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接受初步诊断和治疗后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12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平车护送等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病死率为1.56%,低于对照组4.69%(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12.50%(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14.0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79.69%(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伴有心理障碍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78例有心理障碍的男性P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CL-90躯体化得分、焦虑因子得分、Zung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分别为(2.76±0.24)、(2.57±0.42)、(2.36±0.97)分,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为(1.73±0.27)、(1.56±0.30)、(1.36±0.67)分,Zung评分分别为(61.57±1.26)、(44.53±1.17)、(30.25±0.26)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的SCL-90躯体化因子得分分别为(2.78±0.14)、(2.52±0.22)、(2.38±0.34)分,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为(1.74±0.31)、(1.55±0.26)、(1.39±0.01)分,Zung评分分别为(69.68±0.68)、(53.27±1.82)、(39.96±0.68)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7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伴有心理障碍的PCI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Zung评分、术后SCL-90躯体化得分、焦虑因子得分,使其对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了解更全面,大大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4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32±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4±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72.5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0%(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以护理效果、临床心理和护理质量为指标,综合评价患者术后发热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发热率仅为3.8%,焦虑分值为(40.35±5.61)分,抑郁分值为(41.88±6.43)分,患者满意率为90.6%;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发热率为18.9%,焦虑分值为(52.49±5.82)分,抑郁分值为(53.18±6.17)分,患者满意率为64.2%。两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方面,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发热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通过综合的围术期护理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71.67%,对照组总满意度38.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32.67±4.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3±3.98)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门诊输液患者4 0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4 00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及对药物使用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周荣  康荣 《全科护理》2022,20(1):52-55
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焦虑得分、躁动发生率以及手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焦虑得分为(46.48±3.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0±3.68)分(P<0.05);干预组病人躁动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干预组病人苏醒时间为(13.30±2.5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68±4.95)min(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围术期采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病人焦虑情绪,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行静脉输液患者接受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行静脉输液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2组的情绪量表评分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8%)明显低于对照组(16.42%,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可通过提高急诊科行静脉输液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少于对照组(24.3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来讲,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了解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病人术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影响。 [方法 ]将 40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术前两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相同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及指导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术前 6h~ 12h及术后 2d~3d进行调查。 [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得分均高于划界分 (5 0分 ) ,但实验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0 .0 5 )。 [结论 ]急诊PCI治疗病人术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 ,术前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两组输液患儿分别应用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输液,比较两组输液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配合程度、对陪护的信任度、医护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及创造性的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儿科输液的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6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7至12月于我院接受急救护理快捷供给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急性心梗者急救效果指标、急救时间和预后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救时效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保护性身体约束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性身体约束护理干预。评价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选取患者院内转运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院内转运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身体约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急诊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提高院内转运效率和护理质量,但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护理人员应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杨彦萍  关丽丽  屈沛沛  杨路芳 《全科护理》2020,18(13):1590-1592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对比经临床路径和常规路径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400例普通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路径护理.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显效1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行临床路径护理可减少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是避免急诊输液患者产生不稳定心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284.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对患儿进行分散注意力、心理护理、暗示疗法及激励疗法,并给予微笑服务、勤巡视、温馨看护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输液过程中因脱针造成的重注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过程中因脱针造成的重注率。  相似文献   

18.
门诊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在猝死患者急救与护理中的作用,强化院内门诊猝死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6月发生于我院门诊猝死患者54例,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21例作为对照组,由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到现场进行抢救;2005年1月~2009年6月的33例作为观察组,由门诊的医生、护士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到现场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抢救猝死患者33例,成功9例,成功率为27.27%,有效11例,有效率为33.33%.对照组抢救猝死患者21例,成功2例,成功率为9.52%,有效5例,有效率为23.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进一步对门诊护士组织培训,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护理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年后的各项生理指标(TC、TG、LDL-C、HDL-C、BS、SBP、BMI、IMT);出院1年后的遵医行为、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年后部分生理指标(TC、TG、LDL-C、BMI、IMT、HDL-C)、遵医行为、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院外早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