2008,29(2):140-143
"茶为万病之药",是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对茶的多功能保健作用的高度评价.中医学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经.苦能泻下,燥湿,降逆;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茅孽初萌,正得春生之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杞月茶"对DOR、POF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动情周期正常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选取5只为空白组,余下45只使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为DOR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枸杞子、月季花、杞月茶及芬吗通组各10只。分别按剂量予蒸馏水、枸杞子颗粒、月季花颗粒、杞月茶颗粒及芬吗通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5 d后处死大鼠。观察实验期间大鼠行为学变化并采集血清,检测大鼠性激素水平。结果?杞月茶及芬吗通组大鼠通过治疗后,其FSH值明显下降,LH值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大鼠FSH/LH及E_2值均有明显下降及上升。结论?枸杞子及月季花单味药物对于DOR无明显治疗作用,但"杞月茶"与芬吗通对DOR均具有显著疗效,且"杞月茶"具有不良反应少及便捷等优势,可为进一步研发改善卵巢功能的保健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温除热"是李杲先生针对"脾胃内伤,阴火上乘"所致的内伤热证而创立的疗法,该治法的确立基于其对人体脾胃生理功能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并能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们一行三人驱车专程前往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大靖村采访赖九英老阿婆。到达后,邻居们获知我们的来意,都围了过来。接待我们的是赖九英老阿婆的孙媳丘华英。她告诉我们:“天气有点冷,阿婆去年得病后眼睛逐渐看不清东西,今天没有起床。”她带我们去看望赖九英老阿婆。刚踏进房间门,就听问:“谁呀?”  相似文献   

9.
"以毒攻毒"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萌芽期(先秦两汉时期)-- 以毒攻毒的思想肇端 以毒攻毒法是中医独特治法之一,其思想萌芽可上溯到<周易>.<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10.
傣医学的指导思想——"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人合一"观是傣医学的指导思想。其形成源于傣民族独特的农耕文化。它影响着傣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机理的认识,指导着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受古今医论启示,提出"流湿润燥"为治疗燥症的重要大法,对其治燥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独特的系统论述,并阐明宣肺、理气为具体"流湿"的方法。对开拓中医论治燥症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明确理解、推广运用"流湿润燥"法,提高中医药防治燥症的疗效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民间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了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之所以喜欢饮茶,除了茶叶泡茶有独特的清香之外,主要因为有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保健作用。茶要用对,如不讲究喝法的科学,不仅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经专家研习饮茶科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在唐代有迅猛的发展,其普及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也由于其含有咖啡因类成分,可以调节精神,而其他别样茶中不含此类成分,茶的普及推广,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内容进一步阐述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作为"茶"用的植物自古以来就呈现多样性,如同维持生命的"食物"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品"一样,用来预防疾病的"茶"也不是单单一个物品。  相似文献   

14.
茶的起源常与"神农得茶解毒"的典故相联系,进而民间有茶解药毒、降低药物疗效、服药期间不可饮茶的说法。据考证,古代医籍和本草著作中并无"神农得茶解毒"的说法,"茶解药毒"的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圣济总录》中,但其在众多解药毒方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此外,古籍中服药"忌茶"的情况仅局限于威灵仙、土茯苓、斑蝥、榧子、使君子几味药及其复方,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要"忌茶"。非但如此,更有许多药方强调"以茶送服"或"服药后多吃茶"以促进药效发挥,可见"服药不饮茶"的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5.
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其在制作流程、所用器具、特殊药物加工、火候以及辅料的选择等方面有理有据,制作技艺采用严格的工艺流程,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精细质量,延续了传统制膏技艺。龙砂医学与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养生膏滋方。  相似文献   

16.
十二经别的阴经与阳经在颈部合于天柱、天容、人迎、扶突、天窗以及天牖这六个穴位,称为"六合",又称"上六合".此六合穴各自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但对其临床研究及论述相对缺乏.本文分别探讨了十二经别"上六合"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分析其功效及作用,为"上六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大为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33-3134
通过对张锡纯的"心脑共主神明"说在中西医两方面的立论根据和思维特色进行分析,指出该说不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早期尝试,也是中西医异同的充分体现;以中医的"气"与"气化"观念为工具对西医知识的改造和发挥,导致了张锡纯对西医知识的独特改造和对"神明"问题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8.
茶与生活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在《诗经》中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从古至今,茶与健康,茶与医疗,茶与礼仪,茶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小小的茶叶将人类从蛮荒的远古推向文明的现代。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  相似文献   

19.
正"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泱泱岁月,朗朗乾坤,茶中自有光阴。今天,就让我们来丈量一下,这光阴有多长古老的《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荼,这个"茶"字的先祖,是如何穿越时光,走入我们的杯中?且放慢心绪,让我为您倒一杯茶,咱们慢慢聊。先秦时期:是药是菜还是茶  相似文献   

20.
方剂"基本方"现象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方剂学的研究处于瓶颈而难以突破,无法形成独立学科理论体系,因而对其存在饱受争议。近来,有学者提出方剂的"基本方"现象,由于理论价值独特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笔者将综述这一现象,并根据"基本方"特点探讨结合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