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仅在美国就影响了 4 70万人。当传统的治疗不成功时 ,心脏移植是治疗和延续生命的一种选择。遗憾的是 ,因等待移植的病人数量远远超过所能得到的器官数量 ,所以每年只有 2 30 0位病人能进行心脏移植。置入心室电动辅助系统 ( VE LVAS)是通过保持充足的血液流动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 ,含氧血液快速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使病人能够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经适当地培训 ,病人可出院在家里等待移植。但是 ,在出院前 ,病人必须学会照顾自己、仪器的使用、应急措施、导管穿刺点的护理以及安全更换电池等 ,同时要学会使用多重报警及消除…  相似文献   

2.
终末期心脏病是指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一种心脏病的终末状态,而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的心脏供体器官主要来源于急性脑死亡的病人,心脏供体不足,许多有心脏移植适应证的病人需要供体而要等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供体器官的不确定性,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加重病情,甚至在等待中死亡。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病人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找出合理的健康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应对这一时期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身心护理。  相似文献   

3.
马翀奕  阎淑娟  王博 《护理研究》2006,20(15):1345-1346
终末期心脏病是指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的一种心脏病的终末状态,而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方法[1]。但是,由于我国的心脏供体器官主要来源于急性脑死亡的病人,心脏供体不足,许多有心脏移植适应证的病人需要供体而要等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供体器官的不确定性,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加重病情,甚至在等待中死亡。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病人在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找出合理的健康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应对这一时期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行殊1测1郁2身心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2年10月—2005年1月…  相似文献   

4.
刘国鲜 《全科护理》2012,10(17):1566-1567
对38例危重病人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防止空气栓塞,保持管路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做好静脉导管护理、抗凝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感染的预防,结果37例病人各项治疗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5.
多器官联合切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心肾、肝肾联合切取,探讨多器官联合切取对各器官移植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对6例供者进行多器官联合切取,给2例终末心脏病患者,1例晚期肝硬化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例晚2期肝硬化,11例终末尿毒症患者分别实施了心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供体均采用心肾,肝肾联合切取,结果:1例心脏移植病人恢复顺利,至今已存活10个月,另1个心脏移植病人供心复跳顺利,但因作心导联合切取。结果:1例心脏移植病人恢复顺利,至今已存活4个月。3例肝移植及11例肾移植病人均顺利恢复,人肝,人/肾存活为14个月。结论:在器官缺乏情况下,联合切取心肾,肝肾可以充分利用器官,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原位灌注是目前多器官切取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106-1108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2000~3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许多证据表明,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  相似文献   

7.
背景: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对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和选择以及心肌细胞的保护研究进行分析。心脏移植的实施,需要有合格的供体器官。首先,要做好供体的管理和选择,其次,需要供体心肌保护和转运,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与结论:对于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管理,国家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和规范,使器官移植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合法化,提高供心功能保护的效果,延长供体心脏的保存时间。心脏移植的全过程普遍应用低温停搏法,供心运输期间常用冷浸法保护心肌。随着脑死亡标准等相关规定的出台,供心保护的深入研究,边缘供体的拓宽,会使器官移植供体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英]/Kevorkian CG…//Am J Phys Med Rehabil.-2000,79.-558~564 心脏移植手术已在全世界广为开展,但随着存活时间的不断延长,手术相关脑卒中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有关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而心脏移植病人发生脑卒中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如何,更鲜为人知.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心脏移植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并通过数例心脏移植脑卒中后的病人接受康复治疗后结果的报道以揭示此类病人康复相关生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重症病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在心理、保持血管通畅、抗凝、液体平衡、病情观察、防止感染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顺利,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2例病人中存活22例,死亡10例.  相似文献   

10.
林峰  李丹  朱海勇 《护理与康复》2011,10(7):603-604
总结32例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压力指标的监测,加强抗凝监护及导管护理,保持管路通畅,严密观察病情,重视心理护理.32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好转20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0例.  相似文献   

11.
王英  童岚  李群 《护理研究》2007,21(10):2673-2674
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 shemofiltration,CVVH)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即使休克病人也能耐受CVVH),能清除炎性介质,改善组织氧代谢,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提供充分营养支持,稳定内环境功能。近年来,随着危重症医学发展迅速,血液净化技术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已成为危重症病人抢救的重要手段。在危重症的病因治疗及预防、阻止其他器官序贯性损害,提高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6)和多器官衰竭(MOF)存活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1967年12月南非的Barnard医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20世纪80年代初,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从实验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2]。随着胸腔内器官移植的逐渐推广,心脏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病人有效的治疗手段~[3]。心脏移植数量呈逐年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使用现代科学的武装,如机械通气,心室起搏器,以至心脏移植……等,使伴有许多器官系统不可逆的衰竭,肿瘤终末期,完全和不可逆的脑衰竭等,在治疗上实际是束手无策的病人,有能力延长其生命。这就带来了新问题,对于那些在诊断上已认为治疗措施是无能为力的病人是否应该限制或撤除其治疗.这问题关系到医学,哲学,道德,经济和信仰宗教上的考虑。危重症护理病区的伤病员分类计划上述的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危重症护理病区。对于在治疗上已无能为力,是否进行心脏复苏和继续支持生命的措施,在这里发生了争论,Prebyterien 大学附属医院选择了“脑死亡”作为病人预后评定的根  相似文献   

14.
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1].由于手术后应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造成患者免疫机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累及任何器官,尤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临手术前在手术台上采血,同时榆注平衡液,以交换失血并稀释病人的血液,保持血容量在正常范围,在手术出血控制后或结束时将血液回输给病人.结果41例病人全部用自血回输,未再输异体血,回输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切口均Ⅰ期愈合,共节约了异体输血12 600 ml.结论认为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自身输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唯一的治疗方法。合适的选择供心者及受心者,精心的术后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983年1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和50%,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心脏移植的适应症和病人的选择病人选择的根据:(1)病人的病情能否承受手术的过程?(2)是否病情进展太快,因此减少了成功的机会?(3)心脏病能否用常规药物或手术治疗?(4)是否有任何绝对禁忌症?适应症:患有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如不做心脏移植预计1年生存率小于10%,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肾衰患者血液净化效果,探讨其治疗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并进行血液净化的急性肾衰高龄患者资料共22例,其中1个器官衰竭1例,2个器官衰竭11例,3个器官衰竭6例,4个器官衰竭2例,5个器官衰竭2例.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15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7例.结果:22例高龄ARF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输血、补液、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存活16例,死亡6例,进行HD治疗共215次,死亡4例,进行CVVH治疗共41次,死亡2例.死亡病例包括4和5个器官衰竭患者4例,3个器官衰竭者1例和2个器官衰竭者1例.结论:高龄ARF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和复杂,早期积极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可减少合并症.一旦发现高龄ARF患者,应立即采取血液净化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由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对高龄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比一般血透治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器官功能障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抢救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3例诊断为AFLP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在护肝、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和中止妊娠的基础上,早期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测血胆红素、转氨酶、凝血功能、血糖、血小板等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血液净化治疗的13例AFLP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血胆红素、转氨酶、凝血功能、血小板、血糖等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临床观察1个月,13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AFLP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做好心脏移植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病人术后感染征象,提高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以"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监测"为循证护理问题,以"心脏移植、感染、监测"为关键词,检索到1993-2003年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17篇,对资料进行提取.将循证结果运用于9例心脏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加强空气监测,做好呼吸系统的监护和管道、血液、咽、口腔黏膜等的细菌培养,注意病人感染相关体征的检查,以尽早发现感染.结果 在9例病人中,2例病人的感染征象被及时发现,感染得到有效控制.9例病人中除1例因急性心衰死亡外,其余8例存活.结论 对于心脏移植病人进行术后感染监测的循证护理研究能够预知感染的特点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测,避免了术后感染监控的盲目性,为有效控制术后感染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薛梅  梁涛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0):76-78
20世纪80年代初,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从实验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1]。随着胸腔内器官移植逐渐推广,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移植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1982~2008年全世界已经注册的心脏移植手术已经达8万例,世界上每年心脏移植的数量很可能超过5000例[4]。心脏移植的目的不仅是让患者获得第二次生命,同时还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疗效指标如生存率、病死率等,只是从医学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