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联合应用价值及相互关系。方法: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为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组受试患者进行cTnI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cTnI和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结果:ACS组cTnI均明显高于SA组,2组间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ACS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s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结论: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TnI检测,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及心肌受损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肌钙蛋白I(cTn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测量治疗前血清LP(a)、cTnI浓度。另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LP(a)、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cTnI显著高于UA组(P0.05)。结论血清LP(a)、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度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UA患者进行近期预后判断。对UA患者进行cTnI和Mb的定量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 ,同时进行心肌酶CK MB和CK的对照试验。根据cTnI峰值水平将 4 7例UA患者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 ,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特征除心绞痛分级以外 ,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之间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 4 .2 %和 39.1%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TnI低危水平和高危水平之间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 2 6 .6 %和 6 2 .5 %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nI的动态演变与发生心脏事件密切相关 (P <0 .0 5 ) ;在对UA患者的预…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毅 《临床医学》2010,30(10):29-3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D-二聚体含量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D-二聚体含量又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预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0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3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hs-CRP浓度,并结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同工酶(Mb)进行分析.结果 hs-CRP与cTnI、CK-Mb和Mb相似,由SA、UA至AMI,它们的水平都依次增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诊断AMI患者时阳性率分别为91.0%、97.0%、81.0%、67.0%,同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至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cTnI在预测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分别为75.0%,91.3%、特异性为78.9%, 89.2%.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184-118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治疗前后稳定型心绞痛(SA)、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MMP2、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UA组和AMI组MMP2、MMP9的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SA组治疗前后上述两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MMP2、MMP9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组与SA组MMP2、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AMI组与UA组治疗后MMP2、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MMP2、MMP9水平降低,使得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趋于稳定,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 ,选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将CHD患者分 2组 :A组 (1~ 2 0分 ) ,B组 (>2 0分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CHD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D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A组 (P <0 .0 1)。结论 CD11b/CD1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MP-9、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探讨MMP-9、CRP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2005年4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3例,其中最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17例;对照者1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MMP-9的水平,CRP由检验科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①AMI组、UA组与S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②AMI组、U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AMI组、UA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P<0.01).④AMI组患者MMP-9、CRP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ACS患者MMP-9、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ACS患者中MMP-9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检测血清MMP-9及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分层,应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Ⅱ型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Ⅱ)水平以及sIL-1RⅡ/IL-1β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1β、sIL-1RⅡ浓度水平,以及计算sIL-1RⅡ/IL-1β比值,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A组、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sIL-1R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UA组与AMI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SA组、UA组与AMI组患者血清sIL-1RⅡ/IL-1β比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IL-1β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sIL-1RⅡ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sIL-1RⅡ和IL-1β两者的比例失调可能和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sIL-1RⅡ/IL-1β比值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MB)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梗患者(AMI)、20例非冠心病患者(NS)血浆sPLA2、hs-CRP和CK-MB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LA2和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组和SA组次之;CK-MB在AMI组升高最明显,而SA组以及UA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sPLA2与hs-CRP、CK-MB呈现正相关,三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sPLA2和hs-CRP升高可用以鉴别SA和U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UA组)]和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ysC和hs-CRP,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结果 AMI组、UA组、SA组血浆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对照组,AMI组、UA组血浆CysC 、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组血浆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CysC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77,P<0.01).结论 血浆CysC水平能早期反映ACS患者肾功能改变,与血浆hs-CRP水平一样是反映ACS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健康志愿者(n=30)的外周血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各组外周血hs-CRP水平分别为(13.17±6.60)m IU/L、(8.98±5.16)m IU/L、(3.03±1.60)m IU/L、(2.06±1.63)m IU/L。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志愿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结论hs-CRP在ACS患者外周血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CRP对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确诊患者7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循环酶法检测血清MMP-2和Hcy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MMP-2和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AMI组高于UA组(P<0.05).AMI组急性期及恢复期MMP-2、Hcy水平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2和Hcy水平与冠脉损伤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CS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唾液酸(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UA组)及5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Hcy、SA及包括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在内的血脂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AMI组血清Hcy及SA水平高于U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cy及S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除ApoAⅠ外,其余血脂指标的血清浓度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所有的生物标志中,仅血清Hcy和SA与AMI或UA的发生有关(P<0.05).血清SA单独检测诊断AMI/U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2%/94.5%,远高于血清Hcy诊断AMI/UA时的ROC曲线下面积84.4%/76.7%.联合血清Hcy后,血清SA对AMI或UA的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结论 测定血清Hcy和SA水平对ACS的预防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会田  谷翔 《中国康复》2005,20(3):161-16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前2个月心绞痛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9例。调查2组既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控制情况,分析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UA组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血脂异常史的比例与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吸烟史方面UA组明显高于SA组(P<0.05);与SA组比较,UA组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心功能控制不良较为突出(P<0.05)。结论:吸烟、左室功能差、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可能是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血清Hcy、CRP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66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8例),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血清Hcy、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6.08±5.17)μmol/L、AMI组(21.67±7.38)μmol/L,与对照组(10.11±4.1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UA组(29.65±15.87)mg/L、AMI组(58.14±21.17)mg/L,与对照组(8.06±4.8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测定血清Hcy、CRP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凋亡、炎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同期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和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hsCRP、sFas和vWF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SA组相比,AMI组和UA组hsCRP、sFas和vWF水平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WF、sFas和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9.478、1.026、1.569和2.200;ACS组sFas与vWF、hsCRP、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1),hsCRP与FI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Gensini评分和FIB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vWF与年龄和hsCRP与sFas,而vWF主要受sFas和年龄的影响.结论 细胞凋亡、炎症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加快ACS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择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及健康查体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及斑块稳定性诊疗的体会。方法使用血管内超声观察23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7例。结果SA组以稳定的纤维斑块为主,UA和AMI组以不稳定的软斑为主;UA和AMI组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和AMI组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IVUS能更准确观察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特点,观察冠状动脉管腔的形态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