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初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某城市四所中学初中学生共1244人的幸福感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从总体上看,83.1%的初中生经常有幸福感的体验.2.初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同伴关系、宽松的外部环境、自尊需要的满足、掌握知识、漂亮的外表、自主自由、物质生活的满足、休闲娱乐八个因素.结论:初中生幸福的体验主要来自良好的同伴关系、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老师同学家长的赞赏、学习知识、漂亮的外形、自由不受约束、富足的物质生活及休闲娱乐.这些因素和初中生心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离家出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两所中学共101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调查,发现三年中初中生离家出走率为7.32%。离家出走者的SCL-90评定结果提示35.14%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性和偏执;EPQ测定结果表明36.49%有N分和P分偏高,离家出走者个性多偏向于情绪不稳定和精神质。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业不良等因素是离家出走的诱因。作者提出了离家出走的预防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016级初一学生共1301人,进行每年1次、共3年的追踪测查。使用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E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CPYDS)和家庭功能量表(CFAI)进行测查。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意念逐年检出率分别为21.4%、22.2%、16.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4%、34.6%、28.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一、初二、初三OR=1.48、1.35、2.47)、有抑郁症状(初一、初二、初三OR=4.41、1.83、1.8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意念风险,而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高(初一和初三OR=0.72、0.67)和家庭功能好(初一和初三OR=0.68、0.73)的学生,其自杀意念风险较低。结论:深圳市初中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提升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改善家庭功能能降低自杀意念风险。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初中生需要结构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我国城市初中生的需要结构。方法采用问卷辅以访谈法,对西安市411名初中生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西安市初中生的基本需要可细分为15种。②较之内部身心发展特点,外部因素更容易影响初中生的需要形成及其重要性。结论教师及家长应对初中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智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原市初中1-2年级71名学习优秀生和70名学习差的学生智力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提示:优生智商普遍高于差生,男生高于女生;影响总智商的主要因素有退缩型行为、性别、母亲文化程度、正人缘系数、攻击型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县城乡镇初中生幸福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等对7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觉得"很幸福"或"幸福"的学生占70.4%;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χ2=9.714,P<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χ2=58.184,P<0.001);幸福感水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χ2=0.471,P>0.05);自尊、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得分幸福组显著高于非幸福组(t1=9.257,t2=3.988,t3=4.245,t4=4.150,t5=5.184,Ps<0.001)。忍耐、"幻想、否认"、逃避得分幸福组显著低于非幸福组(t1=-3.090,t2=-3.073,Ps<0.01;t3=-3.83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县城乡镇初中生的幸福感(χ2=136.165,P<0.001)。结论县城乡镇初中生总体上是幸福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其幸福感水平,并且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及逃避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其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 2 2 2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初中生孤独感量表、父母教养子女方式调查表及应对方式调查表 ,对影响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孤独感的强弱与性别、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相关 ,而与是否独生子女无关 ;不同孤独感水平的学生 ,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并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这两个变量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对大连市内某所初中的2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而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过程中,其部分中介作用比例为35.4%。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地负向预测学业拖延;其二是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使前者对后者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云南省德宏地区265名傣族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傣族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21,P<0.05)、人际协助得分(t=7.586,P<0.01)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城镇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t=3.74,P<0.001)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35,P<0.05)、目标专注(t=2.04,P<0.05)、积极认知(t=4.68,P<0.001)和家庭支持(t=2.94,P<0.01)得分都有显著差异;③不同类别学校的傣族初中生在心理复原力总均分(F=3.01,P<0.05)、积极认知(F=7.09,P<0.001)和家庭支持(F=4.92,P<0.01)维度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F=2.78,5.83,P<0.0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父母职业傣族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9,2.56,P<0.05),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随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有显著的差异(F=3.83,P<0.01)。结论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性别、城乡类别、独生情况、学校类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职业对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是中学生心理冲突和异常情绪行为的高发阶段。本文报道了影响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诚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学生诚信的心理结构进行分析;并从人格角度,探讨责任心对中学生诚信的影响.方法 根据诚信的文化含义,提出其结构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初步探索和验证.结果 诚信的构成因子:"诚实"、"守信",其中"诚实"包括真诚、无欺;"守信"包括信用、信任.责任心对中学生的诚信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学生的诚信心理结构,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手机网络使用自控力特点及其与手机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自控问卷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但比例不大;②手机网络成癌总分不具有性别、...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网络依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依赖的人口学变量及发展特点。方法初一到高三的212名中学生,使用《人口学变量和互联网使用状况问卷》和《中学生网络依赖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①中学生上网主要在家里和网吧,上网主要是看电影、听音乐和与熟悉的人聊天。②中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依赖水平处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最低点,初一到初二急剧上升,初二到高三的网络依赖水平总体稳定。③中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④不同网络经验中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差异,中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越长,他们的网络依赖水平就越高。结论中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此外,网络经验是影响中学生网络依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负性自主思维量表(ATQ)和自编的一般影响闪素凋查表对25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二三2634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负性自主思维、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学校类型、人际关系、父母文化程度6个因素对中学生抑郁症状有预测作用;②在中学生抑郁症状水平的影响因素路径中,有2条直接路径和7条间接路径。负性自主思维、学习成绩直接影响抑郁症状水平,父母文化程度、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学校类型间接影响抑郁症状水平。结论:中学生抑郁症状水平可以通过改进认知方式和提高学习成绩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年级与性别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描述问卷(SDQ-Ⅰ)、成就动机量表(AMS)对济宁市1所中学的17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年级差异不显著(F=1.064,P>0.05),男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女生(t=5.275,P<0.01);②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初中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拖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SCL-90的抑郁、焦虑两个因子对3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拖延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15岁年龄组的拖延得分比其它年龄组的拖延得分高。拖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SCL-90的焦虑、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对中学生拖延行为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能力低是影响中学生拖延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状况、动因及影响因素,以及自我伤害行为与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74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为15.1%,自我伤害行为的类型以外源性自伤最多,占62.45%,最早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年龄以12岁为多。自我伤害行为在年级分布、住宿与否、父母亲关系及是否发达地区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影响、家庭暴力行为、应对方式等因素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显著相关,同时,自我伤害行为与自杀意念也有比较显著的相关。结论年级因素、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SCL-90对790名中学生和192名教师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有小部分教师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只有极个别的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地体现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方面,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教师;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分与学生的SCL-90量表总得分及其各项因子分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中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现不一致的关系,显著地体现在教师的躯体化和抑郁两项因子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我妨碍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被试的SH与总体SW、个人一般SW、社会一般SW、个人特殊SW和社会特殊SW之间有显著相关;②被试的SW和SH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③SH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编制适合中学生使用的意志力问卷。方法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经过访谈,分析中学生的意志力因素,构建出中学生意志力问卷的理论结构,并自编初测问卷。随机抽取北京市中学生作为研究被试,共进行两次测试,形成了单维一度的中学生自陈式意志力问卷。结果该问卷各项指标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学生的意志力总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却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而且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十分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我国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及意志力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