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目的 随访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及子宫内膜增生情况,探讨较为适宜的剂量.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有症状且有随访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B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 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血红蛋白提高及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两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A组发生率低.结论 米非司酮适用于围绝经期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效,同时不增加肌瘤反跳生长几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9,(6):909-911
目的研究妇科再造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妇产科收治的的子宫肌瘤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按计算机程序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妇科再造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KMI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 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及肌瘤体积、KMI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子宫肌瘤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妇科再造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缩小肌瘤体积、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唐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可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止血效果及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用甲基睾丸素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指标。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米非司酮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供血,可提高止血效果,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降低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血应用米非司酮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2至2018.11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米非司酮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米非司酮治疗。比较对照组、米非司酮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红蛋白值;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红蛋白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 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前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不存在差异性,使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但是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与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且观察组的阴道出血几率与月经复潮几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发现其诱导绝经疗效明显,符合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理念,值得广采纳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诊刮止血并排除恶性病变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对照组口服妇康片,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月经量较前减少,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FSH、LH、P均下降,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对照组患者贫血有所纠正,但易复发,易出现突破性出血。结论诊刮术后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DUB能抑制子宫内膜生长,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治疗DUB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d,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率95%。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血红蛋白含量有所升高,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便、有效,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接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运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稀缺雌醇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106例进行探究,将这106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53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刮宫手术后采用去氧孕稀缺雌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刮宫手术后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稀缺雌醇治疗。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等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其效果更加突出,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各项指标后,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运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结合去氧孕稀缺雌醇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2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2.5mg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及12.5mg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病程记录。结果两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5mg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不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患者可采用2.5mg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瑞  张媛  张新清  黄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9-177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用药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较用药前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对丘脑、垂体、卵巢的作用亦较明显,其阻碍增生的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反应而使子宫内膜萎缩。本资料在服用米非司酮对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方面效果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新方法,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年龄39~58岁、无生育要求、经反复清宫效果差而又不愿行子宫切除的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联合米非司酮12.5mg/d,持续3个月,术后3、6、12、24个月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随访内容包括月经量、月经周期、有无痛经,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闭经30例,点滴样出血18例,2例经量较术前少;术后12个月闭经20例,点滴样出血26例,2例少于月经量,1例因合并黏膜下肌瘤月经量较多,1例因合并子宫腺肌病痛经严重而行子宫切除;术后24个月闭经18例,平均年龄48.5岁,点滴样出血27例,2例少于月经量,2例月经量多,其中1例合并黏膜下肌瘤、1例年龄小于40岁,另1例因合并子宫腺肌病痛经严重行子宫切除。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1年有效率98%,2年有效率90%,其中闭经6个月占60%,2年占36%,表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联合米非司酮在罔绝经期功血中治疗效果很好,在年龄选择上大于45岁又无合并症者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34例确诊为复发性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口服米非司酮 12 5mg, 1次 /d, 连服 3个月, 观察其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性激素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 其中 1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 其余停药后 32~63d恢复月经, 恢复月经者中 1例 15个月后功血复发, 余无再出现功血症状。结论: 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 调节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的功能, 治疗复发性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祝怀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35-4036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炔诺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5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较好控制,治愈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米非司酮组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闭经率米非司酮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刮术后分别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均有效,但以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4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包括青春期功血、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出血。出血阶段口服米非司酮片10 mg/次,2次/日,连服7天,观察止血效果;于治疗前及止血后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抽血测定FSH、LH、E2、P。结果:40例患者均在3~5天内阴道流血停止;治疗前与止血后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剂量短疗程米非司酮对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影响较小,因此也适用于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治疗,同时强调止血后的后续治疗,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分组研究的形式探讨与孕激素相比,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在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38例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作为研究人群,分为参照组、观察组。以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情况、复发率为指标评价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引入米非司酮实施周期疗法对围绝经期发生功血的病人进行治疗,不会对患者月经周期造成较大影响,且相比孕激素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应用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4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一定的控制,米非司酮组治愈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米非司酮组显示FSH、LH、E2、P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安宫黄体酮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血效果优于安宫黄体酮,且诱导闭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以痛经、经量增多和子宫饱满增大为主要表现的妇科良性疾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近几年笔者对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朱聿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1-43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