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  劳霖  子宏 《健康天地》2009,(4):23-25
<正>藏茶,顾名思议,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饮品,也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族谚语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相似文献   

2.
伊酩 《健康天地》2011,(2):22-22
<正>白族三道茶早已如雷贯耳,但真正品味白族三道茶,还是不久前的云南大理之行。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起源于唐初,之后不断发展,经过宋、元  相似文献   

3.
西风 《健康天地》2011,(10):72-73
<正>如今,我也迷上百姓工夫茶了。忙碌之余,细品此茶,总能在喧嚣的背后体会到内心的宁静。细品佳茗,微闭双目,在缕缕茶香中,在冥冥神思中,渐觉得人生百态、社会万象,都是值得细品的茶。"茶"字由三部分组成,"人"处在"草"与"木"之间,对这样一个汉字的臆测,让我在无形之  相似文献   

4.
<正>正宗的白族三道茶的"头道茶"一定离不开下关沱茶,浓郁的茶水带来的"苦味"能让人深刻地体味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而在白族人们生活中,下关沱茶更是招待贵客、婚嫁大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礼品。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普洱茶贵"陈",这是不争之事,故我们可将普洱茶以"陈"为标准将其分为三种:一为生茶;二为熟茶;三为陈茶。生茶是用大叶种毛茶晒青而成,没时间"堆积"而成的,一般时间在5年以内;熟茶则是经人工渥堆而成;陈茶就是用时间自然陈化而成为普洱茶,一般需年限在5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郑荔 《健康天地》2011,(10):74-75
<正>千年古镇周庄茶文化的历史也很悠久,长期以来,周庄方圆数公里都流传着饮茶的习俗。以茶而论,就分"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等,而其中尤以"阿婆茶"最为有名。在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习俗,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茶博士答疑     
《健康天地》2011,(4):62-63
<正>"醉茶"是怎么回事问:近来迷上了喝茶,但听老"茶民"张姐说,喝茶有很多讲究,喝多了还会醉人喝茶也会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太原,郑瑾)答:"宁可终身不饮酒,不可三餐不饮茶",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喝茶一直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但喝茶也必须适量,否则不仅对健康无益,久而久之甚至可能"醉茶"。  相似文献   

8.
<正>在乡野喝凉饮,过去是一匹罐,如今多为三匹罐。"匹"者,土语是片的意思。农人认为,能说一匹布、一匹马,就能说一匹叶、一匹人,婚姻不是也讲"匹配"吗。"一匹罐",即一片茶叶可泡一罐茶;同理,三匹罐就是三片茶叶泡一罐茶。一匹罐的茶树高大,叶呈椭圆形,甚肥厚,四季常青。每到秋季,家家户户搭梯采叶,晒干后供一年所需。此树甚  相似文献   

9.
辛芯 《健康天地》2009,(3):30-31
<正>在中国,茶与盖碗已"相爱"多年,留下不少风流韵事。今天,当我们泡沏好茶时,不妨先了解—下茶的这位知心爱人——盖碗。认识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  相似文献   

10.
庞青松 《健康天地》2011,(11):68-68
<正>"恩施玉露"茶获得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三个最具发展力品牌之一的殊荣,湖北省仅此一家;而"花枝茶"则于2010年5月,在上海世博会被评为"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8月,被中国茶叶学会在杭州评比为"全国名优茶一等奖"。恩施出名茶!恩施茶叶的走俏,也彰显出了恩施人  相似文献   

11.
<正>蒸青是利用蒸汽来破坏鲜茶叶中酶的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也  相似文献   

12.
汐汐 《健康天地》2011,(8):16-17
<正>随着崇尚自然的"乐活主义"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食物本身的健康元素,牛奶要带"菌"的,配菜要"酵"的,蛋、禽得是"土"的……不少时髦的茶友也玩起了"乐活"式的保健饮茶之风,许久不见的黑茶也开始走进茶人的视野。到底这有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说法的黑茶有着什么样的神秘魅力?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这4种黑茶又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林勇 《健康天地》2009,(6):54-55
<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福建武夷山,不仅山水迷人,而且此间"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以及山间绿茶同样令人唇齿留香。与中国其他茶乡相同的是,这里也有悠久的茶史,还有散落在民间各种风格迥异的茶俗,摆茶就是其中一种流传千年的茶俗。不少人慕名来到武夷山吴屯乡,探访这里流传千年的茶俗——摆茶。  相似文献   

14.
龙珠软膏与麝香痔疮膏、“八宝”眼药古方一起被人们称为马应龙系列产品的三朵姐妹花,在这三朵金花中,龙珠软膏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易茗 《健康天地》2011,(1):77-77
<正>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  相似文献   

16.
阇黎 《健康天地》2010,(11):30-30
<正>韵,是我们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称为"茶韵"。譬如大家常提到的武夷茶的"岩韵"、铁观音的"观音韵"等,其实都是指茶韵,只是因为茶品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不同而已。韵通常是和气联系在一起的,称作"气韵"。气的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相似文献   

17.
品茶悟廉     
<正>《茶经》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可以说是饮茶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如果我们再联想到《易·否象传》中"君子以俭德避难"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真正寓意。看来最宜饮茶者,君子也。为何古人把茶提到如此高度?茶之性,俭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待客以礼,清茶一杯,俭而不奢,乃茶事之基本内涵。茶之味,甘也。叶苦味甘、啜苦咽甘、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18.
<正>闽南人把茶叶称为‘茶心’,可见茶在闽南人中占据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居家过日子的‘柴油盐米酱醋茶’,文人雅仕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唯茶是缘,更是不在话下了。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则是水中至情之味。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茶则是:"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以呢茶可以修身养性一点也不假。所谓茶心,茶可清心也!一曲悠扬琴音,一屡芬芳茶香。在这浮华的世界里,一切皆是过往浮云。品茶犹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健康天地》2011,(12):13-13
<正>上世纪80年代老大连人最常喝的是单位发的"劳保茶"。这些年,随着大连人对茶文化的逐渐了解以及对饮茶功效的认可,买茶、饮茶、懂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也因此带动了大连茶叶市场的繁荣发展。大连目前经营茶叶的商家有近两千家。大连市民比较偏好"铁观音",体现在"铁观音"的销  相似文献   

20.
味昧之魅     
易茗 《健康天地》2011,(7):20-20
<正>人们用茶几千年,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三味"与"三昧"。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之味。茶之为饮,从口而入,滋味甚丰,氨基酸为鲜味,茶多酚为涩味,是收敛的滋味,而咖啡碱则为苦味,刺激最为强烈。公元八世纪,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