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研究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发病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组46例,对照组40例,疗程14d。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脑血流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观察及检测。结果:灯盏花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1.5%;经Ridit分析,P<0.05。灯盏花组治疗后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体征。有效治疗脑梗塞。  相似文献   

2.
朱启云 《安徽医药》2009,13(10):1268-126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予灯盏花素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曲克芦丁1.0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均每天一次,连用14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灯盏花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并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8例,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TC、TG、Fbg及血粘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显著疗效,并通过降低血脂、降纤及降血粘度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方法观察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康艾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经康艾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和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具有降黏、降凝、降聚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慢性肺动脉高压内皮素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洪娥 《河北医药》2001,23(10):758-75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的肺动脉压、血浆内皮素及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将35例COPD缓解期病人用川芎嗪160-320mg 5%GS(NS)250ml静脉滴注治疗14d,治疗前后用彩色多谱勒估测肺动脉压,检测血浆内皮素及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三尖瓣最反流速度跨三尖瓣压差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用Bernoul方程计算后肺动脉压下降,内皮素及甲襞微循环差异均显著(<0.01及P<0.05)。结论:川芎嗪能降低肺动脉压,降低内皮素,改善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4 8例 ,给巴曲抗栓酶治疗 ,d 1给 10BU ,以后 5BU ,qod ,ivgtt ,总剂量 2 0BU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 ,但管攀模糊、微静脉口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数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总有效率 96 %。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可起到“微血管疏通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16 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即灯盏花素注射液组 (治疗组 ) 10 3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对照组 ) 6 0例 ,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 ,尤以灯盏花素注射液组为显著。另外 ,在治疗中发现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的 1个疗程最佳时间为 10天。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在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48例,给巴曲抗栓酶治疗,d1给药10BU,以后5BU,qod,gtt,总剂量20BU,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但管攀模型、微静脉口径、血液  相似文献   

9.
蒲参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应用蒲参胶囊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发病72h内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应用蒲参胶囊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参胶囊有较强的活血化淤作用,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帕颗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36例 ,单用美多巴 ,研究组VP患者32例在美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帕颗粒 ,分别检测加药前、后第7 ,15 ,30d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使用抗帕颗粒第7d后,除红细胞压积外 ,所有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到第15d继续下降 ,直至第30d(P<0.01) ;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第7d达最低 (P<0.01) ,一直延续至第30d(P<0.05)。结论 :抗帕颗粒可明显改善VP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 ,达到病因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学兵  刘昌勤  袁光雷 《医药导报》2004,23(2):0087-008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护脑、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250 mL(600 mg)静脉滴注,qd,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第10天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76.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发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奥心血康治疗40例老年脑梗塞病人,服药后对微循环的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及血流变等改善明显,地奥心血康对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脱水,护脑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和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脑组织缺血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56-2757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40例脑梗死患者用银杏达莫治疗2周(治疗组),并设立对照组,仅给予丹参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银杏达莫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改变,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组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陈登青 《首都医药》2014,(18):46-47
目的:通过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脱水、护脑、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脉血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4周。观察其用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指数、低切指数、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神经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神经缺损评分,是改善组织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向东 《中国医药》2012,7(1):48-49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银杏叶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 (P <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明显减少[治疗组为(8.31±5.02)分比(22.75±8.03)分,P<0.01;对照组为(13.97±7.14)分比(23.18±7.91)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立迈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给予立迈青注射液和脑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7.5%,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立迈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完全无副作用,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玫  蔡鸿  刘波 《贵州医药》2003,27(8):701-702
目的对比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32 ,住院期间每日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 2 5 0ml,连续1 4d)和对照组 (n =32 ,住院期间每日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5 0ml,连续 1 4d) ,分别对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7d、1 4d作全血粘度 (C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I)、血小板聚集率 (PCR)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第 7d、1 4d ,两组上述参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或P <0 .0 1 ) ;实验组CP、RCI和PC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降低死亡率等方面 ,刺五加注射液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4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测定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测定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及E选择素含量。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P选择素及E选择素含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依达托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显著提高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