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为更好地做好招募和宣传提供参考,以促进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分析2013年无偿献血情况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检测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献血者类型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37230例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1.6%)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和类型相关;18~34岁的献血人群占50.23%,其不合格率远低于34岁以上献血人群;献血人群中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2.66%),远高于其他职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占79.05%,其不合格率远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人群;首次献血者人数多于重复献血者,其不合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结论针对不同的献血人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征询和宣传;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重复献血者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对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近10年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经血传播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2007-2016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抗-HCV检测结果,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3 817份标本中抗-HCV检测阳性共计1 931例,阳性检出率为0.27%。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率较低,建议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宣传招募低危人群献血,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2005—2007年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并分析天津市近3年的无偿献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7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316 619人的血液采集,血液ALT、HBsAg、抗-HCV检测指标,以及不同献血次数等情况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性别、年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天津市自愿无偿献血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64.14%,上升到2007年的99.5%;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由200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4.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2007年已达到70.5%;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男女比例为1.9∶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萍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数据资料,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为1.06%,感染率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有关.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及低危献血者,建立献血者献血前自我排除机制,规范员工招募工作,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扩大并稳定献血人群以及献血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及献血者健康征询表登记信息,统计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以及再次献血率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以30岁以下年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1~2013年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6.01%、6.23%、5.46%,再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2.97%、4.42%、2.46%,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3年学生献血比例为18.78%、19.51%。结论近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稳定,再次献血者合格率高于初次献血者,应加大对初次献血合格者的再次招募,以便发展为固定献血者,减少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反应性人群的结构,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制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收集兰州市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并收集兰州市与省内3家血站(东部、西部、中部各抽取1家)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兰州市299 969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59%,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民族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州市与省内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人群相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民族的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无偿献血者中,学历较高的、18~30岁、学生、医务人员、汉族人群是全省招募安全固定献血者的重点对象;开展梅毒抗体联合筛查策略,拟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以及不同献血模式、不同年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对蚌埠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中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军人、学生、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1%、2.5%、4.5%,远低于平均不合格率5.7%;公务员、农民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和8.9%(远高于5.6%)。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献血不合格率为4.8%,专科以下的不合格率为6.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5.6%,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军人、学生、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献血者;个体与团体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对血液质量安全无显著影响;ALT异常是血液检测不合格最主要的因素;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血液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成都市无偿献血者职业分布情况,并调查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成都血液中心共591 037位无偿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其血液筛查信息,应用SPSS软件对计数数据的构成比进行χ~2分析。结果成都地区无偿献血者多为首次献血者,以汉族和街头自愿为主,医务人员和学生群体文化程度较高,而农民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学生和农民群体在献血人数和献血量上是占比最大的两群体而且呈现较大的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献血者数量和献血量贡献最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中ALT以公务员最高(166/14 117, 1.18%),抗-HCV(1 442/141 736, 1.02%),HBsAg,(2 023/141 736, 1.43%),HIV确证(116/141 736, 0.08%),抗-TP(2 163/141 736, 1.53%)和HBV DNA(291/141 736, 0.21%)均以农民最高;结论高文化程度的年轻学生不仅是比较安全的献血群体而且是献血的主力军,应尽量将该群体建立成稳定的献血队伍,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献血者和农民群体要加强无偿献血的宣讲工作,提高其对传染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HCV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抗-HCV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共239 865例,抗-HCV阳性例数为516例。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在献血招募时,仍需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传教育,从低危献血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0.
2006~2009年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资料及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按性别、献血次数、职业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55 473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8.91%,不同试剂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不合格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明显大于2次及2次以上献血人群;不同职业人群不合格率排序为公务员>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学生,不同职业人群间不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对保证血液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病不合格结果情况及ALT不合格献血者ALT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结果12081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出455人次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0.38%,且不同年份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人群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在25~<3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以工人最高,医生最低;在第1季度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及献血次数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人次ALT不合格献血者以单项ALT不合格为主,占99.34%,有1人次ALT合并抗-HCV不合格,2人次ALT合并TP不合格。ALT不合格献血者ALT以分布在50~60 U/L区间人次最多,占80.00%。结论渭南地区献血者人群ALT不合格以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引起的ALT低程度升高为主,针对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对宣传招募、征询采集、ALT检测过程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验室ALT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营成本,稳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保障输血安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惠州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210 675例,总阳性率为6.7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为4.4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1.13%、0.35%、0.06%和0.79%,各年度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5年检测的阳性率有升高趋势,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加强献血招募前教育和筛查,加强血液质量监控,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The demand for blood products steadily increases. Concurrently, blood donor recruit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blood donation on blood donors, which could be helpful for blood dono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addition to cortisol measurements in saliva, three questionnaires quantifying mood (good/bad), vigilance (awake/tired), agitation (calm/nervous), actual strain and asking for donation-related effects perceived were distributed to 110 whole blood donors (DON).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109 control subjects (CON) lacking the blood donation experience. Overall, 216 subjec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s. Sixty-eight percent of DON reported at least one effect perceived with blood donation. Exclusively, positive, negative or mixed effects were described by 26.5%, 23.5% and 17.6%, respectively. Among positive effects (i.e. physic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eeling satisfied, happy, prou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P = 0.07), whereas mixed or negative effects (i.e. vertigo, dizziness, tiredness, pain)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3; P = 0.049) more associated with females. DON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well-being than CON as indicated by better mood (P = 0.004), higher vigilance (P = 0.015) and relaxation (P = 0.003). The latter even increased after donation with maximum values after 15 and 30 min. Despit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itial strain scores (P = 0.008), first-time donors maintained a better mood (P = 0.025) than repeat donors. DON showed a statistically bette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an CON, although the donation experience was perceived as stressful, especially for first-time donors. The results may facilitate dono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as blood donation may become less frightening and perhaps even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性指标的分析,以加强针对性招募,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心健康。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跟检测结果的关系,以及献血次数、不同试剂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从大到小为4.43%,不合格率依次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清总蛋白、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不合格率以25~46岁人群为主;献血次越多其不合格率越低。结论应加强对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目的了解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各种因素以及公民决定献血的重点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方法依照知、信、行(KAP)理论设计调查表,对成都市2385名献血与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其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研究来做相关分析。结果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成都地区公民对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率较高(87.5%),但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9.4%、32.5%),其中献血者(1349名)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分别为33.4%、38.1%)均高于未献血者(1036名)(分别为24.2%、25.1%)(P<0.05);文化程度越低,对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越低,职业分布以医生的知晓率最高,农民的最低。②了解渠道:献血者通过人际传播的渠道了解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P<0.05)。③献血动机:未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愿意献血的主要原因是“献爱心”,但献血动机比较多样,街头献血的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道主义”、“同伴招募”和“健康检查”是促使公民初次献血的因素,而影响初次献血的重点因素是“便利和勇气”;再次献血的公民主要是“献爱心、没什么特别原因和享受用血优惠”。④关注信息:未献血者如果打算献血,最希望了解的依次为“献血后是否影响身体”、“是否会感染疾病”、“血液相关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献血后优惠”、“献血时间地点”和“其他“。⑤对待献血的态度和行为:认为献血不影响身体的公民占73.5%,献血者(76.3%)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70%)(P<0.05);献血者愿意继续献血的占93.3%,重复献血者(97.1%)高于初次献血者(91.1%)(P<0.05);77.3%的献血者表示“如有危险行为时选择放弃献血”。结论动机、认知、态度、个性及职业与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献血法律法规、献血宣传方式、献血服务过程等环境因素亦都会影响公民献血。献血者招募的策略,首先应研究不同人群对献血不同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公民献血;其次,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Data from 3156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Victoria, Australia, who were repeatedly reactive on anti-HCV screening test were analysed. It showed that between 1990 and 1997, 0.97% of routine blood donors were anti-HCV repeat reactive. Sixty-four (64) donors tested positive for HCV RNA.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be male, had a mean age of 32.7 +/- 10.9 years and a mean serum ALT level of 70.9 +/- 46.5 i.u.L-1: the latter value be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donors with biological false reactivity (P < 0.0001). Among HCV antibody-positive dono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ate of prior injecting drug use (34 vs. 1%), transfusion (25 vs. 10%) and tattooing (31 vs. 7%) than among donors with biological false reactivity (all P < 0.0001).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risk factors is stronger with positivity for both immunoblot and HCV RNA than immunoblot alone. The data suggest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donor questioning about prior drug u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采供血机构献血招募提供依据,降低输血传播 HIV 的风险。方法对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感染特征。结果柳州市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年间男女性别、不同年龄段、已婚与未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初中以下学历占52.94%;56.21%的感染者为性传播。结论柳州市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以青壮年男性、初中以下文化人员为主,并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在献血者招募工作中要有针对性排除有高危行为的人群献血,尽量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某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学生输血传染病指标的筛查结果,为完善招募策略、确保安全供血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无偿献血学生和普通献血人群HBsAg、抗-HCV、抗-HIV、抗-TP,对4项感染指标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校学生输血传染病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低于普通献血人群.学生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了HIV感染个例.结论 在校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低危群体,向学生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治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5年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招募策略和献血者回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分别用2个不同厂家试剂检测。HIV抗体检测阳性或可疑的标本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蛋白印迹确认。选取2009~2015年血液标本筛查确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5年197 766份血液标本,2009~2015年每年总的感染率分别为1.3/10万、4.7/10万、5.6/10万、5.4/10万、5.3/10万、4.6/10万、7.3/10万,平均感染率为0.004 9%(4.9/10万),平均确诊阳性率为22.1%,假阳性率为77.9%。HIV抗体确认阳性的献血者中年龄18~30岁的占67.7%。结论重视献血前的征询招募工作,针对外来劳务工和文化程度相对低的献血者加强献血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采用小卡片的方式,引导其到疾控中心做专业的咨询检测,既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又能预防艾滋病扩散。针对假阳性的献血者做好回访跟踪监测及献血资格的回归工作,减少献血者的流失。选择更加灵敏的试剂及选择更加灵敏的病毒核酸扩增的方法,可尽量缩小因窗口期感染的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北海市无偿献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状况;探讨HIV初筛试验与确认试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HIV检测技术;为招募和选择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7年献血者初筛和确认试验阳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0.036%,感染者男性居多,18~30岁年龄段占76.5%,初筛试验双阳性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51.5%,两种试剂初筛试验吸光度/临界值(S/CO)≥6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80.0%。结论 北海市HIV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做好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从而保证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