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小肠出血病因中肿瘤占首位(27/41),良性多于恶性,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通过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99mTc—RBC扫描、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等技术,41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病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价值,其灵敏性、准确性尚需系统的大宗的临床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2.
蔡俊敏  程中 《华西医学》1997,12(4):526-528
作者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原因小肠肿瘤58例,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1~8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块和肠梗阻,2天~16个月,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X线钡餐照片,纤维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仍有13例经剖腹探查才发现病变部位,着重讨论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4例反复消化道出血、长期原因不明患者,经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病灶,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肠平滑肌肿瘤。认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早期诊断小肠平滑肌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术前术中诊断及处理情况。结果全部病人行剖腹探查,术前确诊2例,10例行急诊手术;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7例;随访12例,良性者未见复发,恶性者3例术后二年死亡。结论小肠肿瘤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常规X线和内镜检查阳性率较低,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率较高;对可疑病人应不失时机的进行剖腹探查,在手术中各种方法均未发现肿块而盲目切除肠段应慎重。对确诊病例应立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1 资料和方法本组 17例中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6 .2岁。病程 3天至 4年 ,平均 1.2年。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 ,从大便潜血到黑便、暗红色血便、鲜血便 ,部分患者伴发热、腹痛、腹部包块等。主要体征有贫血 ,腹部压痛 ,个别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钡灌肠检查 ,除外十二指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及结肠病变 ,再经小肠气钡造影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检查 ,并最后得到手术和病理证实。2 结 果17例小肠出血病因 :小肠肿瘤 11例 ,小肠憩室 2例 ,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病变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对25例小肠血管病变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占52.0%(13/25)。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3.3%(15/18),术中内镜检查阳性率为77.8%(7/9)。18例患一次手术成功。4例患经再手术成功。总治愈率为88.0%。结论: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术中注射美兰染色肠管、术中内镜检查是术中重要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消化道出血中 ,小肠出血可谓最难诊断 ,由于小肠镜检查未能广泛开展而仍以一些影像检查反映该区域的病变 ,传统的口服法胃肠造影对冗长的小肠既费工费时 ,也难以充分显示病变部位 ,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率仅有 7.4%~ 9.7% [1] ;文献报道直接用十二指肠导管插管可使阳性率达 47.3 %~75 .0 % [2 ] ,但插管技术要求较高 ,有一定的失败率 ,且操作医师受X线照射时间较长 ,限制了临床应用 ;我们采用胃镜下插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小肠出血 2 6例 ,插管成功率10 0 % ,阳性检出率为 92 % ,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 .5 %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甄淑敏 《临床医学》2002,22(1):13-14
目的: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对36例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疾病分类及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多22例(66%),腹痛腹泻腹块8例(22.8%),另有肠梗阻、胸腹水、急腹症和黄疸。疾病分类以平滑肌瘤12例(33.3%),腺癌8例(22.2%),另有间质瘤、克隆氏病、憩室、息肉、血管病变和淋巴瘤。病变部位以空肠为多见20例(55.5%)。检查方法:小肠插管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阳性率为最高。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肠梗阻均应考虑到小肠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83- 0 1~2 0 0 3- 12术前诊断小肠肿瘤2 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70岁。术后病理诊断证实2 5例,空肠肿瘤15例,回肠肿瘤10例,误诊1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8例。平滑肌肉瘤9例,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4例,血管瘤4例。本组均长期反复的消化道出血(鲜血便或黑便)、贫血、头晕。其中突发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11例,中腹部可活动,腹部肿块6例,腹痛,多为间歇性隐痛、无规律性、偶有急性绞痛8例。1.2 方法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内窥镜超声、CT、B超和全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大出血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我院于1996年10月~1998年7月间采用选择性介入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大出血1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 例本组共收治18例消化道大出血,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5~68岁,平均408岁。所有患者以呕血或/和便血伴休克为主要症状。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畸形、肠系膜下动脉血管畸形、杜氏病、小肠肿瘤、结肠肿瘤各1例。12 方 法采用意大利艾可思可移动数字减影小C臂X线机装置。在腹股沟区局麻下,应用Seldingtr技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柏油样大便,伴头晕、心哪悸、面色苍白,以"消化道出血"入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急诊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回肠末端第5、6组小肠的位置血管异常纠集,排空慢,并见回结肠动脉有一细支单独发出,但未见明显出血灶(图1),诊断考虑为回肠末端Meckel憩室.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见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50~60 cm处)另一段小肠突出,此段小肠稍低位,钡剂正常充盈,有蠕动和收缩,粘膜规则,但呈一盲端,排空稍缓慢,观察2~3 h,充盈的钡剂仍未见完全排空(图2).手术病理结果:(回肠末端)Meckel憩室畸形.  相似文献   

12.
术中切开肠壁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定位和病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科对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定位诊断后或临床疑小肠出血,行手术探查时未发现病变者,术中切开肠壁置入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病灶,并经病理证实。根据术中内镜提示切除出血病灶,均治愈出院。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7.4岁。病程2d~3年余。临床症状为黑便或暗红色糊状便,或暗红色稀便。Hb50~10g/dL,4例伴失  相似文献   

13.
小肠疾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颇为少见 ,因其病因复杂、病变范围广泛 ,诊断较为困难 ,极易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 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80岁 ,平均 36岁 ,病程 5 d~2 a不等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回盲部腺癌 3例 ,小肠平滑肌肉瘤 1例 ,克隆氏病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 1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并出血 1例 ,小肠血管畸形 1例 ,另 1例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为回肠囊袋状畸形。所有患者均有轻、中度贫血及轻度腹痛 ,3例腹部可触及肿块。短期出血量为 30 0~ 10 0 0 ml。全组入院时均先予行保守…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的应用(附7例回顾性分析)马阿火王晓丽吕文嫦小肠器质性病变临床少见,仅占胃肠道疾病的1%~4%,又因检查手段受限,临床上常因其并发症出现而来就诊,而对小肠自身疾病诊断常较困难。为此作者收集了近年来我院确诊的7例小肠肿...  相似文献   

15.
小肠平滑肌肿瘤 (间质肿瘤 )发生率较低 ,临床误诊率高。我院自 1983年 4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小肠平滑肌肿瘤 16例 ,术前无 1例确诊 ,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年龄2 8~ 5 4岁 ,平均年龄 43岁。空肠 9例 ,回肠 7例。术前误诊 :消化道急性出血 4例 ,肠梗阻 8例 ,腹膜炎 3例 ,肠结核 1例。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切片 ,HE染色。1 2 病理诊断 :小肠平滑肌瘤 11例 ,小肠平滑肌肉瘤 5例。2 讨论2 1 小肠平滑肌肿瘤临床上无特异性体征 ,亦无特异性检测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21例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无阳性发现且无肠粘连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变,其次为炎症性肠病,憩室、血管畸形少见。肠道准备采用50%硫酸镁口服。[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出血的定性、定位准确。对病人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熟练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黄传涌 《临床医学》1999,19(1):11-12
小肠出血诊断较困难,因小肠病变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小肠有5~6米长,相互重叠,胃肠钡剂检查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达到全部小肠,如出血速度慢或间歇性,则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检查也受到限制。但小肠出血常因反复或持续、大量出血而威胁生命,故应争取早期明确诊断。本文总结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小肠出血病因并对其诊断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管造影对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重要性。方法:对30例经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选择性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30例,肠系膜下动脉10例。腹腔动脉5例)。结果:26例发现异常,6例造影剂外溢,20例病理血管,18例手术病理证实。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顽固性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s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 出血的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出血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麦克尔氏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100%。结论 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