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 7例罕见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 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各 2例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 1例。结果 肾上腺囊肿及脂肪瘤分别为水和脂肪密度 ,CT特征明显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为较低密度肿块 ,增强后不强化 ,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 ,可见囊变 ;间叶瘤为较大的等密度肿块 ,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CT特征不明显 ,较难或不能与腺瘤和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需依赖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和罕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肿瘤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3例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2例 ,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肾上腺神经纤维瘤及肾上腺间叶瘤各 1例。结果 肾上腺囊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上腺脂肪瘤各有其CT表现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及间叶瘤CT平扫均为较大体积的较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 ,增强后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不强化 ,间叶瘤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神经母细胞瘤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及间叶瘤CT特征明显 ,较难或不能与腺瘤或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和其中6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肾上腺间质肿瘤包括骨髓脂肪瘤5例,囊肿2例,脂肪瘤、神经纤维瘤伴嗜铬细胞瘤、淋巴瘤、间皮瘤恶变、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各1例。骨髓脂肪瘤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有显著的脂肪组织密度或信号;囊肿和脂肪瘤分别为均质的水和脂肪密度或信号;神经纤维瘤伴嗜铬细胞瘤为较低密度无强化肿块,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淋巴瘤、间皮瘤恶变及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骨髓脂肪瘤、囊肿、脂肪瘤表现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其它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的肿瘤无特征性,诊断均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病理及CT表现分析,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影像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本院所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CT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结果:3例肿块位于右肾上极前与下腔静脉后间隙中,在平扫上呈圆形或卯圆形低密度肿块,其边缘清晰锐利。肿瘤内部密度不均,1例内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位于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呈圆形略分叶状的均匀等密度结节,增强后肿块表现为中度强化。结论:CT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定位,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超声特征。方法分析经术前超声诊断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病灶的回声特点及彩色血流信号。结果 12例病灶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例,左侧肾上腺3例,大小于2.1~12.3cm。3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5例呈"嵌入形"生长,3例向下生长包绕下腔静脉。12例病灶均为低回声,6例内见强回声,手术后证实为钙化灶,4例内见少量点片状彩色血流信号。12例中8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瘤与病理相符,2例误诊为肾上腺囊肿,1例误诊为腺瘤,1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结论超声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少部分节细胞神经瘤缺乏特征表现或与其它病变超声表现近似,容易误诊,需要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肾脏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婴幼儿肾脏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分析肿瘤的类型及CT表现。结果:24例中,肾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内混杂密度肿块伴较明显囊变坏死,强化不均匀;2例伴钙化,1例肿块内见脂肪密度;2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伴远处转移(肺、肝脏、骨、胸壁及淋巴结转移)。中胚层肾瘤2例,CT表现为肾脏内软组织密度结节,密度欠均匀,中度强化。透明细胞肉瘤1例,CT表现类似肾母细胞瘤,坏死更显著。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1例,CT表现为肾脏内类圆形低密度灶不均质轻度渐进性强化。XP11.2易位性肾癌1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混杂密度肿块,内有点状钙化,轻度不规则强化,伴腹膜后转移。淋巴瘤2例,其中Burkitt瘤1例,CT表现为双肾多发等密度结节,轻度强化;肝脏内多发低密度灶,轻度强化;急性髓系白血病侵犯肾脏1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腹腔、腹膜后、肠系膜及胸壁多发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肾母细胞瘤多发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中胚层肾瘤多发生在1岁内。婴幼儿肾脏肿瘤的诊断参考临床资料结合CT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肾脏、肾上腺及肝脏肿瘤所造成的下腔静脉肿瘤性栓塞是众所周知的并发症,但由于腹膜后生殖细胞瘤侵犯下腔静脉而形成肿瘤性栓塞至今尚未见报道,作者分析了3例,男性2例,女性1例。CT图象上可见下腔静脉及肾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其附近肿块阴影。第1例病人是由于生殖细胞肿瘤侵蚀肾静脉壁,进入肾静脉,然后进一步蔓延进入下腔静脉引起栓塞;另2例是由于肿瘤直接侵及下腔静脉并在腔内生长形成瘤栓。有时巨大肿瘤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流减慢,亦可造成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如能诊断出腹膜后恶性肿瘤是下腔静脉腔栓塞形成的原因,可避免采用一般的溶血栓疗法而耽搁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鉴别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有明确肾脏侵犯13例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的CT征象,并与同期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肾母细胞瘤进行对照。结果13例成神经细胞瘤中12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11例边界不清,10例包含钙化,9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12例有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15例肾母细胞瘤中,12例呈圆形肿块,2例边界不清,2例有钙化,2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3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无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表现。其中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分叶征、钙化、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包埋均较肾母细胞瘤常见。其中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对于诊断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价值。结论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是成神经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和超声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和超声征象。结果8例病变均单侧发病,MSCT表现:8例MSCT平扫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5例肿块边缘受压变形,3例外观呈较规整的椭圆形,其中4例不规则形和1例椭圆形肿块边缘可见伪足样尖角。8例CT值14.9~34.3HU,平均CT值25.3HU,8例肿块边缘均较清楚,5例下腔静脉可见较明显的受压推移。8例病变动脉期强化轻微,CT值19.5~37.8HU,平均30.1HU,静脉期CT值23.3~39.8HU,平均32.5HU,延迟期CT值27.5~40.9HU,平均36.1HU。8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整体呈渐进性轻度强化,5例于静脉期及平衡期可见肿块内线条状强化影。超声表现:8例于患侧肾上腺区探及低回声结节,回声均匀;CDFI示5例病变内见少许斑点状血流信号,3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8例形态均较规则,边界均较清楚,包膜回声较强且连续完整。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具有较强的MSCT和超声征象,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5例,髓性脂肪瘤4例,淋巴瘤3例,囊肿、神经鞘瘤各2例以及神经节母细胞瘤、畸胎瘤各1例。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有点状钙化。髓性脂肪瘤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淋巴瘤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良性神经鞘瘤为软组织肿块,有囊变及钙化;恶性神经鞘瘤也为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区,伴淋巴结转移。囊肿呈水样密度,壁薄光整,1例有囊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为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灶,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畸胎瘤为含钙化、脂肪及软组织成分的肿块。结论CT可揭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病理基础,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胆囊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回顾原发性肝、胆囊神经内分泌癌(PHGNC)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方法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长期腹泻4例,药物难以控制,其中伴腹痛2例;肿瘤出血,导致肝破裂1例。超声检查5例,CT检查4例,肝动脉造影检查3例。肿瘤发生在肝脏3例,发生在肝脏及胆囊1例,发生在胆囊1例。手术证实3例、活检及尸检证实各1例。结果 肝内多发肿瘤3例,单发肿瘤1例。超声表现:肝内不均匀强回声肿块2例,不均匀低回声肿块1例,内有一些小液化区,瘤体彩色血流丰富;肝内以囊性为主的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1例胆囊肿瘤表现为胆囊壁隆起性结节,无特异性征象。CT表现:肝脏内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瘤内有一些小液化区。肝动脉造影表现:肿瘤实体部分血流丰富,瘤体明显染色;巨大囊实性肿瘤表现为瘤内无血管,周围血管受压。结论 肝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表现为肝内不均质肿块,内部血流丰富,肿瘤明显染色;肿瘤巨大时可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肿瘤易发生肝内转移;肿瘤预后差。胆囊神经内分泌癌表现为胆囊壁隆起性病变,无特异性征象。患者常有腹泻、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局部边界不清;8例为单纯精原细胞瘤,CT平扫显示肿块呈均匀等密度,其中3例并外周小囊变,1例病灶中央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轻度较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为纤维血管间隔;2例为内胚窦瘤为主(60%~70%),伴精原细胞瘤,CT平扫/增强病灶呈“类蜂窝状”改变,内见明显坏死、囊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内、外转移.3例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2例肿块呈灌注样生长,填充前上纵隔间隙,纵隔血管于肿块内呈“漂浮状”;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同时并心包积液,其中1例侵犯心包;8例出现β-HCG轻-中度升高,其中2例同时伴AFP明显升高.结论 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占位,肿块巨大,而密度却较均匀,强化较轻微、特别是肿块呈灌注状生长、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结合βΝ-HCG升高,排除继发,应考虑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3.7~7.5cm,平均4.6cm。肿瘤平扫cT值16.2—31.7HU,平均24.3HU;动脉期增强CT值20.9—36.6HU,平均30.2HU;门静脉期增强CT值27.4~45.5HU,平均36.0HU。所有肿瘤边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4例,形成伪足样尖角3例。5例肿瘤推移下腔静脉,其中,2例瘤体部分包绕下腔静脉,所有病例下腔静脉形态均正常。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呈嵌入性生长,容易推移或包绕但不压迫邻近血管。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度延迟强化,但动脉期强化轻微,类似囊性肿瘤。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此病的诊断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5例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CT和/或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这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5例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皮质腺瘤和皮质癌各2例,除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外,余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5例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1例皮质腺瘤还进行了MRI检查。结果:CT检查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表现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大并边缘多发小结节;2例皮质腺瘤表现为肾上腺卵圆形肿块,密度较均一;2例皮质癌表现为肾上腺较大肿块,密度不均,1例有散在钙化,1例下腔静脉内有瘤栓。MRI检查1例皮质腺瘤,T1WI和T2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且在反相位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结论: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肾上腺性征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评估病人的预后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5例肿块内见多发或单发细小斑点状钙化。6例肿块最大径在5cm以上者,肿瘤受邻近器官及血管不同程度挤压而呈铸形生长。7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肿块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轻度强化,强化程度10~15HU。7例肿块无论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征象。结论:铸形生长、细小钙化、轻度延迟强化及肿块无明显坏死囊变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骶骨原发性肿瘤的X线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10例骶骨原发性肿瘤 ,其中脊索瘤 5例 ,骨巨细胞瘤 2例 ,软骨肉瘤 2例 ,神经鞘瘤 1例。结果  (1)脊索瘤常累及S3~ 5,有中央性肿块 ,平片与CT为溶骨性骨质破坏 ,瘤内有残余骨嵴和钙化 ;(2 )骨巨细胞瘤常累及S1~ 3,呈膨胀性骨质破坏 ,好发于青年人 ;(3 )软骨肉瘤 ,神经鞘瘤X线和CT上各有特点。本组 1例软骨肉瘤从S1~ 3骨质破坏 ,并向盆腔内长出一巨大肿块。结论 X线平片与CT结合 ,有助于骶骨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薛鹏  郑红伟  马秀华  陈勇  张斯佳   《放射学实践》2012,27(7):779-781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中4例病灶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椭圆形(5例)或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晰,无周围软组织和血管受侵犯征象。6例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有沙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肿块无强化,1例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均呈轻度线条样或云絮样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中4例病灶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病灶呈圆形、椭圆形(5例)或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晰,无周围软组织和血管受侵犯征象.6例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有沙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肿块无强化,1例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6例均呈轻度线条样或云絮样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骶骨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骶骨肿瘤的CT表现,其中脊索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转移瘤3例,巨细胞瘤3例,软骨瘤1例。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4例加作CT增强扫描。结果:8例脊索瘤中5例表现为第2~5骶椎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6例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为单侧骶孔破坏和软组织肿块,2例增强见明显强化。3例转移瘤呈偏心溶骨性破坏,累及骶孔,软组织肿块中见残存骨片。3例骨巨细胞瘤中2例表现为第4、5骶椎膨胀性破坏。1例软骨瘤表现为左第3、4骶孔扩大伴局限性软组织肿块。结论:螺旋CT能较好显示不同骶骨肿瘤的骨质破坏部位、边缘及软组织内钙化,对骶骨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对手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手部软组织肿块87例,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7例中,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或腱鞘纤维瘤27例,符合率74.1%,诊断腱鞘囊肿、血管球瘤、血管瘤、神经鞘瘤、血管平滑肌瘤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超声检查在手部肿块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手部肿块诊断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