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联合泼尼松序贯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泼尼松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益肾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量及肌酐)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量、肌酐水平分别为(103.54±10.37)mm Hg(1 mm Hg=0.133 k Pa)、(1.59±0.19)g/24 h、(77.08±6.43)μmol/L,观察组分别为(89.65±5.89)mm Hg、(0.79±0.14)g/24 h、(62.23±5.8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脾益肾汤联合泼尼松序贯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专家答疑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否生育 上海读者任某来信说:1997年因眼底出血,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后三年来各项指标均正常,遵医嘱每日顿服泼尼松15毫克维持,无肾功能不全。请问像我这样的情况可否生育子女。 答任某读者: 你的来信中未详细述及你过去被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只能设想你除眼底出血外,C_3、C_4、CH_(50)、抗dsDNA等皆不正常。抗核抗体增高否?抗dsD-NA抗体Farr法检查,马疫锥虫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多种多样,以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具有诊断价值。42例HCM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为(18.33±3.8)mm,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为(10.77±2.95)mm,IVSTd/LVPWTd比值为1.74±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为(45.06±5.85)mm。梗阻性和非梗阻性HCM两组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LVPW△T%)均值较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IVS△T%)均值为大,梗阻性IVS△T%较非梗阻性更小(P<0.05),梗阻性组IVSTd、IVSTd/LVPWTd比值、二尖瓣A波峰值与非梗阻性相比更大(P<0.05)。E/A比值在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1,而在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则>1,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很好地识别HCM室壁异常增厚的特征,并能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对HCM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51岁.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而转入心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平时略感胸闷,劳累后略加重,以往未给予任何检查和治疗.查体:一般状况良好,两肺无啰音,心界叩诊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68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和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图1,2)示:窦性心律,RV5+ SV1=5.6 mV,V3~V5导联R波振幅依次为3.6、3.4、3.0 mV,STI呈水平型压低0.1 mV,STV4~V6呈水平型压低0.3 mV,TⅠ 、aVL、Ⅱ、Ⅲ、aVF、V3-V6倒置,深度0.1~1.9 mV,TV3-V6倒置深度依次为1.2、1.8、1.8、1.4 mV,双肢对称,QT间期0.40 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左室肥大;ST-T改变;Q-T间期略延长.胸片检查示:左室稍大.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1年内反复晕厥10次人院.患者1年前早晨活动后突发晕厥,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晕厥前后有气促胸闷,无大汗淋漓、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球上翻、二便失禁等.1年来反复于劳作后突发晕厥,持续3~6min左右,急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人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01/min,呼吸19/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kPa),意识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1 1/min,P2>A2,心音强度中等,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T波倒置,呈S1QⅢTⅢ.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右心房均增大(RV 33 mm,RA 43 mm),室间隔偏向左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增高,约67 mm Hg.胸部增强CT示:两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影.  相似文献   

6.
侯硕  刘婷  裴复阳  宋晓萍 《现代保健》2012,(23):127-12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3 岁,发热咳嗽胸痛2 d 入院,既往吸烟史.体温38.1 ℃, 脉搏102 次/min, 血压155/70 mm Hg, 呼吸2 2 次/min.门诊行肺CT 检查提示右肺下叶少许炎症,血常规白细胞12 .5×10 9/ L,心肌酶学正常,D- 二聚体114 0 μg / L,心电图SⅠQ Ⅲ.入院查体:喜坐位,口唇及四肢末梢略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P2〉A2,双下肢无水肿.急检血气分析pH 值为7.414,PaO2 :68.6 mm Hg,PaCO2 :40.7 mm Hg ;肺增强CT 提示右肺下叶实变,双肺下叶肺动脉分支栓塞.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1 d 后加用华法林口服,监测凝血项,同时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完善肿瘤指标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1岁,因饱餐后突感胸闷,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于2011年8月11日就诊.既往无心电图异常病史.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体温37.9℃,脉搏86/min,呼吸18/min,血压12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心率85/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V2~V4导联ST段抬高0.1~0.2 mV,T波倒置.初步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 2 0 0 2 - 2 0 0 3年确诊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清免疫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抗dsDNA、抗Sm、抗RNP、抗SSA、抗SSB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CL抗体及抗血小板抗体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ACL抗体及抗血小板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70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2d入院.查体:体温正常,P 160次/min,R 24次/min,Bp 1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端坐位,口唇紫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哕音,心界明显扩大,HR 16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右肝肋缘下3指,剑突下2指,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10.
患儿 女,8岁,因反复鼻出血5年半入院.人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6次/min,呼吸频率26次/min,血压85/55 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鼻腔见新鲜血痂.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及,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家族中父母、表兄弟及舅舅均否认出血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化验检查:门诊血常规WBC8.74×109/L,RBC 2.20×109/L,Hb 66 g/L,PLT 450×109/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40例,其中狼疮脑病患者44例(观察组),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96例(对照组),收集分析各患者临床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血白细胞下降、尿红细胞升高、血红细胞下降、ALT升高、AST升高、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血沉升高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比例(36.36%、47.73%、63.64%、31.82%、52.27%、43.18%、27.27%、72.73%、52.27%)均高于对照组(10.42%、20.83%、23.96%、10.42%、8.33%、12.50%、4.17%、53.13%、1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升高、尿红细胞升高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是狼疮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应特别关注患者AST、尿红细胞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主因反复鼻出血,颜面、口唇紫绀1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患者平时劳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喘憋,1987年因房间隔缺损行房间隔修补术,多次复查正常.体检:Bp110/80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颜面、四肢末梢紫绀明显,可见杵状指,左耳廓可见一个1 cn×1 cm暗红色结节,压之有血管波动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双肺广泛散在血管杂音.心率86次/min,左胸第2~4肋间可闻及2/6~3/6收缩期杂音.辅助检查:红细胞4.86 × 1012/L,血红蛋白156 g/L;血气分析:pH值7.406,PaO243.7 mm Hg,PaCO240 mm Hg,SaO20.683,持续吸氧后pH值7.459,PaO2 49.6 mm Hg,PaCO2 34.6mm Hg,SaO2 0.866.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7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颜面轻度水肿,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双侧扩大,心率8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沿胸骨广泛传导,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antinucleosome antibody family)(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6),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器官/系统损害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95.826±94.084 IU/ml、抗-dsDNA抗体(280.551±305.954 IU/ml)、抗组蛋白抗体(58.557±66.833 IU/ml)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53.95%、44.74%,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06 4-0.5348 IU/ml,20.034±12.075 IU/ml,9.290±1.281 IU/m1l.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852,t=13.985,P=0.000)、抗-dsDNA抗体(r=0.788,t=11.028,P=0.000)、SLICC/ACR DI(r=0.552,t=4.23 ,P=0.000 )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14 t,=3.404 ,P0.001)之间均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797,t=11.358,P=0.000)、SLICC/ACR DI(r=0.428,t=3.86,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85,t=3.917,P=0.000)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组蛋白抗体与SLICC/ACR DI(r=0.390,t=3.74,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277,t=2.702,P=0.008)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非蛋白尿组(n=14)和蛋白尿组(n=62)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分别为63.074±15.478 IU/ml、103.221±24.773 IU/ml)、抗-dsDNA抗体(分别为171.417±66.122 IU/ml、305.194±101.912 IU/ml)和抗组蛋白抗体浓度(分别为29.652±4.269 IU/ml、65.084±18.543 IU/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796,P=0.0000;t=4.681,P=0.0000;t=3.680,P=0.0004).结论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且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及PBMCs的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凋亡率升高的结果,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5 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 <0 .0 5 ) ,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53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uA的水平,分析AnuA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结果 53例SLE患儿中40例AnuA阳性,35例正常对照组AnuA均为阴性.AnuA在儿童SLE中的阳性率为75.47%,抗dsDNA抗体在儿童SLE中的阳性率为52.83%. 结论 AnuA对儿童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儿童SL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为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我们应用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7~79岁.排除静息心率<50次/min、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第一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及对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过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2岁,河北省平山县农民.2008年11月2日发热(>38℃),伴有寒战,同时有双下肢肌肉疼痛,但不影响行走、站立等活动,热退时疼痛减轻.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前来就诊.患者1年前家中10余头猪患病死亡,曾为病猪接生.入院查体:体温38.1℃,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眼睑轻度浮肿,两肺呼吸音低,左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率100次/min.肝缘肋下触及1.5 cm,质软,轻压痛,脾未触及,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白细胞计数19.8×109/L,中性粒细胞84.2%,红细胞3.45×1012/L,血红蛋白11.7 g/L,红细胞压积32.1%,网织红细胞3.9%.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因"胸闷伴气促不适2d"于2008年11月17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查体:双侧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浊音界扩大,心率104次/min,律齐,心音遥远,腹部略膨隆,双下肢轻度水肿.人院后血、尿、粪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血清结核抗体,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无异常.心电图示胸导联低电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9例,均行经主动脉瓣心肌切除术,依据二尖瓣病变情况和心肌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二尖瓣替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经胸超声复查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共死亡2例.1例为术后1周猝死,1例为二次行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死于肾衰竭、肺感染.存活患者手术效果良好,解剖狭窄解除,峰值压差降低至(20±13)mm Hg(1mm Hg=0.133 kPa),二尖瓣收缩期向前运动基本消失.术后随访18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术前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 外科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尤为关键.选择合理术式,有效解除流出道梗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