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在预防上肢屈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2006年2月间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患者53例共89条肌腱,其中27例(45条屈肌腱)吻合肌腱后,采用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包绕肌腱吻合端缝合固定,作为实验组;余26例(44条屈肌腱)同法修复但术中不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以作为对照。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加以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结果可吸收防粘连膜组随访39条肌腱,效果优良者34条,优良率87.2%,未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对照组,随访44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29条,优良率为65.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1,P〈0.05)。结论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术中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预防和减轻屈肌腱术后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膜预防鸡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为预防肌腱粘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将30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空白组,B组为可吸收膜组,每组15只。对每只鸡的左、右足第三趾(最长趾)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2、4、6周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两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同周围组织之间的瘢痕较少。6周后两组肌腱的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可吸收膜组近节趾间关节及掌趾关节的屈曲功能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可吸收膜可作为一种预防肌腱粘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肌腱缝合后分别采用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和早期使用动力性支具两种方法治疗。试验组15例65腱,涉及屈肌腱10例51腱,7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5例14腱。对照组23例76腱,涉及屈肌腱11例32腱,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12例44腱。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试验组术后以石膏托固定伤手于屈腕、屈掌指关节位(屈肌腱损伤者)或伸腕、伸指位(伸肌腱损伤者),鼓励患者早期行手指活动,对照组术后第3天改用动力性支具。4周后拆除石膏托或动力性支具,行主动屈伸锻炼,辅以中药熏洗。结果试验组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肌腱修复处皮肤出现局限性硬结,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屈肌腱功能用TAM法评定,伸肌腱功能用Miller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3.85%(61/65),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90.79%(69/76)(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吸收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形成,同时避免了动力性支具安装的繁琐操作,消除了医患双方在使用支具过程中对可能发生肌腱断裂的担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手外伤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负载布洛芬的生物可吸收膜预防鸡肌腱粘连的疗效及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成年雌性Lehorn鸡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制备左、右爪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A组为肌腱横形切断后原位缝合,B组为不载药纳米纤维修复组,C组为使用载布洛芬的纳米纤维可吸收膜修复组.术后2、4、6周每组各取6只鸡第3趾行大体及组织学观测、肌腱的功能评价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6周后,A组:致密粘连组织存留,锐性分离困难,肌腱已愈合,组织结构仍能辨认;B组:肌腱与周围组织有中度纤维束粘连,有透明的膜状物质覆盖其表面;C组:假鞘结构与周围组织颜色一致、假鞘变薄,钝性分离仍可完成松解.组织学观测显示C组肌腱断端腱细胞及胶原纤维渐多且排列整齐.假鞘中含有少量血管和炎性细胞,但较B组明显少.各组肌腱屈曲总角度评定组间相比,C组优于B组,A组最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B组和C组均优于A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布洛芬的生物可吸收膜可以有效防治肌腱粘连,同时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为预防肌腱粘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肌腱损伤以及术后发生的肌腱粘连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肌腱粘连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以及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的同时促进内源性愈合。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屏障材料等,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性反应同时促进内源性愈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康复锻炼、物理疗法、细胞因子及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该文主要就预防肌腱粘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粘连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单纯缝合 PDDLA组(实验组)和单纯缝合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坐骨神经切断后显微缝合,实验组缝合口局部用PDLLA膜包裹,对照组未做处理。术后2、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术后12、16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术后16周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神经缝合口局部瘢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DLLA可吸收医用膜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瘢痕组织增生和粘连的形成,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肌腱损伤术后的粘连问题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肌腱自身没有修复能力 ,必须通过粘连即“外源性”的方式愈合。但Lundborg[1] 和Manske[2 ] 的学者通过一系列试验证实肌腱有自愈能力 ,提出了“内源性”的愈合方式 ,从而使人们对肌腱的愈合机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近期许多学者在预防肌腱粘连上作了许多可行的尝试。本文拟对预防肌腱粘连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手术方式的选择新鲜肌腱损伤 ,如果没有特殊理由 ,都应该进行一期手术修复。1.1 肌腱断裂后如断端整齐 ,无缺损 ,其缝合方法 ,以前常采用… 相似文献
10.
肌腱损伤后粘连是手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阻隔法在临床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以预防术后粘连。2001~2002年,对35例41条肌腱断裂伤,分别采用单纯吻合术和吻合后外敷PDLLA可吸收性防粘连膜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薄膜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根据聚乳酸薄膜在体内无毒、无致癌性,能自行降解的特性,将它包裹肌腱缝合口。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术后3~9周肌腱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腔隙,薄膜在体内13周开始出现降解吸收,至24周薄膜基本吸收,能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从1985年11月~1989年9月,临床应用14例20条肌腱。随访结果,优良率为81.8%。使用聚乳酸薄膜预防肌腱粘连的适应证为手指各区屈肌腱断裂作一期、延迟一期或二期缝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手部肌腱主动运动预防肌腱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部肌腱主动运动预防肌腱粘连王剑利,王成琪,魏海温,付兴茂肌腱粘连为困扰手外科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对屈指肌腱的早期缝合优良率报道相差较大,高者达75%,有些仅为25%[1]。我院自1995例以来对5例屈指肌腱修复病例,采用肌腱缝合后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129-1132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oly(l-lactic acid)-polyethylene goycol,PELA]可吸收膜与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预防兔肌腱粘连、降低局部炎症的有效性。[方法]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三组。制备双后足第3趾屈肌腱损伤模型:A组原位缝合作为对照,B组采用防粘连膜包裹肌腱损伤区,C组应用防粘连膜并术后口服塞来昔布[10 mg/(kg·d)]。术后3周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肌腱功能评价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3周后,肉眼下:A组腱周大量致密粘连组织,锐性分离困难;B组中度粘连,锐性分离见肌腱表面假鞘覆盖;C组仅少量粘连,假鞘薄,钝性可完全分离。镜下,C组断端愈合良好,腱周粘连少,局部炎细胞少于其他组。肌腱屈曲总角度:C组优于B组,A组最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示三组最大抗拉力无明显差异。[结论]PELA可吸收膜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能有效防止肌腱粘连,抑制局部炎症,为防止肌腱粘连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腕部屈肌腱损伤粘连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生物膜隔离指深、浅屈肌腱的方法治疗腕部屈肌腱损伤,以达到预防指深、浅屈肌腱之间粘连的目的。共治疗46例病人,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衍生物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在急性肌腱损伤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性。方法 4月龄中国白兔18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kg。于双侧后足第2、3足趾制作屈肌腱损伤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n=18),右侧第2趾应用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包裹肌腱(A组),右侧第3趾应用聚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包裹损伤段后缝线缝合固定(B组),左侧第2趾将透明质酸钠凝胶涂布于损伤肌腱段的腱周(C组),左侧第3趾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D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4周取材测量远趾间关节活动度,并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对粘连程度分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时间点A组远趾间关节活动度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1周外均优于C、D组(P<0.05)。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粘连分级一致,术后1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粘连程度较C、D组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衍生物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可防止兔急性肌腱损伤后的肌腱粘连,并能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跟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自2002年6月~2004年12月,对连续21例急性跟腱损伤病例采用跟腱缝合后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性防粘连膜(试验组),然后与以往单纯缝合法(1994年4月~2002年6月的病例中随机选取2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8.
预防肌腱粘连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预防肌腱粘连研究进展叶根茂综述,侯春林审校屈肌胜损伤或手术后粘连是手外科的难题。粘连参与肌肤的愈合过程,但过多的粘连造成手功能严重障碍[“。为了使屈肌肤在损伤或修复后尽快地恢复滑动功能,阻止或减少粘连的发生,而又不影响肌困的愈合,多年来展开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9.
微孔聚已内酯膜对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微孔聚己内酯(PCL)薄膜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在-84℃冰箱冻存10d的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于30只受体兔右下肢肌腱缺损处,随机分为2组,A组在腱移植处包裹微孔PCL薄膜作为实验组,B组在腱移植处不包裹薄膜作为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切取腱移植部位,进行大体观察,常规制成光、电镜标本,镜下观察;对移植腱段、吻合口进行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腱周粘连定量测定。结果镜下微孔PCL包膜组腱移植段内部的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纤维量与不包膜组无明显差别,但不包膜组腱周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纤维量明显较微孔PCL包膜组多;HyP含量不包膜组与微孔PC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腱段和吻合口的羟脯氨酸含量,微孔PCL组分别为(27.3±3.5)mg/g体重,(19.2±3.8)mg/g体重;未包膜组为(28.4±3.6)mg/g体重,(20.1±3.2)mg/g体重;不包膜组比微孔PCL组粘连程度重(P<0.05)。结论微孔PCL膜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对肌腱愈合无影响,临床可作为一种预防肌腱粘连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预防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63例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材料预防粘连,A组17例19指使用明胶海绵,B组21例24指使用自体筋膜,C组25例28指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不同材料预防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疗效。结果:经6~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标准,A组优良率74%,B组83%,C组8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筋膜和医用透明质酸钠都有较好的预防粘连作用,且效果优于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