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年来中药质量控制中基于液质联用的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监管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对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非定向筛查进展进行综述。基于液质联用的中药非定向筛查对解决农药多残留、非法添加和阐明活性成分具有较大优势,结合质谱数据库或质谱裂解规律能够对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阐明未知成分。基于液质联用的中药非定向筛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中药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陶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86-88
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生儿筛查的氨基酸代谢病是苯丙氨酸障碍,导致苯丙酮尿症,需要早期筛查和治疗,否则引起严重的精神发育迟滞。之前新生儿筛查主要采用细菌抑制法、酶免疫吸附实验等,一种方法针对一种疾病,而且分析周期长,假阳性高等缺点。而液质联用具有高选择性、速度快、检出限低和多种离子选择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扩展筛查范围,而且可以一次实验同时筛查多种疾病,大大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3.
唐瑰宝  陈楠  潘馨 《海峡药学》2011,23(12):7-9
液质联用技术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强大的结构鉴别功能相结合,是较完善的现代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定量分析、结构鉴定和代谢转化等研究。本文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定性定量分析以及体内药动学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主要论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制定质量标准及中药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可用于质量控制的rh—PrrH(1—34)的标准胰酶肽图分析方法,并确定其理论肽图。方法:用胰酶动态酶切rh—PTH(1—34)探索最佳肽图分析条件,利用氨基酸特征吸收波长色谱分析结合LC—MS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确证理论肽图。结果:多批rh—PTH(1—34)原液经胰酶解、RP—HPLC分析后,可产生4个主要肽段,其图谱与人工合成的hPTH(1—34)对照品一致;确定其理论肽图为:T1-HLNSMER、T2-LQDVHNF、T3-VEWLR、T4-SVSElQLMHNLGK。结论:建立的胰肽图分析方法可用于rh—PTH(1—34)产品的质量控制,用氨基酸特征吸收波长分析辅助LC—MS相对分子质量分析可有效用于rh—PTH(1—34)的标准肽图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质联用(LC-MS)接口技术研究及其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综述液质联用接口技术研究及其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结果:随着各种新型接口技术,特别是电喷雾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的引入,LC-MS技术对高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具独特优势,在药物体内代谢研究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结论:LC-MS技术在中药、抗菌药物等多种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检测中广泛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液质联用技术在非法添加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业萍 《北方药学》2014,(12):177-177
随着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行为的增多,液质联用技术以其定性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非法添加检验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非法添加检验工作中的应用,为以后扩大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专属性强的优势,在药物成分的鉴定分析、药物代谢研究、中成药和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鉴定分析以及药物残留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液质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的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能力强和高通量筛查的优点,已成为药物分析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手段。通过简要综述了抗生素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液质联用技术在抗生素杂质研究、滥用残留及代谢方面的应用,为抗生素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简要综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分类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析、残留物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及临床诊断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郝刚 《中国药品标准》2017,18(3):171-174
液质联用技术作为一种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现代分析技术,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药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本文对液质联用技术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液质联用法兼具高分离度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并且可以提供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在中药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的液质数据中信息量大,包含非常多的化学成分信息,并且质谱解析需辅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导致液质的数据信息不能被很好地挖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数据库来辅助中药成分鉴定,可以充分挖掘液质数据信息,并提高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3.
当前已进入了21世纪第二个10年,随着联用技术的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深受生化和生物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质谱法的发展,讨论了超高效色谱法的特性,综述了新的液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新液质联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大分子类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分析和鉴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液质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主要论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残留物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和临床诊断等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卫中  马燕 《今日药学》2007,17(6):66-70
本文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主要论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残留物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和临床诊断等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液质联用(LC-MS)法检测特拉唑嗪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人体血浆特拉唑嗪的浓度及应用。方法:岛津LC-MS201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Hypurity C18(150mm×2.1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20mmmol/L乙酸铵溶液(pH4.3)∶甲醇∶乙腈=65∶20∶15;流速:0.25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离子化,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388(特拉唑嗪)、m/z384(哌唑嗪)。血浆样品采用3mol/L氢氧化钠碱化、二氯甲烷萃取后LC-MS测定。进样体积为5μL,样品室温度为5℃。结果:特拉唑嗪线性范围为0.25~50ng/mL,最小定量浓度为0.25ng/mL,提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为96.0%~97.6%,日间、日内RSD均〈15%。方法灵敏、稳定、特异性高,并已成功地应用到人体血浆特拉唑嗪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准确地定量人体血浆特拉唑嗪的浓度,适于特拉唑嗪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寻找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定性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等特点,在中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寻找快速定性中药化学成分的方法,加快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和离子淌度质谱3种质谱技术以及诊断离子、分子网络、最佳碰撞能、碰撞截面、定量结构-保留关系模型5种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面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药植化成分极为复杂,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药效物质基础不明已经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的瓶颈。液质联用技术拥有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高灵敏度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天然药物的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中药研究的发展。许多研究围绕植化成分的全面表征,通过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及不同质谱技术的整合,建立了快速、准确、系统的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肽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新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建立可靠、灵敏和准确的肽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是肽类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药动学研究的难点。样品制备技术是建立符合药动学研究要求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关键。现综述液质联用技术在肽类药物药动学研究中的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目的、要求、特点和分类。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具体阐述了固相萃取法、蛋白质沉淀法、超滤离心法、亲和层析法和部分其他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孙苓苓  毕开顺 《中国药事》2012,26(7):671-673,677
目的为探索我国药品抽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的药品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美国保证该方法顺利实施的先进理念,以利于我国药品抽验工作借鉴。结果与结论通过转变思路,可以将美国的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惩罚控制理念应用于我国药品抽验工作中,进而从抽验目标转变、抽验过程控制、抽验结果处理的角度提高我国药品抽验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