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伴钙化乳腺癌的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术前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伴钙化乳腺癌患者82例,将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X线征象进行对照。结果伴钙化乳腺癌中,单纯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肿块在各种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钙化伴结构紊乱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作出乳腺癌组织类型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2.
9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X线影像中钙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渝军  刘宝华 《重庆医学》2006,35(3):240-241
目的探讨乳腺X线影像中乳腺钙化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iotto乳腺摄影机对98倒乳腺癌进行检查,分析乳腺X线影像中乳腺癌钙化的X线特征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98例乳腺癌中有56例显示钙化,其中恶性钙化为42例,有13例仅见钙化而未见明显肿块影,有43例钙化发生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结论乳腺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不断完善 ,钼靶X线摄片质量有明显提高。在乳腺癌患者的X线片中发现微小钙化灶的比例也在增加 ,而微小钙化灶对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本院 1998年 11月~ 2 0 0 2年11月共 6 0 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有 2 2 0例钼靶X线片上有微小钙化灶 ,占总数的 37%。 19例早期乳腺癌 15例有微小钙化灶。患者年龄 2 2~ 87岁 ,平均年龄 4 3岁。2 ) 观察指标 :( 1)钙化颗粒的形状。针尖样钙化 :如折断的缝衣针针头 ,直径 0 .5mm以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钙化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X线摄影伴有微钙化的乳腺癌病人35例及乳腺良性病变37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钙化数目、密度、密集度、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在密度、数目、密集度、形态及分布5个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乳腺癌中表现为低密度为主的微钙化比例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钙化数目≥2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微钙化密集度≥10/cm2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形态上良性组粗颗粒样钙化所占比例高,乳腺癌组仅出现1例,乳腺癌组中细沙样、线形分支样、蠕虫样及混合型钙化出现率高(P<0.01)。分布上弥漫状分布仅见于良性组,线状及段状分布乳腺癌组所占比例较高(P<0.01)结论:微钙化灶的数目、密度、密集度、形态及分布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关系,其钼靶X线征象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5.
6.
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数目、分布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乳腺钙化的 X线平片 ,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在111例乳腺钙化中良性病变显示为 78例 ,恶性病变显示为 33例。其结论是乳腺微粒钙化不可认为是乳腺癌的特异性征象 ,也可较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如在成簇的微粒钙化中出现多种形态或不规则钙化 ,则提示有恶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吕坤  徐丽艳 《安徽医学》2017,38(1):42-44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检查时簇状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17例乳腺癌患者,均显示簇状钙化,其入选标准为钙化的每平方厘米数目(N/S)≥5枚,分析钙化的N/S、位置和密度。结果17例乳腺癌患者共发现18处簇状钙化灶,其中9处位于外上象限,5处位于中央区,3处位于内上象限,1处位于外下象限;N/S≥10的16处(占89%),2处乳腺癌的N/S<10;呈泥沙状钙化灶17处,颗粒状钙化灶1处;12处簇状钙化灶内含有小杆状钙化,15处簇状钙化灶内可见分叉状钙化;表现为等及稍高密度有10处,高密度有8处。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伴有簇状钙化的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伴有钙化特征乳腺癌的X线特点,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癌进行术后分析.结果 5例病灶边缘不整,有凹陷分叶;3例有明显的毛刺,呈放射状;2例有肿块,伴有乳头血性溢液;2例病人伴有局部皮肤增厚(其中1例有乳头凹陷);2例局限性致密浸润伴有腺体结构不良.结论 有临床触及肿块,X线片不伴钙化的病变.应仔细观察病灶其它的直接、间接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林薇  廖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42-214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现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微小钙化是X线诊断乳腺癌的主要直接征象。我们通过对微小钙化灶的形态、数目、密度和分布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提高X线诊断乳腺癌的正确率,从而达到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晓焕 《吉林医学》2014,(11):2350-2351
目的: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X线分析,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乳腺癌中直接征象:单纯肿块35例;肿块伴簇状钙化20例;单纯簇状钙化6例;毛刺征39例;局部致密浸润及结构扭曲4例,X线未见异常1例,临床测量肿块大小>X线片26例。间接征象:血管异常21例;厚皮征17例:其中酒窝征1例,乳头回缩3例,脂肪层混浊7例;大导管征:11例;彗星尾征5例;淋巴结肿大20例。结论:提高乳腺癌临床及X线征象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比较乳腺癌与常见良性病变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病变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以恶性钙化、大导管相、漏斗征、皮肤增厚、血管增粗增多为研究对象,比较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的X线表现的不同.结果 恶性钙化、大导管相、漏斗征、皮肤增厚、血管增粗增多为乳腺癌的较特异征象,可与良性病变作出鉴别.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癌的各种征象,是诊断乳腺癌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伴钙化乳腺癌的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术前行数字化钼靶X线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伴钙化乳腺癌患者82例,将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X线征象进行对照.结果 伴钙化乳腺癌中,单纯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肿块在各种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钙化伴结构紊乱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作出乳腺癌组织类型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乳腺癌全数字化X线摄影直接征象及肿物特征与免疫组化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验证术前根据X线摄影检查预测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对某院139例乳腺癌病例的X线摄影影像特征及其分子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乳腺癌X线影像中,肿块所占比例最高,而在免疫组化分子分型中,Luminal B型所占比例最高;乳腺癌影像特征和不同分子分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的肿块边缘特征以及肿块有无伴有钙化与分子分型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三阴性型和Luminal A型乳腺癌大多数显示为肿块型,钙化罕见于三阴性型,边缘毛刺较多见于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的影像表现不尽相同。结论 通过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乳腺癌有助于鉴别其分子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乳腺恶性、良性病变及正常女性的乳腺密度类型,分析各年龄阶段不同类型乳腺密度的恶性和良性病变检出率。方法收集首次接受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的424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腺体成分所占百分比将乳腺密度分为4型,即>75%、51%~75%、25%~50%和<25%。乳腺影像存在异常时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病变性质。结果乳腺密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乳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女性之间的乳腺密度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恶性病变检出率随乳腺密度减低逐渐升高(P<0.01),年龄40~60岁良性病变检出率随乳腺密度减低逐渐降低(P=0.037)。结论乳腺密度作为一项影像检查指标评估乳腺病变风险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女性人群中乳腺密度对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风险尺度和效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钼靶X线资料。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7.76)岁,以发现乳腺无痛性包块就诊,病程1个月至10年,3例有近期迅速增大。触诊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好。钼靶X线片显示瘤体4个,多位于外上象限(3/5),直径2.0~4.5 cm,平均(3.6±0.75)cm,为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分叶状3个,椭圆形1个,1例只显示右乳非对称性致密影,未见肿块影。4例瘤体显示部分边界光滑锐利,其中3例可见线样透亮环。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短期内迅速增大的乳腺无痛性包块,钼靶X线片呈"良性肿瘤"表现,特别是显示分叶状边缘的,应考虑分叶状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钙化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初治可手术的17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乳腺X线图像特征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分析其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影响钙化存在的相关因素和钙化的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钙化组患者在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Her-2过表达、TNM分期、Ki-67与非钙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类型、淋巴结转移和Ki-67是影响钙化表达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钙化组和非钙化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30%、95.06%,淋巴结转移和钙化是影响乳腺浸性导管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钙化是乳腺X线可见的T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00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差别。结果:比较单/双侧乳腺癌,非浸润性癌、Tis/T1临床分期在BPBC第二癌/UB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PBC第二侧癌所占比例均较高。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癌在BPBC/UBC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UBC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BPBC中特殊类型癌比例较高。浸润性小叶癌发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单/双侧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按第二原发癌手术日算起,经过中位25个月的随访,有3例骨转移,1例胸壁复发。结论:对于发病年龄较早、特殊类型癌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单侧发病后更应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双侧乳腺癌第二癌早期癌比例较高,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要高度关注双侧乳腺癌可能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