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成效。方法挑选2017年至2018年进行医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200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以往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上辛伐他汀分散片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调脂工作。结果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成效很大程度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很好地改进冠心病病人的血脂情况,同时也减少了冠心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状况的出现。应该在冠心病做好所有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积极高效地强化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病人医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综述》2013,19(4):690-69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ACS的发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强化调脂治疗在ACS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试验证实,在ACS时进行早期强化调脂治疗能获得良好益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是ACS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应用调脂药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刘培泉 《中原医刊》2003,30(15):43-44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隐匿型冠心病 (la tentcoronaryheartdisease)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除此之外 ,还可由于炎症使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所致。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减缓、稳定、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隐匿型冠心病中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们从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9月间 ,在机关和社会工作人员体格检查时发现隐匿型冠心病 15 6例 ,其中男性 12 3例 …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华 《医学综述》2013,19(11):2051-2054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调脂药。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动脉硬化斑块中的炎性成分,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证实,他汀类调脂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心脏围术期具有广泛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另外,也有研究试图探索他汀类药物对于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是否也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其在临床的广泛的、大剂量的应用,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DL-C、HDL-C、hs-CRP以及冠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和斑块数量。结果治疗后LDL-C和hs-CR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和斑块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使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明显缩小,数量明显减少,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辉 《当代医学》2010,16(14):37-3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物,除降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修复损伤内皮、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炎性反应等多重作用。其阻滞胆固醇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现将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研究[1-3]显示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瘦素与CHD密切相关。近来他汀类调脂药物降脂之外的抗粥样硬化作用备受关注[4]。通过观察CHD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他汀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抗炎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李罡  郝英平 《疑难病杂志》2009,8(7):443-446
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之外的心血管系统多效性作用,如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反射、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促进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及潜在的不良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调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而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进而继发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是引起ACS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他汀类药物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及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斑块的作用,是预防ACS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冠心病病死率及总体死亡率。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及一、二级预防中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沈雁岩 《医学综述》2012,18(16):2612-2616
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已奠定了基石地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被公认为是临床获益的首要机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多种疗效,此多效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一定程度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近期研究又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远远超出调脂作用,其非调脂机制已渐引起临床重视,特别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观察,评价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军  王风 《华夏医学》2000,13(2):236-238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斑块破裂 ,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 ,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近年来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证明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降低血浆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 ( L DL ) ,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同时 ,也明显地减少了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也渐为人们所认识。1 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粥样硬化斑块表层为纤维组织组成的纤维帽 ,深部为细胞外脂质及基质形成的脂质内核。随着病变的发展 ,纤维帽趋于老化 ,深部则为脂质及由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脂质 (主要是LDL)后其溶酶体破裂 ,使细胞自身溶…  相似文献   

15.
廖耀云  黄文新 《华夏医学》2002,15(6):887-889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清胆固醇外 ,还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脑卒中以及心血管病总病死率。他汀类调脂药物的这些效果除了降脂作用外 ,还通过升高 HDL- C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同时具有稳定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心肌缺血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的不完全狭窄及远端小动脉栓塞,是冠心病常见类型。目前调脂药物有很多,传统常规药物治疗一般给予硝酸脂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高,约10-20%。他汀类药物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冠心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有年轻化上升趋势,发病率高。一般冠状动脉不论有无病变,都可能发生严重痉挛,引起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但有粥样硬化病变的冠状动脉更易发生痉挛。现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索,又是冠脉斑块内炎症反应的重要始动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有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效应。为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再发事件的干预,我们从2002年7月~2003年5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心肌缺血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的不完全狭窄及远端小动脉栓塞,是冠心病常见类型。目前调脂药物有很多,传统常规药物治疗一般给予硝酸脂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高,约10-20%。他汀类药物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除调脂作用外,非调脂作用亦引起大家的重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歆月  张颖轩 《医学综述》2009,15(21):3288-3290
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血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多效的非调脂作用如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改善心室重塑、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益,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但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他汀类药物能否常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还有待循证医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