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基因转录及相应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索苦瓜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机制。方法50只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苦瓜素治疗组(20只)、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苦瓜素治疗组与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分别予腹腔注射0.1mL内含1×10^5TCID。的PRIM1640液,而正常对照组予腹腔注射同等体积培养液。苦瓜素剂量为25mg/(kg·d),1次/d,疗程7d。第15天取小鼠心肌采用ELISA进行TNF-α测定,HE染色行心肌病理检查,RT-PCR检测TNF-α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病毒感染空白组比较,苦瓜素治疗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明显减少[(3.26±0.84)m(1.56±0.48),t=3.90 P〈0.01],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85.6±16.7)vs(34.5±10.3),t=5.24P〈0.01],大鼠TNF-α mRNA转录水平亦显著减少[(0.09±0.02)vs(0.41±0.06),t=7.37 P〈0.01]。结论苦瓜素通过抑制TNF—α基因转录与蛋白质表达、降低心肌TNF—α水平,对Balb/c小鼠CVB,致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中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72例VM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IL-18、TNF-α、IFN-γ水平。结果1.VM组血清中IL-18、TNF-α、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VM组血清中IL-18与TNF-α呈直线正相关(r=0.35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8、TNF-α、IFN-γ参与VM发病免疫过程,IL-18具有抗病毒作用,与TNF-α同样具有心肌免疫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 (VM)小鼠心肌柯萨奇 腺病毒受体 (CAR)基因表达影响。方法 Balb/c小鼠 1 0 0只 ,分为 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病毒培养液 ,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1 0只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 0 .1mL灌胃 7d)、9%黄芪甲甙对照组 (B组 ,1 0只 ,9%黄芪甲甙 0 .1mL灌胃 7d) ;余 80只小鼠以柯萨奇病毒 (CVB3)腹腔无菌注射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VM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 1 %、3 %、9%黄芪甲甙干预心肌炎组 ,分别以生理盐水、1 %、3 %、9%黄芪甲甙 0 .1mL灌胃 7d(分别为C、D、E、F组 ,每组 2 0只 )。 1 4d后处死一小部分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 PCR检测心肌CARmRNA表达水平。结果 F组小鼠死亡率较C组明显降低 (1 0 %与 45 %比较 ) ,(χ2 =6 .1 4 P <0 .0 5) ,B组无小鼠死亡 ;与C组相比较 ,CARmRNA表达水平以心肌病变积分在F组显著下降 ,而 1 %、3 %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CARmRNA表达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结论  9%黄芪甲甙可抑制CAR表达 ,提高心肌炎小鼠生存率 ,减轻心肌损害 ,安全有效 ,对VM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心肌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病毒培养液,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1mL灌胃7d)、9%黄芪甲甙对照组(B组10只,9%黄芪甲甙0.1mL灌胃7d);余80只小鼠以柯萨奇病毒(CVB3)腹腔无菌注射制作VM模型,VM小鼠随机分为VM对照组和1%、3%、9%黄芪甲甙干预VM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3%、9%黄芪甲甙0.1mL灌胃7d(分别为C、D、E、F组,每组20只)。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CBmRNA表达水平。结果F组小鼠较C组死亡率明显降低[10%(2/20)vs45%(9/20),χ2=6.14P<0.05],B组无小鼠死亡;与C组比较CBmRNA表达水平及心肌病变积分在F组显著下降,而1%、3%黄芪甲甙对VM小鼠CBmRNA表达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甲甙可能通过抑制CB表达,对Balb/c小鼠CVB3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TNFα的变化及维生素E、C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1例VM患儿随机分为A组16例,予抗感染、营养心肌药物及对症治疗;B组15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胶囊50mg/d口服,维生素C注射液100mg/(kg·d)静脉点滴,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M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清TNFα含量,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CX7型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31例VM心肌酶。结果VM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1),VM组TNFα升高者其各项心肌酶异常百分数均显著增高(P均<0.05);B组TNFα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TNFα参与V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NFα水平有助于VM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维生素E、C可降低VM患儿血清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心肌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病毒培养液,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 mL灌胃7 d]、高剂量对照组(B组,10只,9%黄芪甲甙液0.1 mL灌胃7 d);余80只小鼠以柯萨奇病毒(CVB3)腹腔无菌注射制作VM模型,VM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以CMC、1%、3%、9%黄芪甲甙液0.1 mL灌胃7 d(分别为C、D、E、F组,每组20只)。14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组小鼠较C组死亡率明显降低,B组无小鼠死亡;与C组比较,NGF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积分在F组均显著下降,而低、中剂量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NGF mRNA、蛋白表达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甲甙可能通过抑制NGF表达,对Balb/c小鼠CVB3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早期应用α干扰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干扰素组于接种病毒后24h起腹腔注射α1b干扰素10^4U/g,每天1次,共5d。于接种病毒后第7、14、21天分别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极少,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加,且呈现动态变化,α干扰素治疗使ICAM-1表达减少。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ICAM-1过度表达,早期应用α干扰素可抑制ICAM-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8.
利巴韦林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病毒对照组、C组:利巴韦林治疗组,B、C组接种0.2mL(10-7.5Tcid50/mL)柯萨奇B3(CVB3)病毒液,接种后d7、14、21、28分别处死10只,观察小鼠病死率、心肌光镜和电镜检查病理变化,计算心肌病理积分,检测心肌病毒滴度、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丙二醛(MDA)、心肌细胞凋亡率(CMAR)。结果治疗组小鼠病死率、心肌病毒滴度、心肌病理积分、血清cTnI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血清MDA、CMA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巴韦林对小鼠VM有较好疗效,其机制主要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从而降低血清cTnI,减轻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及外周血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率高,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24只Balb/C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10 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d)和对照组(同法每天注射等容积注射用水)。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进行心肌病理检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穿孔素(PFP)mRNA表达及放免法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①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②黄芪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07) vs (1.31±0.12)](P<0.01);③黄芪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39±0.21) ng/ml vs (2.97±0.32) ng/ml](P<0.01)。④PFP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病毒性心肌炎中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将80只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心肌炎组(n=30)、卡维地洛组(n=30)和对照组(n=20),心肌炎组及卡维地洛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VMC,对照组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s液;卡维地洛组于接种病毒次日开始灌服卡维地洛5 mg/kg,心肌炎组和对照组灌服9 g/L盐水,每天2次.于接种后的第7、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8只小鼠取血后处死,HE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病理积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PCR检测心肌组织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心肌炎组心肌组织病理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卡维地洛组较心肌炎组病理积分降低(P<0.05);心肌炎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42,P<0.05),卡维地洛组TNF-α水平较心肌炎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小鼠心肌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卡维地洛组小鼠心肌MCP-1 mRNA表达较心肌炎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TNF-α和MCP-1参与VMC的发病过程,卡维地洛可能通过下调TNF-α、MCP-1的过表达减轻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起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外源性IGF-1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IGF-1治疗组。分别在实验d7、d14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心肌标本。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组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P〈0.01);治疗组较感染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P〈0.01)。结论 IGF-1对VM小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 (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 (V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影响。方法 将 32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8组 ,治疗组分别在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予以不同疗程的IVIG治疗 ,并与黄芪治疗作对比。测定心肌病毒滴度、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 ,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 各IVIG治疗组上述 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 <0 .0 5)和黄芪治疗组 (P均 <0 .0 1 ) ,以早期长程治疗组最低。结论 IVIG能降低V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及心肌病毒滴度 ,疗效优于黄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纳米α-亚麻酸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干预组及高剂量干预组,每组20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病毒培养液,余3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CVB3)诱发VM,低、高剂量干预组于病毒接种当天分别以60、180 ms/kg纳米α-亚麻酸0.1 mL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以9 s/L盐水0.1 mL灌胃,1次/d,连续7 d,第15天处死全部存活小鼠,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心肌MIF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MIF水平.行HE染色检查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0、45%、30%、20%,高剂量干预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心肌M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血清MI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而低、高剂量干预组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血清MIF水平、心肌病理积分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a<0.05).结论 纳米α-亚麻酸可通过抑制MIF表达减轻VM小鼠心肌损害,提高VM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BALB/c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VM组60只,腹腔感染CVB3,分别于实验第3、7、10、14、18、21天取心肌组织;正常组10只,于实验第21天取心肌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其心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VEGF mRNA表达较正常组高,且在感染病毒后表达渐增高,14 d达最高峰,其后表达降低,但仍维持一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 mRNA表达与心肌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VEGF可能参与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检测VM患儿外周血IFN-γ、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酶的含量,分析IFN-γ、 TNF-α与MDA、SOD、心肌酶的关系。结果 VM组患儿IFN-γ、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1); IFN-γ、TNF-α升高者的血清SOD活力低于IFN-γ、TNF-α正常者,MDA含量高于IFN-γ、TNF-α正常者(P <0.01);IFN-γ、TNF-α升高者各项心肌酶异常百分数均增高(P<0.05);IFN-γ、TNF-α与SOD、MDA及CK-MB 密切相关(P<0.001)。结论 IFN-γ、TNF-α参与VM的发病;检测VM患儿IFN-γ、TNF-α的含量有助于VM的诊 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马沛然  王述昀  黄磊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67-469,478
目的 研究皮质激素对病毒性心肌炎(VM)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 4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4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单用激素组,C组单纯柯萨奇病毒(CVB)组,D组CVB 早期激素(CVB感染后3d用激素)组,E组CVB 早期激素 参麦注射液(SMI)组,F组CVB 后期激素(CVB感染后10d用激素)组。于感染后第3、7、10、14、21、30、40、50天,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检查心肌病理积分、病毒滴度和停留时间、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 CVB3感染小鼠早期用激素,心肌病理积分和细胞坏死率显著降低,对心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心肌内病毒滴度增高、停留时间延长;早期用激素加SMI可显著降低上述不良反应;后期用激素可提高疗效而无不良反应。结论 VM早期用激素可减轻心肌病变,降低心肌细胞坏死率,但可使病毒滴度升高,病毒在心肌内停留时间延长,如早期同时使用SMI可预防上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γ-IFN)、一氧化氮(NO)的表达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 BALB/C鼠60只,随机选15只作正常对照(A组),另45只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株(CVB3m)后分3组,病毒对照组(B组)、小剂量用药组(C组)、大剂量用药组(D组),C、D组均在感染病毒后d4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60mg/kg),连用3d。均在接种病毒后7、14、21d留取血液、心肌标本,分别进行血清γ-IFN、心肌匀浆NO及心肌病理检查。结果 1.γ-IFN、NO过分表达可致心肌病理损伤。2.C组小鼠γ-IFN、NO水平较B组略有下降,而D组γ-IFN、NO远远低于B、C组水平,动物死亡率大大增加。结论 γ-IFN、NO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过高或过低水平均不利于动物抗病毒损伤,适当运用激素可以限制过高细胞因子表达,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65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黄芪对照、病毒对照及黄芪小剂量、黄芪大剂量等5组。后3组腹腔接种柯萨基B组病毒(CVB3)病毒。黄芪小剂量、黄芪大剂量每日分别给予0.07、0.6 mg/kg黄芪甲甙液灌胃1次。15 d后采血、取心肌组织,用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血浆中IGF-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IGF-1及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IGF-1基因表达。结果:感染CVB3病毒后小鼠心肌组织IGF-1及相关蛋白明显升高,大剂量黄芪甲甙干预可调节小鼠IGF-1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小剂量黄芪甲甙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大剂量黄芪甲甙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IGF-1及相关蛋白表达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CL)表达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成6组。非感染小鼠腹腔无菌注射病毒培养液,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1ml灌胃7d)、9%黄芪甲甙对照组(B组10只,9%黄芪甲甙0.1ml灌胃7d);余80只小鼠以柯萨奇病毒(CVB3)腹腔无菌注射制作VMC模型,VM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炎对照组和1%、3%、9%黄芪甲甙干预心肌炎组,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及1%、3%、9%黄芪甲甙0.1ml灌胃7d(分别为C、D、E、F组,每组20只)。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_PCR和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心肌CL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组小鼠较C组死亡率明显降低[10%(2/20例)vs45%(9/20例),χ2=6.14,P<0.05],B组无小鼠死亡;与C组相比,CL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病变积分在F组均显著下降,而1%、3%黄芪甲甙对心肌炎小鼠CLmRNA、蛋白表达及心肌病变积分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甲甙可能通过抑制cathepsinL表达,对BALB/C小鼠CVB3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VM组(n=70)腹腔接种0.1 ml柯萨基病毒B3(CVB3)建立VM动物模型;对照组(n=10)腹腔接种0.1 ml Eagle's液。VM组于接种后3、7、15、30 d处死,对照组于30 d处死,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HE染色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并对MCP-1蛋白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M组各时点心肌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MCP蛋白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 MCP-1过度表达可能在VM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