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使急诊急救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规范地衔接。方法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结果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急救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医院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了1个专题小组访谈和10个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所有访谈对象均认为院前院内衔接很重要。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目前衔接的主要问题在于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工作不到位,另外"三无"人员的急救也是衔接的棘手问题。结论医院急诊人员都认识到了衔接的重要性,但目前院前院内衔接存在不少问题,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4.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新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为(58±29)min及(28±15)d,传统模式为(125±60)min及(40±1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比到院后院内分诊的传统模式大大缩短了急诊反应时间,提高了创伤后黄金1h的利用率,有利于急诊抢救和术前准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提示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和移动端应用.结果:有效整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统一急救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实现了26...  相似文献   

6.
江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20-12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链接方法。方法通过对本地区院前急救队伍的现状、日常急救转运原则、日常管理、设备设置的调研,分析断链存在的主要原因。结果院前、院内急救队伍人员年龄均较轻,分别为(30.82±6.18)岁、(31.93±7.39)岁;技术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从事急救工作时间院前为(4.38±4.65)年,院内为(5.58±4.77)年;在转运原则选择上,以“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比例最高,占38.1%,其次为“根据就急、就近”原则,占33.1%,就“医院能力”意愿者为21.9%;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病历资料存在断链,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院前、院内急救技术上未达到有效衔接。结论加强院前、院内急救队伍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急救网络、设备配备,提升急救技术,可使院前、院内急救有机衔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度骨盆骨折院前与院内急救相结合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2001.01-2009.06在骨科抢救的32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抢救经过,总结抢救经验.结果 经早期快速处置,32例患者中26例恢复生命体征,6例死亡.结论 对重度骨盆骨折患者应重视院前与院内急救相结合,多学科合作,充分应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手术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制定与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急救平台顶层设计,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研组走访院前急救中心、分中心、急救站及院内急诊,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北京地区急救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用户需求,构建智慧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结果/结论 顶层设计包括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支撑平台,围绕调度指挥、医疗服务、应急保障、决策管理、公众服务等7大急救职能提出系统功能规划,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及颈髓损伤的院前院内救治方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对11例颈髓损伤的院前院内救治,从急救措施、防治并发症、急救效果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院内手术后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例术后、3例保守治疗完全恢复,5例患者神经体征逐步恢复,1位明显好转。结论:全面缜密的急诊急救处理及院内规范治疗可有效减轻颈髓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永春 《中国医院》2003,7(11):11-13
本文通过对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分析,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发展方针、政策、方向和运作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提高中国院前急救医疗水平、队伍素质,并拓展急救医疗业务范围,实现与国际接轨,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加强院前急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红 《中国医院》2003,7(4):56-58
从院前急救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论述了院前急救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从院前急救文化的哲学理念、基本精神、道德观念、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院前急救制度、院前急救物质建设、院前急救公共关系七个方面概括了院前急救文化的基本内容;从快速安全有效的原则、科学技术服务的原则、质量效益的原则三方面,阐述了院前急救文化的特殊原则;从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加强院前急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服务经济的出现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就诊者对医院服务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作者遵循"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在提出舒心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商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中的定制服务理论,并深入分析现实医疗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就诊者同步参与、事先定制、动态调整并满足就诊者功能性、人本性、经济性三项服务需求的定制医疗模式,同时探讨了其实施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提高医务人员对自身角色及新医学模式的认知,充分运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平台,实践、试行并完善该模式,将有力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增进医患和谐,可望将医院服务推向一个新的现代化时代。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市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发生的21起突发事件和河南省3起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情况。结果 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突发事件后,迅速派出急救车和协调现场救护。21起突发事件共现场死亡182人,受伤或发病376人。经现场急救,转运到医院后因伤情危重死亡1人.其他伤员顺利康复。河南省3起重大突发事件共死亡226人.伤员97人被及时转运到医院救治,1例死于严重脑外伤,1例死于急性。肾衰和脓毒症,其他95例顺利康复。结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措施和院内管理,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及统计分析,构建多渠道、多类型的满意度调查系统.对外全方位了解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内提供职工满意度调查,从满足职工需求和提升满意度出发,不断提升医院的文化建设水平.结果:该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二维码等多种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保障力量及训练特点,分析当前医院机动卫勤紧急救护能力的不足,结合新彤势下机动卫勤保障需求和急诊医学发展趋势,探讨提高军队医院机动卫勤救治能力,研究加强急诊医学队伍的建设,思考建立以急诊医学科为主体的平战结合的机动卫勤保障机制,对提高紧急医疗救治水平和医院平战时的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云  胡宁 《中原医刊》2011,(23):25-26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症转运成功的方法及急救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洛阳市儿童医院急诊转运的3874例新生儿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安全转运至我院NICU3862例,成功率为99.69%,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结论由于三级医院新生几急诊绿色通道的成功建立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优化医疗资源,提高抢救质量和水平,使该区域新生儿危重症院前急救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2所医院为例,探讨三甲医院急救中心与二甲医院患者转运安全性和服务内容差异。方法:收集2013-2018年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与2015年12月?2018年5月某二甲医院患者转运数据,比较其患者转运总死亡率及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肿瘤等疾病患者转运死亡率。结果:该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和二甲医院的患者转运总死亡率分别为3.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医疗转运服务在安全性和转运服务水平上高于该二甲医院;应根据患者疾病状况选择转运方案,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急救体系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汪爱勤 《中国医院》2014,(12):45-46
数字化医疗是基于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技术和医学知识库,面向社会全面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的系统。解放军总医院作为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自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运营管理信息化工程、医疗流程数字化工程、医疗设备数字化工程、办公自动化工程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医院数字化进程。实现了医院运营资源的规范化运行,提升了全院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使医疗信息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较好地完成了应急医疗救援任务,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作者认为科学的指挥调度、快速的医疗救治、良好的沟通协调、有力的后勤保障是做好灾后应急医疗救援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