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2例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经过精心护理,2例会阴部手术患者手术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经过优质的术后护理顺利出院。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意义显著,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手术与围手术其护理,观察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本组89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89),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复发率2.25%(2/89),护理满意率100%。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馨 《中国保健》2009,(20):903-90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行根治性手术28例,保留一侧或部分卵巢功能者20例,保留生育功能,切除病灶、保留子宫卵巢功能者9例。经严格术前准备及精心术后护理,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于保证疗效、预防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好;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必须注意保护腹部切口,必要时清洗伤口,母乳喂养,以预防产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收治的485例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485例患者中有30例(6.19%)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穿刺及气腹相关的并发症3例占10.00%,均为腹壁血管损伤;术中并发症8例占26.67%,其中失血过多4例,肠管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19例占63.33%,其中肠梗阻4例,腹腔内出血2例,阴道残端出血8例,盆腔脓肿5例。455例占93.81%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与盆腔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术前贫血、子宫体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OR=6.563,95%CI=2.114~20.375)、术前贫血(OR=9.935,95%CI=1.020~96.769)、手术时间≥120 min(OR=6.124,95%CI=1.112~33.726)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以术后并发症多见,与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术前贫血及手术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集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妇产科手术有直接关系.21例患者均行腹壁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发现病灶位于皮下未及筋膜者4例(19.0%),深达筋膜及肌层者14例(66.7%),其余3例(14.3%)累及腹膜,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及出血.结论 手术中应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可避免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传播.经正确诊断并及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9.
崔伟  吕小娟  冯金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99-510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经过。结果:20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均治愈,均未行任何药物如孕三烯酮等治疗,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子宫内膜脱落种植在腹壁切口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切除病灶,保证无残留;术中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在手术创面区。  相似文献   

10.
刘卫民 《现代保健》2009,(26):45-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存手术切口上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剖宫产术易导致腹壁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生使同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3291例剖宫产术的资料。结果:有6例发生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发生于剖宫产后,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侯俊芳 《现代保健》2010,(35):86-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1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灶位于腹壁切口处10例,位于会阴切口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既往均有手术史,CA125检测均呈阴性。1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前曾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全部病例随访0.5—6.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手术切除内膜异位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翟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81-148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对18例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占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06%(18/589),占剖宫产的0.16%(18/11143)。18例患者中有16例剖宫产术后在腹部切口疤痕处发现周期性疼痛性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灶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熊元香 《工企医刊》2013,(5):412-4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多发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急剧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亦有逐渐增加趋势。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2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恰当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6例患者选择住院手术治疗,28例患者选择在门诊药物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组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36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治愈率100%).药物治疗组28例患者中,9例完全治愈,治愈率32.1%,19例未治愈患者最终均选择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0-1311
目的: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发病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月到5年,病灶位于皮下18例、肌层4例,2例侵犯腹膜。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切缘宜整齐,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经病理确诊的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显示腹壁切口软组织内异常回声团,其中位于脂肪层及皮肤浅表者15例,位于肌层者6例.21例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随月经周期呈动态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月经周期中期肿块内部17例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月经期肿块内部7例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同一患者两段时间对比,月经周期中期血流较丰富,频谱形态为低速高阻血流.结论 超声有助于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能引起子宫内膜直接种植于切口的手术所致,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达宫腔),月经期急性盆腔手术可致子宫内膜植于腹壁切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现将我院2000~2007年收治的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