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家庭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社会功能,并观察其服药依从性。结果 1治疗前两组NOSIE评分、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38~0.731,U=0.752,P均0.05);26个月末两组NOSIE各因子评分除精神病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35,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08~9.992,P0.05或P0.01);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4.562,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退缩行为.降低激惹、抑郁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恢复及精神症状的改善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来自我院住院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每周进行1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期,2、4、8、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第二周时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项目减分高于对照组(t=2.24;P=0.02),第4、8周末阴性因子分研究组减分高于对照组(t=2.61,P=0.01;t=3.67,P=0.001),12周末研究组在阴性因子分(t=3.54,P=0.001)、总分(t=2.07,P=0.04)比较上减分高于对照组。通过MoCA量表对认知功能评定,研究组在第二周时执行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2.29,P=0.02),第4周较执行功能(t=2.14,P=0.03)、抽象(t=2.30,P=0.02)和总分(t=3.09,P=0.00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8周执行功能及总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出现注意(t=2.63,P=0.01),延迟回忆(t=2.58,P=0.01)高于对照组,第12周末时两组间比较执行功能(t=2.05,P=0.04),注意(t=2.38,P=0.02),延迟回忆(t=2.57,P=0.01),总分(t=3.11,P=0.003)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症状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 CCB)作为评价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同时调查患者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患者的PAN SS量表总评分与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复合量表分(分值为负)与数字序列、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正相关,阳性症状与M CCB量表10个认知分测验成绩和总成绩均无相关性,阴性症状与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发病年龄与空间广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显著相关,阴性症状越重认知损害越明显;工作记忆与发病年龄相关,发病年龄越早,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三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的维持治疗期认知功能、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相关 ,对这组患者进了长期随访研究。研究对象为 1995年 10月至 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首次发病、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或者用药总天数小于 14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对象符合如下标准 :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首发阳性精神症状后 3~ 60个月 ;年龄 16~ 40岁 ;首次发病年龄≤ 3 5岁 ;无癫痫、脑炎、其它脑器质性疾病、血液病等 ;家属及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研究。本研究共有 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 ,其中男 87例 ,女 77例 ,平均年龄 2 8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名作为研究组,选择3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被试均测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中国成人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简式)、韦氏记忆测验(WPS-R)。其中WPS-R本研究选取测查理解记忆(C)、视觉再生(R)、延迟理解记忆(DC)、延迟视觉再生(DR)的方法评估记忆功能,DC、DR的检查是在C、R检查半小时后重新测试C、R内容。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韦氏智能(WAIS-RC)、记忆(C、DC、R、DR)、执行功能(Ra、CC、Rc、Re、RF、Rp)均有显著性差异(t=-5.838,-7.163,-3.876,-7.358,-5.506,4.470,-4.940;P<0.001;t=-2.294,P=0.055;t=5.044,P<0.001;t=2.947,P=0.01;t=3.406,P<0.01)。研究组认知功能差于对照组。C、DC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P<0.05,0.013),Ra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P=0.03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明显受损;部分认知功能(理解记忆)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大多数认知功能障碍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长期住院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一组施以综合康复干预3个月,用MMSE,SANS对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纽MMSE:记忆力、回忆和语言方面分值均有增加,特别是在记忆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SANS:情感平淡、兴趣缺乏因子分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MMSE,SANS分值均无差异。结论 院内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提供治疗认知功能损害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为72%,阴性症状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B=0.151,Exp(B)=1.163),文化水平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B=-0.282,Exp(B)=0.754)。结论阴性症状越重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度越高,文化水平越高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型)及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状况。方法:采用木块图、线方向判断、视觉再生、理解记忆、连线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对25例阴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阳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阴性组患者的视觉再生、理解记忆、木块图,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以及WCST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完成分类数等成绩显著低于阳性组;其中木块图、连线B时间、思维灵活性以及WCST持续性错误百分数指标与SANS总分均有显著相关;视觉再生、理解记忆测验得分及WCST完成分类数与SANS及SAPS总分均有显著相关。结论: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不同。顶叶及额叶功能下降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而颞叶功能下降与阴性、阳性症状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持续注意测验、词语解释、数字广度、词语广度和空间广度测验 ,阴性症状量表等评估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结果 :词语解释、CPT视觉 /听觉漏报、反应时间和WCST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随机错误数等在对照组亲属、单发家系亲属、高发家系亲属中呈渐差趋势 ,阴性症状也有相同趋势 ,单发家系亲属评分介于对照亲属与高发家系亲属之间。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一级亲属的WCST的正确分类数、完成分类数更少 ,视觉 /听觉反应时间更长 ,视觉漏报更多 ,阴性症状更明显 ,这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一级亲属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和一些阴性症状。具有一定的遗传特质性 ,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系统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 ,却不能阻止或改善其复发及精神衰退。许多学者采用工娱疗法[1 ] 、作业疗法 [2 ] 、支持性心理疗法[3]取得了一定疗效。 90年代初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引入我国 ,并逐渐用于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4]。我们采用系统家庭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用药对 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 1 2个月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60例病人为 1 990年 3月~ 1 991年 1 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出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 CCMD— 2诊断标准。治疗时间为 1 2个月 ,出院时随机分为 A、B两组 ,每组 3 …  相似文献   

11.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量表,对52例入组病例随机分组,分别进行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了其他护理方法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30例)及传统娱疗(传统娱疗组28例)。采用认知评估工具连线测验、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WMS-Ⅲ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4)对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PANS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各项神经心理测试比较:空间广度测验的顺行得分、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无显著差异(P0.05)。连线测验(t=2.10,2.07;P0.05),逆行得分(t=-2.52,P0.05),HVLT-R(t=-2.86,P0.01;t=-3.63,-10.35,P0.001),BVMT-R(t=-5.01,P0.001;t=-3.04,P0.01;t=-4.23,P0.001),PASAT(t=-20.65;P0.00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较传统娱疗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均使用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以及通过利培酮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结果基线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P均0.05)。经过12周的利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均0.01);患者12周末与基线相比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与基线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中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性;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设研究组和对照组 ,并用 BPRS、IPROS和国内统一 4级疗效标准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2、3月末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精神衰退、意志缺乏和社会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相近 ( BPRS、SANS、IPRO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 P>0 .0 5 ) ,研究组在治疗后 2个月和 3个月时 BPRS、SANS、IPRO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 P均 <0 .0 0 1 ;且与对照组比较 ,BPRS和 SANS分以及 IPRO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的降分均较对照组明显 ,除社交能力因子 P<0 .0 5外 ,其它量表分和因子 P均 <0 .0 0 1。治疗 3个月后国内统一 4级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构成比的比较 ,χ2 =1 2 8.5 ,P<0 .0 0 1。结论 系统性康复疗法对改善慢性精神病人的阴性症状 ,恢复社会功能 ,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上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其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1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测评,并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1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以及MCCB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40;t=-3.54,P=0.001;t=-3.10,P=0.003;t=-3.39,P=0.001;t=-2.60,P=-0.011;t=-2.50,P=0.015),患者分数均比正常对照低;2患者男性与女性MCC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年龄分组比较,其中41~49岁组的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分数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50岁组(t=2.31,P=0.031;t=2.66,P=0.012;t=1.99,P=0.047;t=2.29,P=0.028);并且该组言语记忆测验分数也显著高于≤40岁组(t=-2.35,P=0.029);4患者病程分组比较,其中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视觉记忆、情绪管理能力分数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25年组(t=-2.27,P=0.035;t=-2.44,P=0.024;t=-2.57,P=0.018;t=-2.04,P=0.050);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MCCB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15~24年组(t=-2.26,P=0.037;t=-2.26,P=0.03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康复措施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在3年多前接受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的1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中断综合康复训练2年后,和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对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进行再次评定。结果①MM SE:两组在定向力(t=4.820,P<0.01)、语言(t=5.466,P<0.01)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6.1276,P<0.01)均有显著差异;②SANS:两组在思维贫乏(t=3.836,P<0.05)、注意障碍(t=2.248,P<0.05)方面的分值和总分值(t=2.435,P<0.05)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奋乃静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作数字广度(顺、逆)、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连线测验A和B、字色混淆测验(Stroop)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同组间相比较: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即刻视觉记忆t=0.029,延迟视觉记忆t=0.032,P均0.05;其余项目t=2.562~4.658,P0.05或P0.01),而奋乃静组在13项认知功能指标中有5项恶化,主要在逻辑记忆(t=2.747和3.290,P均0.01)和执行功能方面(S troopC-W评分t=2.819,P0.01);两组间相比较: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均明显好于奋乃静组(即刻视觉记忆t=0.093,延迟视觉记忆t=0.048,P均0.05;其余项目t=2.635~5.748,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奋乃静对认知功能的某些领域有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2-18岁之间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46例,分为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1)及应用脑波联合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2),选择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奥氮平治疗8周前后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BPRS)评分,各组分别予P300检测,分别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P〈0.01);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P〈0.05);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BPRS评分高于实验组2(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脑波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辅助改善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