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伤寒论》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异同,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从病位、证候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结胸证的病位更加广泛,可上达胸、旁及两胁、连贯膈、下延至腹,基本病机是"热入"和"水结在胸胁",证候特点是以胸脘硬满胀痛拒按为主,治法则以泻热逐水为要;阳明腑实证病位以中焦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以痞、满、燥、实、坚为主;治法则以通腑泄热为重。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病位、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却有不同,临床当详审病机、谨慎辨别,区别用之。  相似文献   

2.
阳明腑实证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证候特点、发病机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阳明腑实证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为阳明腑实证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4.
在前一讲里,阐述了阳明腑证中的痞满证、燥实证和痞满燥实证的四条原文。本讲归纳总结痞满燥实证,并阐述阳明急下证和脾约证。通过上讲四条原文的分析,痞满燥实证归纳概括如下:病因:同痞满证。证候:潮热:日哺热甚,为两阳(阳明经气旺盛和阳明燥热)相合所致。  相似文献   

5.
阳明腑实证当分清是痞满证还是禁下证;笔者临床诊治阳明腑实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治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是近2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通腑化痰法能够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继续深化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有重要意义。但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尚无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就痰热腑实证的证候演变、病理机制及通腑化痰法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机理、证候特征、病机转归 近20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1]。王氏等[2]总结了220例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急性期属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91例;风痰上扰,痰…  相似文献   

9.
狂症见阳明腑实证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常见精神病狂症出现阳明腑实证时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认为狂症出现阳明腑实症情况是狂症的最常见证型。文中示笔者及其家父、先祖父治疗本病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10.
汪峰  尤劲松  黄培新 《中医杂志》2011,52(9):767-769
目的探究缺血性中风起始态腑实证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年11月~2008年5月缺血性中风患者病历503例,根据病历资料填写自拟《缺血中风起始态腑实证分布情况调查表》,进行证候诊断,统计其证候分布。结果腑实证可合并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任一证候出现,以火证出现比例最高为73.68%,中脏腑合并腑实证比例(75.61%)高于中经络(45.45%),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腑实证比例少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和后循环梗死(P<0.05)。结论腑实证可作为缺血性中风起始阶段常见的一个独立证候,病情重者腑实证出现比例高。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88-91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临床辨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云涛 《河南中医》2009,29(7):627-628
《伤寒论》中结胸证的病机是表证误下致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腹,大陷胸汤是其代表方;阳明腑实证的病机是邪热已入阳明,与燥屎相结于中、下焦,大承气汤是代表方剂。在诊治类似结胸和阳明腑实证的实践中应详辨病机,准确用药,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一讲里,重点阐述了阳明经证。阳明病除经证外,还有腑证,这一讲就谈这方面的问题。四、阳明腑证(一)燥实证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50)本条主要阐述太阳病发汗后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是言其病因。本证系太阳病发汗太过,或发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骂詈不避亲疏"常见之精神疾病与证候及其病因机理进行探析,同时还就不同精神疾病与证候之"骂詈不避亲疏"症象特点做了介绍。结果:"骂詈不避亲疏"实为阳明腑实证之骂象,非凡狂必具。结论:分清和厘定"骂詈不避亲疏"与可避亲疏,对识别和辨析患者所患何种精神疾病与证候,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点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多将日晡潮热称之为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笔者认为日晡潮热是指发热时间在日晡(即申时),阳明潮热是指病变部位在阳明胃肠,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且日晡潮热临床不仅见阳明腑实证,亦见它证,临床机理各异,不应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6.
急重症活用攻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进军 《四川中医》2001,19(1):21-22
攻下法不仅用于热性病的阳明腑实证,某些急重杂症用之,亦有立竿见影之效。本文报道用攻下法治疗腑气不通、痰火郁滞的顿咳、惊厥,阳明腑实、阳盛格阴的暑湿重症,中焦热极、疫毒发黄症,痰热腑实、内闭清窍之中风阳闭证,肠腑积滞、胃火上炎的呃逆重症,可资同道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阳明腑实证用大黄保留灌肠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明腑实证是内科急诊重症,通过以大黄为主的复方煎剂保留灌肠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疗效观察,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阳明腑实证是《伤寒论》阳明病之腑证。因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邪人阳明,燥热与糟粕相煎于胃肠,气血壅盛邪从燥热所化而证多热实。其症状主要是:潮热,转矢气,大便难,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满,绕脐痛,脉沉实等。本证是针灸临床的多发证和常见证,所以对其临床针灸配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辨阳明腑实证的成因主要有三条。在《素问·阴阳类论》中说:“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就是说:太阳为诸经之首主表,阳明为人身前腹部的维系主里,少阳游行于表里之间。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三承气汤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为治阳明腑实证而设,主治阳明病痞、满、燥、实之证,主要症状为潮热、腹满拒按、便秘、昏谵、苔黄燥、脉沉实等.但是在临床上常有患者是阳明温病的腑实证,具有通下的临床表现,应用通下法后却不能泻下通便,选用宜<温病条辨>承气汤加减方,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阳结"阳明腑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辨证为"阳结"阳明腑实证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和停药1月后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27/32),优于对照组的68.75%(2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BS-SS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月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IBS-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阳结"阳明腑实证IBS-C具有确切的疗效,且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