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脆弱拟杆菌(BF)是人体肠道共生菌,对肠道环境有多种影响。BT可分为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和非肠毒素脆弱拟杆菌(NTBF)。ETBF会导致腹泻、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结直肠相关疾病,而NTBF对肠道稳态具有保护作用,对其他微生物提供营养支持,同时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抗炎作用。本文就BF对结直肠疾病的影响以及菌群治疗的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世界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基因改变、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微环境紊乱等机制促使肿瘤发生。诸多研究发现一部分特定微生物如球形梭菌、牛链球菌生物型Ⅰ型、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影响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热带或亚热带发展中国家中,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ETEC)和其他细菌是引起旅行者腹泻的重要原因。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刺激环核苷酸,引起电解质移动及液体分泌,从而导致腹泻。作者等对164例诊断为旅行者腹泻者应用一种有强力抗肠道分泌作用的钙调素活性抑制剂—zaldaride maleate(ZM)进行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与结直肠癌(CRC)之间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机制,通过一些突出的微生物如pks+大肠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核梭杆菌(F.nucleatum)、粪球杆菌来讨论肠道微生物活动与致癌作用联系起来的具体机制如DNA损伤、炎症、免疫、氧化应激、代谢物调节等,对未来肠道微生物群临床干预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通过产生肠毒素而致婴幼儿、旅游者及幼畜腹泻的,临床检测表明,到发展中国家旅游者中的急性腹泻,至少有1/3~1/2是ETEC引起的。ETEC能产生两种肠毒素: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为大分子具有免疫原性毒素,其作用机理、理化住质以及免疫学特性和检测方法均与霍乱毒素(CT)相似;耐热性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根据其是否溶于甲醇而分为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有时遍及整个结肠。病变早期结肠粘膜呈充血、水肿、出血、颗粒状,粘膜脆弱,肠腺基底部隐窝炎,隐窝上皮损伤,中性粒细胞侵入形成隐窝脓肿,许多细小脓肿连接起来,炎症和坏死的过程扩大,就形成溃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慢性期粘膜多萎缩,粘膜下层瘢痕化,后期常引起假性息肉,甚至癌变。最受注意的病因是与免疫有关。有人发现血清大肠杆菌O14型的抗体能与结肠上皮抗原起交叉反应。有人从结肠组织中分离出作用于结肠粘膜上皮的抗体。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既与自身免疫有关,也有遗传、感染和精神等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旅行者腹泻     
发达国家的人群去其他国家(首先是发展中国家)旅游时,易产生一种称之为旅行者腹泻的疾病.该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但50~75%病例系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所致.目前已知ETEC可产生一种或两种肠毒素:1.不耐热肠毒素(LT),与霍乱肠毒素有交叉免疫反应;2.耐热肠毒素(ST),为一种小分子量肠毒素,无抗原性.因而存在着LT、ST、及LT/ST菌株.这些菌株有明显的地理差异,例如墨西哥和摩洛哥以LT/ST菌株为优势株;肯尼亚以LT株为主;在孟加拉国,ST株较LT/ST株稍多见,而明显多于LT株.但无论何地均可发现所有这三型菌株.此外,从25%病例检出志贺氏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属,从1~5%病例  相似文献   

8.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difficile,Cd)是肠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流行病学资料指出美国1/4住院病人感染此厌氧菌,许多人出现腹泻症状及结肠炎。本文归纳目前对该菌引起疾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并综述其诊断和治疗。 细菌学 Cd是革兰阳性产芽胞厌氧菌,可在含环丝氨酸和甲氧先锋培养基中生长,产生两种毒素;肠毒素(A)和细胞毒素(B)。该菌只在用抗生  相似文献   

9.
肠通透性增高与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早在70年代Caridisetal[1]就提出创伤及感染可引起肠粘膜通透性改变,致使肠道中病原体或其毒素进入机体.近年来,肠源性感染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当前危重病医学研究的热点.肠粘膜通透性改变可准确反映肠粘膜损害[2,...  相似文献   

10.
王建成  许淑珍 《胃肠病学》2007,12(3):153-155
背景: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能导致家畜、儿童和成人腹泻,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通过ETBF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调查不同人群粪便标本中ETBF的阳性率。方法:建立ETBFPCR检测,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腹泻组的ETBF阳性率。结果:PCR的敏感性为1×104CFU/ml,常见肠道正常菌群和致病菌均为阴性。正常对照组(475例)和腹泻组(498例)的ETBF阳性率分别为3.6%和6.4%(P=0.042)。其中成人对照组和成人腹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和5.7%(P=0.047),儿童对照组和儿童腹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1%和7.3%(P=0.33)。结论:ETBFPCR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TBF可能为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肠毒素(Cholera enterotoxin,CT)是引起霍乱的主要致病因子,是一种很强的免疫原和粘膜免疫佐剂,可用于研制粘膜免疫。CT由一个A亚单位(Cholera enterotoxin subunit A,CTA)和5个B亚单位(Cholera enterotoxin subunit B,CTB)组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 STa, STb)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Ⅰ, LT-Ⅱ)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参照文献合成四对可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耐热肠毒素基因(estA、estB)和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Ⅰ、elt-Ⅱ)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建立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的多重PCR方法。结果 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estA(229 bp)、estB(480 bp)、elt-Ⅰ(605 bp)和elt-Ⅱ(300 bp)基因片段,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55×101 CFU/μL、2×101 CFU/μL、2×101 CFU/μL和2.47×103 CFU/μL。从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检测到estA基因(2/22),elt-Ⅱ基因(3/22),未检测到estB和elt-Ⅰ基因,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了检测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estA、estB、elt-Ⅰ和elt-Ⅱ)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满足对细菌培养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68例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68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单纯球菌感染者20例、单纯杆菌感染者26例、混合感染者2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者37例,采用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者31例。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类型患者肠道菌群菌落计数,比较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及采用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结果不同病原菌感染类型患者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治疗后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采用抗生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治疗后肠杆菌、酵母菌及乳酸杆菌菌落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但肠球菌、双歧杆菌及拟杆菌菌落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菌种类与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无明显关系;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预防老年轻中度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4.
<正>乳果糖是一种不可吸收、具有渗透活性的碳水化合物,由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其在小肠不吸收,在结肠经过肠道细菌作用分解为乳酸、醋酸及氢气。乳果糖作为渗透性泻药,对人体无害,可以有效调节结肠生理节律,广泛用于老年人、孕妇及儿童的便秘治疗;作为益生元也可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生长,恢复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肠道运动功能。乳果糖除了用于治疗便秘外,还可应用于肝胆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及免疫失调密切关联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唾液中一些口腔微生物菌群可抵御胃酸、胆汁酸和肠液的作用,通过口-肠微生物轴最终异位定植于肠道中,破坏肠上皮屏障、诱导肠道免疫失衡及菌群失调,促进IBD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肠道后,上调及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具核梭杆菌通过分泌FadA粘附素参与细菌和上皮细胞的结合与入侵,牙龈卟啉单胞菌分泌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肽基腺嘌呤脱氨酶及牙龈蛋白酶等毒力因子蛋白酶分离并降解紧密连接蛋白,增加肠道屏障的通透性,加重肠道炎症反应,促进IBD的发生发展。克雷伯杆菌可激活结肠单核吞噬细胞中的炎症小体,诱导肠道炎症反应,促进IBD的发生发展。弯曲杆菌毒力因子Zot,破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及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IBD严重程度相关的pSma1质粒、分泌型肠毒素B同源物Csep1,与IB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白色念珠菌可破坏肠道屏障的通透性,促进肠道细菌的生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IB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亲水气单胞菌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水生菌,主要栖息在淡水和淡水生物的肠腔内,健康人肠道偶尔也有该菌寄生。但以往人们认为此菌为毒力不强的条件致病菌。10年前确认亲水气单胞菌为一种新的肠道致病菌,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外伤感染。在免疫机能受损的病人尚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亲水气单胞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aerolysin所致。aerolysin为具有溶血,细胞毒性及肠毒素作用的多肽。常规方法对亲水气单胞菌的检测主要是采用酶联免疫和  相似文献   

17.
伪膜性肠炎是发生于肠粘膜的急性坏死性炎症,并伴有伪膜形成。病变以结肠为主,也可累及小肠。现已查明引起本病的病原菌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菌,由细菌所分泌的外毒素导致肠粘膜上皮的损害,炎性细胞、细菌、粘蛋白及纤维素等渗出物混合在肠粘膜表面形成假膜。本病绝大多数与近期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有关,因此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参与体检的2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及膳食纤维摄入情况。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提取粪便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受试者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除谷类与海鲜,结直肠癌组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肉类的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膳食纤维的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直肠癌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明显增多(均P<0.05)。在结直肠癌组中,除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外,在对照组中,除吉氏拟杆菌外高膳食纤维亚组与低膳食纤维亚组的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在高膳食纤维亚组,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情况影响肠道菌群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成人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由结肠壁先天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起病隐匿且较为罕见,缺乏有效客观检查手段。此病偶可继发肠道溃疡,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充分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需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成人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由结肠壁先天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起病隐匿且较为罕见,缺乏有效客观检查手段。此病偶可继发肠道溃疡,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充分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需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