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临床常见于原发或继发的头颈良恶性病变放射治疗后,也见于工业生产中放射损伤。放射性脑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善循环制剂,但疗效欠佳。依达拉奉作为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理论上可有效阻断放疗后电离辐射的直接损伤及继发的自由基损伤,促进神经修复,从而改善REP的临床症状。因此,笔者等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依达拉奉对鼻咽癌放射后REP患者的疗效,证实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后REP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而且60%~90%鼻咽癌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目前仍是鼻咽癌主要治疗方法,然而,鼻咽癌患者常规颈部放疗后血管损伤可能与放疗后鼻咽部顽固性出血、放射性脑病有关.近期研究表明,鼻咽癌放疗后年轻患者缺血性卒中危险性增高.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血管损伤方面的研究将提高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该病变的认识,从而惠利于患者.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MRI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 17例患者MRI检查资料 ,本组病例在放疗后 0 .5~ 12年出现不同程度颅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干 ,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 信号。注射Gd DTPA后大多数病例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MRI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诱导DNA损伤与细胞死亡,并且通过改变肿瘤表型、肿瘤微环境,参与内源性免疫反应的调节。免疫检查点信号途径在抗微生物免疫反应中参与维持自身耐受,限制组织损伤,但其在抗肿瘤免疫中抑制细胞毒T细胞活化与功能,增强免疫抑制细胞作用,导致免疫逃逸。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能够恢复抗肿瘤免疫,延缓肿瘤进程。近年来,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已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在此就放疗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检查点的负性调控机制以及放疗联合阻断免疫检查点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拓展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肝脏损伤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展,肝脏损伤的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但对于有致命性大出血的严重肝脏损伤,尤其伴有肝后静脉损伤时,多予手术治疗,且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按照肝脏损伤的级别合理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法,将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下肝切除是一重要治疗手段.肝后静脉损伤的主要对策是全肝血流阻断或转流下肝切除或肝切开显露和修补肝后静脉;难以耐受此术式时,肝周填塞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照射野内肿瘤复发、第 2原发或邻近照射野的第 2原发肿瘤的根治性放疗问题 ,这需要了解根治性放疗后较长时间内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和对再放射的耐受性问题。同一部位的再放疗 ,特别是根治性放疗后的再放疗通常认为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放射损伤而被认为是禁忌的 ,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许多正常组织对放射损伤是能够修复的 ,因而对“禁忌论”提出了挑战。尽管如此 ,放射肿瘤学家仍心有余悸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第一程放疗的确切数据如放疗的时间、剂量、组织照射后修复放射损伤的时间等等。是否要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血管内止血带”(即球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临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控制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87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35例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患者,术中先用“血管内止血带”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每次阻断30~70min或间隔15~20 min再阻断,行手术治疗.结果 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后,术区出血极少,术野干净,解剖清晰,全部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0~400 ml.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3~14年,无脑缺血、肢体缺血或病变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止血带”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治疗外伤性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的非常可靠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悦  李华 《西南军医》2021,(2):143-145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除了与放疗剂量等临床因素相关外,还与患者遗传因素密切相关.ATM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重要的双链DNA修复蛋白,在放射线损伤细胞DNA双链时参与同源重组修复.ATM基因在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与放疗后发...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心脏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由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常见迟发性不良反应之一.由于RIHD常处于亚临床状态,受照射后经过相当长潜伏期才出现症状,长期未引起临床注意.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胸部肿瘤放疗增加了患者心脏病病死率,部分抵消了放疗产生的生存受益,RIHD才逐渐得到重视.随着近几十年放疗技术的改进,心脏受照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缺血损伤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通路之间的关系,为从提高GR的途径减轻肝脏缺血后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单纯结扎组(n=40)、阻断50% GR组(n=40)、阻断80%GR组(n=40)、阻断50%GR伴结扎组(n=40)、阻断80%GR伴结扎组(n=40).采用肝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模型,动态观察肝总动脉结扎后GR的变化及GR阻断对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肝总动脉结扎后,GR阻断组与单纯结扎组相比,ALT、AST、ALP较单纯结扎组峰值升高,且随着GR阻断程度加深呈现酶峰提前,恢复时间延长的趋势;肝脏组织炎性浸润、缺血坏死程度也较单纯结扎组明显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提示GR阻断后,肝总动脉结扎2h时肝细胞内GR较单纯结扎组明显减少,6h达到最低,其中80%阻断组较50%阻断组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GR的减少对肝缺血后损伤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中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或放疗后并发口腔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7- 0 1~ 1999- 0 1用沙参麦冬汤治疗头颈部肿瘤因放疗所致口腔损伤者 81例 ,对照组 2 0例。结果 :服药后口腔损伤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服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唾液量分别 (4 .2 7± 3.11)ml和 (0 .2 1± 0 .12 )ml,pH分别为 (6 .45± 1.12 )和 (5 .2 9± 0 .2 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服药组其CD4+ 增高 ,CD8+ 降低 ,CD4+ /CD8+ 比值升高 ,P <0 .0 5。结论 :沙参麦冬汤对于因放疗导致的放射性口腔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临床未见有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持续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及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设立对照组(SO组)、完全肝门阻断组(OPT组)和保留肝动脉持续阻断门静脉组(OPV组),通过测量3组肝断面出血量、安全时限、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对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病理学改变来评价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供对肝细胞的保护程度.结果 OPT组和OPV组相比肝断面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耐受肝门阻断的安全时限OPV组为110 min,比OPT组平均延长20 min,复流后1 h和复流24 h,OPT组和OPV组的ALT、AST和MDA值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Na+-K+ATP酶的活性复流后1 h,OPT组和OPV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复流后24 h,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OPV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较OPT组轻.结论 在持续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液供应可以减轻对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由于阻断肝门血流而引起的肝细胞能量衰减时间,使大鼠能够耐受更长时间的持续阻断,且不会增加肝断面的失血量,是值得推广的肝门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致肺癌患者大咯血死亡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射治疗后的晚期损伤问题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院近8年发生4例放疗后致肺癌患者大咯血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肝损伤的生化指标、CT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半肝放疗10、15和20 Gy组,放疗后3个月内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放疗后第3个月观察肝脏CT影像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20 Gy组死亡3只,余组无死亡;10和15 Gy组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于放疗后1个月起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放疗后下降,纤维蛋白原(FbgC)、凝血酶时间(TT)于放疗后1周升高显著,2周恢复至正常;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全肝广泛强化,肝内静脉显影不清,延迟期造影剂消退快;病理表现为随放疗剂量加大,肝静脉闭塞征、肝纤维化和胆管损伤表现越明显,同一放疗后肝脏照射区损伤较非照射区略重.结论 半肝放疗20 Gy死亡率明显增高,10和15 Gy后可引起肝功能改变及凝血功能一过性改变;CT表现为增强扫描显示强化减弱,肝静脉显影不清;随放疗剂量加大放射性肝纤维化、肝静脉闭塞征等表现加重.  相似文献   

15.
辐射损伤与细胞周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辐射后的细胞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可能死亡,另有一些细胞对辐射却产生适应性或抗性,最终长期存活下来.近年来研究发现,此差异与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密切相关.辐射可阻断细胞周期活动及延长细胞周期,其中G1期、S期和G2/M期等细胞周期检查点(checkpoint)起决定作用,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对辐射所致的损伤进行调控,产生不同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仅为进一步阐释辐射致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为临床放疗增敏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血清TGF-β1和IL-1β水平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接受常规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54例,PTV处方剂量为50~66 Gy,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空腹采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IL-1β水平,并分别在放疗前后和放疗开始90 d内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心电图以及心功能指标评价患者心脏损伤状况,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析血清TGF-β1和IL-1β水平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结果 放疗前患者血清TGF-β1为(888.4±41.1)μg/L,放疗结束时为(926.1±23.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9, P<0.05);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血清TGF-β1为(900.6±34.5)μg/L,高于无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的(865.7±47.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GF-β1放疗前基础水平、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相关(r=0.378、0.311,P<0.05)。患者放疗前与放疗结束时的血清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者与未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者血清IL-1β基础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放疗前IL-1β基础水平、放疗后表达水平、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无相关性。放疗前、后TGF-β1的表达水平与放疗后IL-1β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6、0.389,P<0.05)。结论 放疗后血清TGF-β1升高,放疗前基础表达水平及放疗前后差值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相关。IL-1β与放射性心脏损伤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邸小青  胡新荣 《西南军医》2009,11(5):936-93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诱发的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及细胞凋亡调控的不同直接影响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近几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对治疗的耐受等均与TSC相关。本文将从放疗所致的DNA损伤修复,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干细胞三个方面来对NPC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放疗诱发的肾、脑、唾液腺等正常组织损伤,是肿瘤限量照射后的主要并发症。用核医学显像技术有助于放疗计划中对3个重要器官剂量效应的估算、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监测,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急性期与早期迟发性反应期双侧颞叶脑白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动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的变化特点。方法鼻咽癌放疗前及放疗后复查患者各16例,放疗前患者作为对照组,放疗后患者处于放疗后0~6个月内,即放疗后急性期与早期迟发性反应期,作为试验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均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动态敏感对比增加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后,测量各组双侧颞叶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行本征值(λ║)及垂直本征值(λ⊥),以及各组双侧颞叶PWI的相对血流量(rCBF),所得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放疗后FA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放疗后λ║与放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放疗后λ⊥与放疗前相比显著升高;放疗后rCBF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和DSC-PWI可以显示放疗后神经组织及血管的显微损伤,血管损伤及其所致的血流量减低可能参与了放射治疗诱发的早期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综合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和病人长期生存率的提高,需要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及病人的生存质量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放射性龋齿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远期损伤.对放射性龋齿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探寻降低放射性龋齿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