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4例。单纯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方法 采用左胸后外侧第4肋间切口,分别在浅低温、左心转流和常温下进行。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1例,纵行切开或楔形切除缩窄段,用涤纶片或自体心包补片血管成形3例。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平均住院19d,痊愈出院。随访6月 ̄3年,效果满意。结论 主动脉缩窄一经确诊,不论有无症状,皆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二例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治疗,一例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片主动脉成形术,合并大血管畸形一例采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与降主动脉吻合术。术后均获满意疗效,随访2~20个月均无重大并发症。作者对主动脉缩窄手术方法选择,合并心衰、肺动脉高压的主动脉缩窄手术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儿童主动脉缩窄3例,占该院同期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的0.6%。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下进行,缩窄段主动脉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牛心包加涤纶布主动脉成形术1例。术后过程顺利,随访8 ̄12年效果满意。作者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指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M年一lop年底我们共手术治疗主动脉缩窄(COA)43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的0.67%(43/oil6)。现就其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个月一39岁,平均(11.gtlo.4)岁。单纯CoA16例,CO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22例合并心内畸形,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例,VSD+PDAll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主动脉瓣病变或瓣上、瓣下狭窄的8例,二尖瓣病变5例,有些患者同时伴有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ASD或VSD等多种畸形,还有狭窄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儿童主动脉缩窄3例,占该院同期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的0.6%。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1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下进行,缩窄段主动脉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牛心包加涤纶布主动脉成形术1例。术后过程顺利,随访8~12年效果满意。作者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主动缩窄是一种先天性大动脉畸形,临床上少见。国内2次统计报告其发病率分别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4%和1.1%,男多于女。本病的外科治疗历经半个多世纪,但效果不一,笔者自1992年-2004年3月对8例主动脉缩窄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25例:单纯型11例、复杂型14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2例.全部病例MRI检查包括SE序列、Cine MRA及对比增强MRA,所有患者均做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5例患者磁共振均可轻清晰显示病变范围、程度、类型,明显优于心脏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一致.磁共振诊断主动脉缩窄的准确率为100%,诊断主动脉并发畸形的准确率为78%.结论 磁共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范围、程度及伴随畸形,基本可代替心血管造影,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小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主动脉缩窄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3例小儿主动脉缩窄患儿,年龄47天 ̄12岁,体重4.5 ̄27kg。9例行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2例行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行左锁骨下动脉翻转降主动脉成形术。其中1例47天龄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小婴儿一期同时心内畸形矫治术。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均满意。结论 上下肢血压异常是本病的特征性表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主因双下肢乏力1年,胸闷、头痛40天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先后在3家医院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天前头痛加剧,伴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最高达230140mmHg(1mmHg=0.133kPa),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体:P140次min,BP左上肢190100mmHg,右上肢200106mmHg,左下肢7050mmHg,右下肢6646mmHg。胸壁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心界向左下扩大,HR14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46级收缩期杂音。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II、III、…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对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即刻以及中长期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小儿膜型COA7例,选择球囊直径为缩窄处内径的2.4~3倍,以4~6个大气压的压力快速充盈扩张,持续10s,扩张2~3次,每次间隔3min。扩张前、后即刻测压、造影。随访观察血压、缩窄段两端压差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缩窄处内径由术前的(3.80±1.23)mm增宽至(6.83±0.98)mm,缩窄段两端压差由术前的(47.50±15.61)mmHg降为(6.50±6.61)mmHg,症状缓解。随访3~7年未发生再狭窄,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小儿COA即刻以及中、长期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各种介入技术的完善和器械的更新,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得到较快的发展。现己广泛开展介入方法包括经皮血管成形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以两者为基础的介入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以介入方式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发展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 ,表现为主动脉峡部局限性狭窄或累及弓部、弓降部形成较长的狭窄段 ,呈隔膜型或管腔型狭窄。根据缩窄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导管前型(婴儿型 )、导管后型或近导管型 (成人型 ) ,导管前型患者动脉导管呈开放状态 ,缩窄范围较广泛 ,可累及主动脉弓部 ,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此型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就可以出现症状 ;导管后型患者动脉导管多已闭合 ,缩窄范围较局限 ,很少合并心内畸形 ,多见于年长儿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狭窄近心端血压增高 ,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出现左室肥大、劳损 ,进而导致…  相似文献   

14.
15.
自1960年以来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三例较少见的主动脉缩窄症。对患者经仔细比较两侧上下肢血压及脉搏,可作出初步诊断。心脏及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缩窄部位、程度、范围。对缩窄病变较长、体质较差的病例均可作缩窄段近远侧人工血管转流术,此术简便、安全、不会损坏侧枝循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1例,其中合并VSD5例,PDA2例,VSD+PDA4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9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进行矫治,行人造血管旁路植入术.2例行胸骨正中单一切口,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或端侧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随访3月至4a,术后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瘤少见。文献认为,随年龄增加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瘤有增加趋势,但是,在动脉缩窄的基础上又发生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1990年10月10日成功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患者,43岁。间断咯血5个月。检查:胸骨左缘1~2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向左颈部传导;左桡动脉较右侧稍弱,左上肢血压16/10·7kPa,右上肢21·3/10·7kPa。x线片:左侧主动脉弓上方见8.0×8.5cm大小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儿童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诊断和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7月6年问在我院确诊并接受了内外科治疗的75例7岁以下 COA病例,对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治疗组(5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3.85%),存活的50例经1个月~6年的随访,治愈47例,3例术后1~2年证实再缩窄行球囊扩张术,内科治疗组(23例):20例单纯、局限的COA 行球囊扩张术,1例再狭窄行2次球囊扩张;3例合并弓发育不良的COA行球囊扩张,有2例症状复发,其中1例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放弃外科手术治疗,1例扩张后2年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COA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有补片加宽、切除端端吻合、左锁骨下动脉翻转等,合理选择术式效果令人满意;单纯、局限的COA和外科手术纠正后发生的再狭窄是球囊扩张术的较好指征,球囊扩张术对合并弓发育不良的COA的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用3种术式共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矫治18例.分期手术4例,一期主动脉缩窄修复,Ⅱ期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Ⅰ);双切口一期手术8例,在循环阻断或局部灌注心肺转流下行主动脉缩窄修复和室间隔缺损闭合(组Ⅱ);正中切口一期手术6例,正中开胸非心肺转流下缩窄修复.同期闭合室间隔缺损(组Ⅲ).结果 组Ⅰ中死亡3例,1例出血心跳骤停,2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组Ⅱ2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组Ⅲl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残余轻度主动脉缩窄,组Ⅱ2例、组Ⅲ1例,均无症状且无需再次手术.各组均未发现体循环高血压、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策略主要根据心内畸形和缩窄病变特点决定.能一期手术矫治者最好一期手术,其效果优于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缩窄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在全麻和常温下经胸腹正中联合切口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治疗3例患者,上肢血压下降明显,下肢血压升高满意,无神经系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显露和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