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取血标本是护士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夜班护士需采取多例患者多个项目的血标本,常有错抽、漏抽血标本情况,甚至有摔坏血标本试管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且存在安全隐患。我科于2011年6月起用牙签盒及小提篮来分装运送采血试管标本,安全方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血标本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病人血标本的采集、检验全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时采集的2006份血标本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应用计算机血标本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标本正确采集、及时传送、快速检验和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准确地发送。[结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保证检验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血标本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病人血标本的采集、检验全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对采集的2 006份血标本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应用计算机血标本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标本正确采集、及时传送、快速检验和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准确地发送.[结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保证检验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平小娟 《护理学报》2006,13(1):86-87
目的探讨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影响。方法根据送检标本接收时发现质量不合格及质量有缺陷的标本,计算其不合格率或缺陷率,找出终末质量控制中,血标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观察分析,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结果环节质量控制较终末质量控制在标本凝固、选错试管、试管未写科室姓名、血量不符、标本溶血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缺陷率由4.896%下降到0.629%,P<0.001。结论重视血标本在采集前的准备、采集、保存与运送方面等的环节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血标本质量,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血化验检查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一项辅助检查,化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的采集、送检血标本已经成为化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致使不合格标本时有出现,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故此,提高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常常多次采集不同的血标本,为快速采集血标本,应用套管针配合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从接头中反复抽取血标本,为抢救大出血等危重病人赢得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病人的损伤和痛苦。现将我科2001年4月以来应用可来福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的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1)选用美国(XLAVE)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型号:CLC2000,无需肝素封管。常规准备套管针静脉穿刺用物。选用20号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调查分析我院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将流程改造前后护士采集血标本差错发生率及血标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流程管理后护士采集血标本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标本质量明显提高,差距有显著意义.结论:流程管理在病区护士采集血标本管理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能提高护士采集血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呼吸、循环功能状态紊乱导致的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在危重病、多器官受损患者较为常见,往往需要频繁地同时检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抽取血标本是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若反复穿刺分别采取动、静脉血,则既可能造成病人疼痛、紧张的情绪及穿刺部位血肿、动静脉栓塞形成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QCI小组管理在提高血标本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成立QCI管理小组,对血标本采集、保存、运送进行质量管理。结果:质量管理后血标本不合格率较前下降76.9%。结论:QCI小组管理可提高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头皮针采血法在老年患者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严重,采集血生化标本时很难一次成功,我们采用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集有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深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40例,进行不同部位采血,分别为浅静脉采血和对侧肢体深静脉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血生化、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侧肢体深静脉采血组血常规RBC、WBC、Hb、PLT与浅静脉采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肢体深静脉采血组血生化血钾、血钠、血氯、血钙、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与浅静脉采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肢体深静脉采血组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浅静脉采血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深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能够解决经外周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的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操作简单、职业暴露小,提高了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滴血法在早产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300例需要采集血标本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桡动脉组),每组100例,比较3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操作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分别为89%、78%和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5,P=0.015);外周浅静脉组局部瘀斑及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3组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操作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4.30分±1.30分、15.04分±1.41分和15.24分±1.42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7,P=0.002)。[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滴血法采血成功率高,对患儿的刺激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建立标本采集指南,调整采血时间,强调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制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流程等,全科护士参与,检验科配合,认真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4.63%下降到1.37%;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上升到98.3%;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6.8%。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护士服务意识,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采集血标本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操作,一般情况下临床采集血标本在清晨,但工作中采集的患者人数较多,每个患者采集的项目多,对应的试管也比较多,诸多的因素导致在工作中常常出现血标本漏采、错采、摔坏血标本、不同患者的试管混在一起不便于查对、交接等,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我科于2013年1月起采用家用内衣收纳盒分装采血、送检标本,安全方便,取材简单,容易推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的标准化操作对实验室结果可靠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培养阳性是微生物实验室危急值报告项目之一。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液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属临床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中的优缺点。方法:对102例需采集血标本的新生儿随机分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采血针,经股静脉分别为40例和62例新生儿进行血标本采集,将采血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结果相比,在一次性穿刺成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血溶和凝血两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一次性达到标本需血量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经股静脉穿刺采集新生儿血标本,在防止采集过程中发生凝血和标本发生溶血,以及一次性达到标本需血量方面均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即在封管期间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A组,在输液过程中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为B组,并同时用负压采血管在A、B两组患者对侧肢体采集血标本做自身对照,对比检测结果有无差异。结果:应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与其自身对照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采血路径,可在封管期间或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标本,以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的痛苦,但要注意方法必须正确。  相似文献   

19.
刘春秀 《当代护士》2003,(11):38-39
儿科患儿血标的收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我科从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采用了从套管针中滴血收集标本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6月-2003年2月,将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2例应用套管针穿刺后让血液自行流出的方法收集,其中男215例,女187例,年龄0-3岁;对照组405例应用套管针穿刺后上肝素帽再上一次性采血器收集血标本。其中  相似文献   

20.
作者所在血库要求对慢淋(CLL)患者的血标本做冷凝集筛查(CAS),CLL患者有可能发生冷凝集综合征(一种溶血性贫血),后者是由冷自身抗体引起的。做冷凝集筛查的标本从采集到分离血清和细胞期间始终保持在37℃,以避免在体外冷自身抗体自身吸附到患者自身的细胞上。在实验室,凝集和EDTA试管被放置于37℃水浴中,凝集试管在37℃离心。分离出的血清被转入一短一些的试管(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