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以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四大主征为特点。中医学称"多寐",其核心病机是肝郁脾虚、清阳不升、痰热内阻,主要与心、肝、脾、肾、髓海等脏腑密切相关,临床以脾虚及肝郁证型多见。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远慧茹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青少年发作性睡病  相似文献   

2.
林颖娜  李桂侠  朱丹 《陕西中医》2022,(8):1075-1077,1081
升阳益胃汤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发作性睡病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升阳益胃汤的适用方证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 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 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 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 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 将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一个研究队列进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分析该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 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包括发作性嗜睡(88例)、肌无力(73例)、睡眠幻觉(29例)、睡瘫(2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证候类型包括脾虚湿困(53例)、湿热困脾(9例)、脾虚肝旺(8例)、脾肾阳虚(4例)、痰浊蒙窍(6例)、瘀阻脑窍(4例)、胆热痰扰(5例).结论 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以发作性嗜睡为主,包括肌无力、睡眠幻觉、睡瘫,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其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证候特征,探讨病因病机。方法针对31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调查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及伴随症状信息。结果 1接近2/3的患者为男性。绝大部分患者为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11.03岁,以早发型睡病患者为主(85.71%),晚发型睡病患者仅占(14.29%)。2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幻觉和睡眠瘫痪,是本病代表性症状。315名患者中,有96.19%的患者出现白天嗜睡,其次为猝倒(83.17%),睡眠幻觉(34.92%),睡眠瘫痪(23.17%)。3除了四联症之外,对临床辨证较有意义的伴随症状有:夜间睡眠紊乱(97.46%)、易怒(79.05%)、神疲乏力(73.97%)、形体肥胖(47.30%)、善太息(37.78%)、健忘(36.83%)、抑郁(18.73%)、焦虑(16.19%)、梅核气(12.06%)、胁肋胀痛(6.67%)。结论发作性睡病为先天不足,痰邪内伏,环境诱发,年少起病;发作性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为特征性症状,发作突然,缓解迅速,其病机为风痰内动,扰乱神明、经络;本病日久生变,或肝气郁结,抑郁健忘,或肝气上逆,急躁易怒,或脾虚湿盛,肥胖乏力。  相似文献   

5.
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不足型;兼见实证,主要有肝胆郁热型、痰浊阻滞型、风邪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心火亢盛型。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可运用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6.
冯帆  刘艳骄 《中医杂志》2014,(14):1213-1215
目的观察醒睡安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采用醒睡安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治疗6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并于停药6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价远期疗效。观察治疗后症状(白天嗜睡、体重增加、猝倒、恐惧感、食欲亢进、睡瘫、多梦、幻觉、情绪暴躁、腿软、睡中抽动、睡语、吐舌)的有效率。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5.7%。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0.4%。治疗后各症状病例数均有减少,其中白天嗜睡、体重增加、猝倒、恐惧感、食欲亢进、睡瘫、多梦、幻觉症状有效率60.0%。结论醒睡安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宣伟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经验。宣教授治疗本病从肝脾肾瘀立论,根据虚实不同分为肝郁血瘀,肾精不足型、肝郁脾虚,痰凝血瘀型以及脾肾不足,痰湿瘀阻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窍为主,健脾补肾为辅,同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及西医对本病病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遣方用药,标本兼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多寐""嗜睡""多眠""多卧""嗜卧"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脾、心、肝、肾、脑髓等脏腑密切相关。金教授认为发作性睡病的形成和发展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具有主运化的水谷精微,以维持机体后天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并且"四季脾旺不受邪",临床治疗发作性睡病以健脾升清、化湿降浊为治则,能取得满意疗效,文章通过阐述金教授从脾论治发作性睡病的理论基础与治则,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认为脾虚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可引起多寐、嗜睡等症,临证通过健脾升清、化湿降浊的思路诊治该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从脾论治发作性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悸病为临床常见疾病,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临证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为主症者均可纳入心悸病范畴。情志及饮食因素在心悸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推动无力,心失濡养而发心悸; 饮食不洁,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痰浊内生,郁而化火,痰火扰心而渐生心悸。肝郁脾虚证为心悸病临床常见证型。抑木扶土法是根据五行相克次序而确立的一种治法,为治疗肝郁脾虚证之主要方法。逍遥方为治疗肝郁脾虚证代表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应用逍遥方治疗心悸病,效果堪佳。  相似文献   

10.
介绍唐汉钧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脾虚肝郁、风温外侵、气滞痰凝,以扶正清瘿为主要治疗原则,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治其本、扶其正,以清瘿化痰、软坚消肿治其标、祛其邪;方以扶正清瘿方为主。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现已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心神不宁,目前多认为与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相关。袁军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肝郁脾虚亦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且肝郁脾虚型失眠在目前临床中更为常见。袁军教授以其创立的“安眠五穴”为主穴,临证审机,辨证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5年肝郁脾虚证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录入并核对,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的疾病以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胃部疾病、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疾病、癌症等多见;病位证候要素以肝、脾、肾、胃、心、乳、胆等为主;病性证候要素可见气虚、气郁、痰邪、瘀血、气滞、火热、毒等;诱因除情绪刺激外,外邪疫毒、饮食劳倦、外感、久病等均可诱发;治法涉及疏肝、健脾、化痰祛湿、补肾、活血化瘀、解毒等。结论: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要素多样、诱因复杂、治法灵活,目前亟须以证候要素为突破口创新其病机,以期更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张兰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从肝、脾、肾论治,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减,肝郁肾虚四逆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有斑必有瘀,张师以经典方为主,随证加减补血活血之品,临床疗效显。  相似文献   

14.
王德明教授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及清·陈士铎理论熏陶。大多数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肝郁和脾虚为主,王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实为"心肾不交"。临床治疗主张交通心肾、调和肝脾。王教授以"心肾不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经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标本兼顾,交通心肾,补脾泻肝,解郁散结而收功。  相似文献   

15.
介绍刘春华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肾虚,且三者常相兼为病。初期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痰气交阻为主,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中期以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为主,治宜疏肝健脾,化痰祛瘀;后期多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16.
<正>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即在不该睡眠的场合和时间,发生不可克制而非正常睡眠的病理现象,临床上以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为主症。笔者跟随邹伟导师实习期间,采用益气健脾醒神针刺法治疗发作性睡病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门诊患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紊乱的特点。孙志广教授擅长用中医药治疗IBS,认为1BS的主要病因病机有:脾虚为本,内湿为因;肝脾同病,肝郁为标;久病及肾,夹痰夹瘀;心胃相关,脾虚及肺。临床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治疗多选轻清平和之药,少用温燥滋腻之品。临床分脾虚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四型辨治IBS。  相似文献   

18.
发作性睡病,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邪干扰、正气不足,无论虚实,总以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使然,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路志正教授认为,病因病机,脾肾两脏是关键;辨证论治,祛湿醒神贯其中;知常达变,圆机活法开思路.指出多与内湿有关,治疗当注意祛湿,治疗中常用养心安神、重镇之类药物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一则体现异病同治;二则体现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更合宜阴阳互根,治病求本之意.  相似文献   

19.
齐亚莉  赵铎 《光明中医》2014,29(2):228-229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患,郑绍周教授认为其病位主要责之于心、肝、脾、肾,病理因素以痰浊为主。治疗上主张从痰论治,辨证治之,以豁痰熄风,清心开窍为主,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为辅,方以自拟“定痫散”加减。  相似文献   

20.
加味生枣仁散结合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宪源 《光明中医》1998,13(1):33-34
加味生枣仁散结合辨证治疗发作性睡病18例宋宪源河北省康保县卫生学校(076650)宋春海张家口医学院(075000)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加味生枣仁散发作性睡病(hypereomnia)为一种白天的睡眠发作综合征,可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催眠期幻觉。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