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经过病理证实为PTMC的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甲状腺彩超敏感率为85.7%,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活检阳性率66.9%,65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全切除,30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全部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随访1~8年,仅1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病隐匿,不易诊断,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多数仍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应综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64例TMC。结果 18例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6例外院术后病理确诊来我院行根治术,40例因求治甲状腺其他疾病而被发现;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予以优甲乐口服;1例行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患者2年随诊时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仍健在。结论 TMC女性发病较高,以单侧为主;对临床单发结节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需引起重视,定期观察;超声检查在TMC的诊断中具有优势,能够早期发现,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必不可少;合理的术式能避免过度治疗;恰当的术后治疗,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疗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齐鲁石化中心医院普外科诊治的8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结节内有微小沙粒样钙化者62例(79.4%),结节内或周围有较丰富血流者62例(32.4%),边界欠清有尾足者56例(61.8%),形态呈“站立式”生长、回声不均匀者48例(85.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45例,甲状腺全切除1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论:高频彩超明显增加PTMC的早期检出率,PTMC不必全部行甲状腺全切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7例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检:直径在0.2-0.9cm的白或灰黄色质实结节有60例,结节存在钙化现象的有4例,肉眼未见灰白小结节的有3例;镜检:甲状腺滤泡上皮出现分支状或者乳头状的增生,有呈单层排列的瘤细胞覆盖在表面,存在纤维血管轴心,细胞核以排列拥挤、体积较大、卵圆形、可见核沟、清晰的小核仁为主要的特点.免疫组化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中Galectin-3、CK19、Mesothelial Cell表达阳性率为100%;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10%以下的有51例;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在40%左右的有16例;其中存在颈部淋巴结内转移的有12例.结论:早期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率很高,因此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为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历资料、治疗方法。结果: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要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术中切除范围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6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33例,27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除,1例腺叶次全切除,1例腺叶大部切除.双侧13例,11例腺叶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单、双侧淋巴结肿大者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无淋巴结肿大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6例术后2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损伤.42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复发,二次手术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及PTMC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PTMC临床漏诊率较高,术前仔细触诊,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术中认真探查可疑结节有助于提高微小癌的诊断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8.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的6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肿瘤直径0.13~0.96 cm,全部施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其中12例(18.5%)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病例.术后出现暂时性手足发麻7例,声音嘶哑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63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手术切除+内分泌抑制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5):82-83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本组46例患者中,37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3例行甲状腺大部单侧切除术,4例行双侧切除术,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经随访,1例同侧的气管部位出现局部复发症状,经再次手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较佳。其余患者疗效均较好,均未见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腔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下段梗阻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盆腔恶性肿瘤致输尿管下段梗阻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7例行开放手术,其中切除原发病灶并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膀胱吻合术9例,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9例经尿道膀胱镜下(11例)或输尿管镜下(8例)留置双J管(单侧11例,双侧8例);15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放置单J管.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1个月.腹部X线平片未发现J管移位.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或超声检查提示39例(76.5%)肾积水消失,12例(23.5%)肾积水减轻、肾功能改善.输尿管端端吻合口和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盆腔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病情复杂,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引流尿液,能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盆腔恶性肿瘤致输尿管下段梗阻5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下段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盆腔恶性肿瘤致输尿管下段梗阻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17例行开放手术,其中切除原发病灶并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膀胱吻合术9例,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9例经尿道膀胱镜下(11例)或输尿管镜下(8例)留置双J管(单侧11例,双侧8例);15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放置单J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1个月。腹部X线平片未发现J管移位。术后3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或超声检查提示39例(76.5%)肾积水消失,12例(23.5%)肾积水减轻、肾功能改善。输尿管端端吻合口和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无狭窄。结论盆腔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病情复杂,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引流尿液,能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诊治的24例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经旁骶尾入路17例,经腹入路4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3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4例中有20例术后随访3—17个月,1例经腹入路患者术后复发,再行手术切除治愈。结论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是成年人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旁骶尾入路切除。 相似文献
16.
44例宫颈肌瘤手术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肌瘤的术式选择及手术途径。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4例宫颈肌瘤的手术途径、术式选择以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8例小型宫颈壁间及浆膜下肌瘤(<5 cm),采用经阴道推开膀胱或直肠剔除肌瘤是可行的,符合微创手术的特点;12例中等大宫颈肌瘤(510 cm)采用腹式不剔肌瘤,由健侧进入阴道穹窿切除子宫,能达到出血少,并发症少,保留足够阴道长度的目的;9例巨大宫颈肌瘤(>10 cm)采用先剔除肌瘤后切除子宫法;15例悬垂型肌瘤直接阴道摘除术。结论:宫颈肌瘤手术方式及手术途径因肌瘤大小、类型而不同,按上述方法可有效切除肌瘤及子宫,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甲状腺癌患者,72例乳头状癌、28例滤泡状癌、6例未分化癌、4例髓样癌,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分析,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5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伴或不伴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5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伴或不伴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结果本组110例患者无1例死亡,治疗前TSH为(0.48±0.25)mu/L,治疗后为(0.15±0.07)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年,无1例复发,2例(1.82%)死于脑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四种类型肿瘤转移及恶性程度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全身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切除不同直径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61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直径分为A组和B组,A组肿瘤直径〉6em(24例),B组肿瘤直径在3—6em(3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较顺利完成,A组和B组手术时间[(138±66)min比(106±45)min]、出血量[(324±168)ml比(165±50)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输血率A组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6.7±1.2)d比(5.4±0.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随访(22±10)个月,19例B超未见局部复发,失访3例,2例发现肾积水或胰腺囊肿;B组随访(24±11)个月,32例B超未见局部复发,失访4例,1例肾功能不全。A组术后病理以髓样脂肪瘤、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为主;B组病理以皮脂腺瘤、嗜铬细胞瘤和髓样脂肪瘤为主。结论后腹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良好,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术者,可以安全地经后腹腔途径切除肿瘤直径在6cm以上的复杂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本组病例脑膜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贫血14例,颅内出血2例,严重脑水肿4例,癫痫3例,脑梗死2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巧、对手术并发症的提前预防、尽早诊断和处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