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对“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约有四种不同认识。虽各有见地,却都有片面性,未能尽合经义。兹对这几种说法,分别提出不同意见,供大家讨论。一、“阴阳之和者主生主长,阴阳之亢者主杀主藏。”认为在调顺的情况下,阳生之而阴长之;在亢逆的情况下,阳杀之而阴藏之。如赤日炎炎,焦土烁石,致使草木枯萎,便是阳亢主杀的征见。我们认为,阳亢主杀是一种阴阳反常的表现。细审经义,曰生、曰长、曰藏,乃指正常情况下阴阳的固有机能;杀,肃杀,收成之义,非杀戮之谓。故生、长、杀、藏皆指自然界之常而非谓其变。生、长、藏均以常为解,独“杀”字以变为解,恐有欠妥。既曰阳盛则杀,为何物类的收杀不见之于  相似文献   

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临床实践及保健防病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对于本句究该作何理解?历代注家的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春阳盛而易伤阴,故宜食寒凉而抑其阳亢,秋冬阴盛而阳气不足,故宜食温热而全其真阳。持这种看法的,王冰可谓代表,他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百刻晓暮,食宜亦然。”但清代张志聪则认为:“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相似文献   

4.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阴阳学说表述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和植物生长变化,以及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内容,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一、历代医家的注释:唐·王冰说:“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此处的“天”、“地”,颇不具体,有似未解。明·张景岳说:“阳生阴长,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盖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讲到客观事物中,(包括人体组织、生理、气血、脏腑、经络等)阴阳矛盾的双方既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互相渗透,互相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复有阴阳……等辨证关系时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同书《天元纪大论》更深入一层说明天地阴阳对立  相似文献   

6.
<正> 拜读贵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管见》(以下简称《管见》)和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对“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管见之管见》(以下简称《管见之管见》)对《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一语的争鸣见解,颇多受益。但对其论点则不敢苟同,故不揣简陋,再陈浅见。  相似文献   

7.
<正> 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句的解释,历来分歧很大,至今犹无定论,遂使后学无所适从,放误用错引者不乏其例。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山东中医学院学报所刊《“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管见》一文(下简称《管见》),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阐发,立论新颖,发挥颇多。但我觉得似有不妥之处,现不揣一得之愚,略陈管见如下: 《管见》不仅认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无论从医理上还是从文法上均与《素问·天元纪大论》中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  相似文献   

8.
“心藏神”浅识唐广仁,詹向红,杨长寅(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河南中医学院;淅川县中医院)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有关“心藏神”,始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多少年来、尤其是西学东渐以来,传统的“心主神”理论受到挑战,对心主神抑或是脑主神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9.
1“血不利则为扩的出处与分析《金匾要略》曰:“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跌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此段经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气病形成的机理,一是肺气虚,致“寒水相搏”而成水肿;二是脾胃气衰,则“水谷不化”精微而为水湿,困于内水粪杂下,溢于外而为水肿;三是肾虚血少,三焦无肾气以温,而决该无权;膀航无肾气以化,州都失职;故在男子则表现为小便不利,在女子则经水不通。经乃血…  相似文献   

10.
“抑木扶土法”质疑──《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札记詹向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抑木扶土”法是五行学说中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常用治法之一。《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指出,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又...  相似文献   

11.
试论“肝开窍于目”阎振立,孙刚,邬国龙(河南省商丘县公疗医院,467300;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强调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但就其脏腑的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理变化对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的热传入营分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语含意深刻。现就本人对此语的认识从两个方面谈谈粗浅体会,廖误之处,谨望师者及同道斧正。1营气人营的辩证要点营为省气。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灵枢‘邪客篇):u#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一化以为血”。说用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而“营分”则是指温病传变过程中的重要病理阶段,邪人营分,标明了邪己人人体的组分,耗伤人体的营养物质,造成实质的报自力褓入营分为温病过程中的严重阶段q。。_。5>、、.-__…  相似文献   

13.
“杂病”内涵管窥陈国权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杂病”是中医界使用较广的名词之一,现从五个方面对其内涵略陈管窥之见。1五官科、内科疾病之联称《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载有耳聋、鼻衄、喉痹、咽...  相似文献   

14.
15.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中医肠痈,主要是指阑尾炎,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右边痛甚,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 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不可下也。”此句经文,说法不妥,根据实际临床情况,应将…  相似文献   

16.
刍议“不荣则痛”岳连生(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医院,河南450000)主题词疼痛中医名词注释疼痛有虚、实之不同,因于实者谓“不通则痛”,因于虚者谓“不荣则痛”。今不揣浅陋,略述对“不荣则痛”之管见。1“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荣,含有温煦、濡润、荣养、舒畅之...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8.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通利气机法刍议汪艳荣,黄振俊,郜希山河南省舞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467000)主题词金匮要略/历史,中医名词,注释《金匮要略》之方施之于病,功捷效卓,其治法用药奇妙变幻,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尤其是贯穿全书的“通利气机”之思想方法,更予人以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胃家”辨党蓝玉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南阳473061)主题词《伤寒论》,中医名词,注释《伤寒论》(以下简称《论》)提及“胃家”一词有两条,179条(依五版教材):“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