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对忍者治疗前后进行对照.并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首发精神分裂症发者治疗后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控制性显著优于治疗前,矛盾性显著低于治疗前。②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显著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差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校对照组又为突出。②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显著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惠者家庭,矛质性显著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显著羞于对照组家庭。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家庭。  相似文献   

2.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 GQOL1 -74)评定生活质量 ,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首发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用 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 ,并与生活质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状态维度、总维度分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疗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 6个月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3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多项因子分及维度分有相关关系。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CHO)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裹(PANSS)中有关兴奋攻击行为条目评分,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有兴奋攻击行为组,30例)和对照组(无兴奋攻击组,30例),于入组时及治疗第2、4和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较对照组CHO水平显著低。治疗4用后,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HO水平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CHO水平有可能成为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短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预测研究正式始于 2 0世纪70年代初 ,并以此作为执行强制性住院的标准。但由于过高的假阳性预测而难以接受。八十年代中、后期 ,许多预测引入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预测准确性有所提高[1] 。但总的看来 ,预测准确性仍不很理想[2 ] 。九十年代中期 ,王小平等[3] 尝试把临床预测和统计技术结合起来 ,使预测因子量化 ,制定了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预测表。该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发生的攻击行为有一定预测效度。本研究试图探讨该预测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效度。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中南大学湘雅二…  相似文献   

5.
男性分裂症患者和罪犯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80例有攻击行为男性分裂症患者和79例暴力犯罪罪犯,主要从人格特征、智力结构、社会支持和早年不良家庭环境等方面,探索分裂症病人和罪犯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具攻击行为的分裂症病人较多有攻击行为史,而罪犯的攻击行为前有较多的诱发因素,且与早年遭受父母虐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因子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5月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患者家庭环境因子在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方面低于国内常模(P<0.05),在矛盾性、道德宗教性方面高于国内国内常模(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有较多问题,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细胞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异质性疾病 ,许多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免疫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联系 ,其中细胞因子 (CK)不仅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而且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 ,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精神分裂症中枢CK的测定结果文献报道不一致[1-3 ] 。为系统探讨这方面的改变 ,作者对 11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0例外科患者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2R) ,а -肿瘤坏死因子(TNFа)及其可溶性受体Ⅰ (sTNF -RⅠ )、受体Ⅱ (sTNF -RⅡ ) ,IL -10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系首发并未经过系统性治疗,患者年龄在13~18岁。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年龄<13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儿童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调查和对照分析。结果青少年组思维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儿童组,儿童组行为以及情感障碍明显高于青少年组(<0.05),两组在发病形式和治疗效果两方面的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患者年龄有关,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且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形式、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疗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并比较,并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浆Hcy水平(16.24±7.67μmol/L)高于对照组(10.41±4.51μmol/L),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gt;15μmol/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lt;0.05)。Hcy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0.48/0.45,P&lt;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高Hcy水平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酶(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85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AS)进行评估,依据MOAS得分≥4分,分为有攻击行为组、无攻击行为组。运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val158met基因位点多态性,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的关联性以及影响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两组COMT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有攻击行为、无攻击行为两组间Met/Met基因型(20%vs10%)及Met等位基因(35%vs25%)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无业(OR=1.701,95%CI=1.027~2.396)、住院次数(OR=1.280,95%CI=1.130~1.581)、既往有攻击行为(OR=10.914,95%CI=1.564~76.171)、非自愿住院(OR=2.006,95%CI=1.348~2.765)、PANSS阳性症状分值高(OR=2.588,95%CI=1.303~5.14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相关,无业、有既往攻击史、住院次数多、非自愿住院和PANSS阳性症状评分高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奎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硅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6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完成8周治疗的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21例(58.33%),有效12例(33.33%),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94.66%,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副反应。结论 奎的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均使用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以及通过利培酮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结果基线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P均0.05)。经过12周的利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均0.01);患者12周末与基线相比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与基线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中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性;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治疗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998年6月以来 2 5 1例首次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于治疗的第三个阶段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组 (研究组 ,12 6例 )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 (对照组 ,12 5例 ) ,两组均采用同样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服氯氮平 (12 7 5± 73 1)mg/d (4 5例 ) ,利培酮 (2 4± 1 4)mg/d (81例 ) ;对照组服氯氮平 (12 3 2± 77 3 )mg/d (4 7例 ) ,利培酮 (2 3± 1 6)mg/d (78例 )。经 2年的随访观察 ,分别对两组的复发率 ,自知力评分 ,服药依从性 ,和阴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总分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研究组的自知力好于对照组 (P <0 0 1) ;研究组的PANSS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结论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 ,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平均住院45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再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在入组前及实验的第2周,第4周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评,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评,出院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和家属进行服药依从性的回访。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在第2周、第4周的BPRS评分较对照组评分低。两组间采用t检验,显示第2周评分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第4周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73,P<0.01)。出院时实验组患者CGI"疗效总评(G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采用t检验,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P<0.01)。出院1个月服药依从性实验组较对照组好,采用χ2检验,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9,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增进疗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不同类型启动下攻击行为的启动效应.方法:采用3×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以16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样例启动(商纣王)、类别启动(暴君)、无启动对男女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①男性的攻击行为水平略高于女性;②样例启动会引起男性攻击行为的对比效应,即极端样例会使男性随后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降低;而类别启动会引起女性攻击行为的对比效应,抑制女性随后的攻击行为.结论:不同启动类型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脑调序疗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适用范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能够配合治疗及评估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9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维思通和脑调序仪治疗8周,采用PANSS及TESS量表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验,两组患者均给予半年以上的院外随访。结果维思通组与脑调序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于反应缺乏组症状群,脑调序组治疗效果不如维思通组(P〈0.05)。阴性量表分减分率脑调序组稍低于维思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ESS评定脑调序组副反应比维思通组小(P〈0.01)。院外随访脑调序组患者回归社会率高(52.9%),复发率低(7.8%)。结论脑调序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适用范围较广,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氯丙嗪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50例)和利培酮组(50例),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治疗第8周末,利培酮组各项认知功能检查结果明显好于氯丙嗪组(P〈0.05);在控制可能的干扰因素(入组时测查水平、年龄、文化程度、药物副反应的程度)后,大部分检查结果两组之间差异仍正著,利培酮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好转,而氯丙嗪姐6项中有3项恶化。结论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对其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对认知功能的某些方面有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