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血管损伤是外科急救过程中最常遇见到的一种创伤,占整个血管损伤的70%,而血管损伤又占全部创伤的3%,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且病人都较为年轻。在临床上,往往被其他创伤所掩盖,给早期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了56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共60条血管),经过血管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容量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容量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l例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情况。结果 61例病人,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积极补充容量,平安渡过手术期,休克指数明显改善,51例病人术终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回病房;10例病人转入ICU,接受下一步治疗。结论 胸腹部创伤病人,病情危重,有不同程度低血容量休克,在积极手术解决出血问题的同时,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重要治疗手段。要正确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保证病人组织灌注和氧供。  相似文献   

3.
浮膝合并下肢主要血管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浮膝导致下肢主要血管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33例浮膝病人中,其中5例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找出科学合理的早期诊治方法。结果:5例病人中,3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出现早期及晚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创伤关节炎,关节强直,股动脉晚期受压等。结论:浮膝系严重创伤综合征,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血管损伤修复与移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损伤修复与移植物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陈福真血管损伤在战时常见,平时工农业生产中的工伤事故,暴力,交通、体育运动、生活中的事故以及医源性创伤所致的血管损伤日趋增多。血管损伤可酿成肢体坏疽和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所以,它成为广...  相似文献   

5.
微型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游离皮瓣是常以指、跖动脉为吻合血管,皮瓣宽度不超过4cm的一类的小皮瓣,其血管直径比其他游离皮瓣细小、手术操作更为精细,难度较大。但是,如果选用合适,往往会有出奇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2月到1998年12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技术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相比,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特点是创伤小,出血少,可避免传统开腹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降低病人心肺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尤其为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遇。本文就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支架血管系统的设计特点、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条件和技术要领以及治疗结果和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重视血管损伤的诊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血管损伤都是导致伤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战时外伤病人中约2%有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外伤模式的改变,血管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血管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伤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或残废。因此,熟练掌握血管损伤的诊治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肢血管损伤诊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损伤占全部创伤的3%,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而且病人多为年轻者,常同时伴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病人如有休克和意识障碍等征象时,很容易掩盖血管损伤的病情,延误治疗。所以在处理这类病人时,应高度警惕有无血管损伤,以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创伤急诊中,四肢血管损伤约占人体血管损伤的80%,而股动脉损伤则居四肢血管损伤的首位,严重威胁患的肢体乃至生命。我院骨科1990.6~1999.11共收治股动脉损伤病人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内源性血管调节肽,是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在高血压、冠心病及休克等病理状态下,ET明显增多,是一种内源性损伤因子。本文研究了高血压病人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ET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管外科急症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传统开放手术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导致病人围手术期恢复慢,甚至预后不佳。随着腔内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急症采用腔内技术完成。但腔内技术对血管病变的解剖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血管外科急症的处理仍然需要腔内技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mm)和B2组(管径<3.0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7.9%,B组为73.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置管反应,B组置管后第2天即开始有置管反应。B组中B1组置管反应发生率52.6%,B2组为100.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B1组置管反应出现于置管后4-5d,B2组置管反应发生于置管后2-4d。结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并科学掌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是近10年开展的治疗主动脉瘤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开放式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重建术相比,这种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致死率低等优点,而且使一些老年和合并全身严重并存疾病的病人有了新的救治机会。近年我院用介人性胸主动脉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成功治疗了5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血管损伤具有意外突发的特点,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生命安全,处理不及时或对策不当可能导致灾难,并由此引发医疗纠纷,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我们1990—2004年共救治的13例医源性血管损伤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有多种病因,而针对各种病因的治疗方法也各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血管内支架治疗因其创伤小、能快速而较长时间的缓解症状,且并发症少、病人的耐受性好等优势而越来越多的被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或辅助以血管内球囊扩张成形、溶栓、抗凝等用于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16.
����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半个世纪以来 ,外科医师们应用各种材料的人造血管挽救了大量的血管疾病病人的生命和肢体。人造血管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以及为血液透析建立人工动静脉瘘等。人造血管的使用方法是用缝线吻合于人体血管 ,替换创伤或疾病的人体血管 ,或者作为人体血管的旁路。制造人造血管的材料有天然真丝 ,涤纶 (dacron)和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现在应用最多的是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制造的人造血管。人造血管与人体血管之间的连接不是靠真正的愈合 ,而是靠缝线的牵拉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包裹 (这种包裹实际上是一种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盆创伤中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的紧急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为(47.9±14.8)岁(24~75岁)。其中“死亡冠”血管损伤15例(医源性损伤8例);臀上动静脉损伤17例(医源性损伤7例);臀下动静脉损伤6例(医源性损伤1例);阴部内动脉损伤13例;髂外动静脉(股动静脉)损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所有病人根据不同的血管损伤机制,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选择直接血管结扎、纱布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联合腹主动脉阻断等方法急救止血。结果 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病人,其中有55例病人得到成功的处理,术后存活。其中2例因“死亡冠”血管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1例因臀上动脉医源性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在面对骨盆及臀部创伤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同时也不能忽视骨盆知名血管的潜在损伤。了解骨盆骨折类型与血管损伤的潜在联系,对于“死亡冠”血管,可行预防性结扎避免损伤,一旦损伤在无法结扎的情况下应纱布填塞压迫止血结合介入栓塞;对于臀上和臀下血管,造影栓塞可作为第一选择,必要时可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于阴部内动脉,纱布填塞及造影栓塞均有较好的效果;对于髂外血管的损伤,可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血管修补或置换。当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止血急救的措施,根据自已医院条件和自身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后果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无法改善血管狭窄状况;外科手术治疗因难度大、并发症多而极少采用。血管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病人易接受的优点得到迅速发展。本就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外军的作战表明,无论是规模化战争还是局部战争,血管战创伤的比例都显著增加。血管战创伤的救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场救护的成功与否,也增加了军队医疗机构对于提升血管战创伤救治能力的紧迫感。对于血管战创伤的诊断、救治,战地救护人员应遵循“快速诊断、快速止血、快速重建血运”原则。当合并有多发伤时,须遵循“血管重建第一”的原则,并且尽可能同时重建动、静脉。目前,传统血管结扎、血管旁路术仍是战时血管外伤救治的主要方式。腔内技术受限于复杂战场环境的限制,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未来,开放与腔内结合可能成为血管战创伤救治的新手段,军事机构和民用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促进新装备、新器械研发,提升血管战创伤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源  邢增修 《中国骨伤》2004,17(9):516-516
随访1996—2000年所收治的腘血管损伤病人6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