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国内研制的1 2 5I 甲基 3 β (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 β CIT)动物体内分布情况 ,并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进行对比。 方法 1 2 5I β CIT制备采用Iodogen标记法 ;行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实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SD大鼠放射自显影实验。结果 1 2 5I β CIT标记率为 ( 91.10±8 0 9) %。兔血液时间 放射性曲线符合血液动力学二室模型 ,拟合曲线方程为 :C =0 .3 44 8e- 1 1 .1 57t+0 172 4e- 0 .2 38t。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与RBI公司的1 2 5I β CIT基本一致 ,主要分布在纹状体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皮质、海马、脑干等亦摄取。1 2 5I β CIT注射后 2h纹状体摄取最大值达3 1.88%ID g ,大脑皮质、海马、脑干均于 45min内达摄取高峰 ,小脑 5min达摄取高峰。全脑于1 2 5I β CIT注射后 3 0min摄取值最大 ,为 6.11%ID。1 2 5I β CIT在体内肺摄取量最大 ,为 3 0 .6%ID g ,其次为肝、肾、脾、肠道、心脏、胃。纹状体的特异摄取率 6h最大 ,为 17.43 ,2 4h为 5 .76,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特异性摄取率均低于 4。放射自显影示国内研制的1 2 5I β CIT主要分布在纹状体区。 结论国内研制的β CIT有望成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显像剂 ,有可能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对小鼠脑内摄取^125I-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托烷(^125I-β-CIT)的影响。方法65只昆明小鼠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观察其对小鼠脑内摄取^125I-β-CIT的影响;比较芬太尼注射后间隔10min与lh^125I-β-CIT在脑内的摄取。结果芬太尼注射剂量为按体重125~300μg/kg时,纹状体对^125I-β-CIT的摄取明显增多,且海马、小脑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全脑摄取量(%ID)均高于对照组;而剂量为按体重12.5~100μg/kg时,纹状体%ID/g均比对照组低,且额叶皮质、海马(除62.5和12.5μg/kg组)、脑干(除62.5μg/kg组)、小脑的%ID/g及全脑%ID均低于对照组。按体重注射芬太尼125μg/kg后间隔10min再注射^125I-β-CIT,小鼠的纹状体、额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ID/g,全脑%ID及纹状体特异性摄取率(T/CB-1)均高于间隔lh注射^125I-β-CIT组。按体重注射芬太尼50μg/kg,于^125I-β-CIT注射后lh取脑标本,则小鼠纹状体、额叶皮质、海马、脑干、小脑%ID/g及全脑%ID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且T/CB-1亦高于对照组。结论芬太尼在不同剂量和时间对脑内摄取^125I-β-CIT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实验报告了注入123I-β-CIT[2-β-甲酯基-3-β-(4-碘苯酯)托烷]后对成人的辐射剂量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125I-碘酞酸盐在美国应用至今已超过半个多世纪。其主要应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 特别是在肝肾移植患者中肾功能的评价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方法简单、准确的特点。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或者99Tcm-DTPA双血浆法来测定GFR。但这些方法评估GFR的价值有限。笔者将系统阐述125I-碘酞酸盐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辐射安全等, 以期为国内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1 2 5 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甲基脂 (β CIT)在体内和脑内的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过氧乙酸标记法和氯胺 T法进行1 2 5 I β CIT标记 ,并进行动物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结果 标记率分别为 (5 3 4± 7 9) %和 (88 4± 3 49) %。小鼠静脉注射1 2 5 I β CIT后 ,放射性主要浓聚在纹状体等脑区 ,其峰值摄取出现在药物注射后 2h。GBR12 90 9显著抑制纹状体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 ,而clomipramine则显著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内1 2 5 I β CIT的摄取。大鼠整体放射自显影表明 ,1 2 5 I β CIT主要通过肝胆途径代谢。结论 碘标 β CIT是一种良好的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等一些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纹状体(ST)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减少。可卡因类似物βCIT能与DAT特异性结合,βCITSPECT或PET显像可反映这一特征。1991年以来,报道了123IβCIT的合成、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17]。笔者进行了125IβCIT在动物体内分布及结合特征的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昆明种(KM)小鼠,雄性,体重20~23g,购于上海医科大学动物研究所。实验前动物置于室温22~24℃白昼交替,常规喂养。注射药物均于下午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125Ⅰ标记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并研究标记产物^125Ⅰ-AS的体外稳定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制备的AS经鉴定后,用Ch-T法进行标记,用纸层析法测标记率,用Sephadex-G50柱纯化,产物分别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及不同摩尔比的半胱氨酸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来检测^125Ⅰ-AS的生物活性。结果:制备的^125Ⅰ-AS标记率可达85%,^125Ⅰ-AS在生理盐水中1、4、24h的解离率分别为2.3%、5.2%、8.0%,在10g/L BSA中1、4、24h的解离率分别为4.6%、9.1%、11.0%。在不同摩尔比半胱氨酸溶液中孵育,^125Ⅰ-AS存在不同程度的解离,摩尔比在5以下时,4h的解离率不超过11%,表明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分别用不同浓度^125Ⅰ-AS和AS作用于ECV304细胞,并以6-氨基己酸作为对照,发现两者对ECV304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125Ⅰ-AS的作用强于单纯的AS,表明^125Ⅰ-A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结论:用Ch-T法进行^125Ⅰ-AS标记简单易行,^125Ⅰ-AS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核素通过电子俘获和(或)内转换衰变产生低能电子(<1 keV)的俄歇效应,掺入细胞DNA后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125-脱氧尿苷(125I-UdR)是将125I引入细胞核的有效载体,能特异性掺人S期细胞DNA.一系列研究表明,125I能更多地被肿瘤细胞吸收,而不是正常的分裂细胞.从而有效地治疗恶性病变.南于膀胱为一天然囊腔,具有独特的易灌注及观察性,膀胱灌注125I-UdR治疗膀胱癌.能高效、选择件杀伤肿瘤细胞,明显降低膀胱癌复发率,故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希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膀胱癌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10.
放射性核素通过电子俘获和(或)内转换衰变产生低能电子(〈1 keV)的俄歇效应,掺入细胞DNA后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125I-脱氧尿苷(^125I-UdR)是将^125I引入细胞核的有效载体,能特异性掺入S期细胞DNA。一系列研究表明,^125I能更多地被肿瘤细胞吸收,而不是正常的分裂细胞,从而有效地治疗恶性病变。由于膀胱为一天然囊腔,具有独特的易灌注及观察性,膀胱灌注^125I-UdR治疗膀胱癌,能高效、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明显降低膀胱癌复发率,故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希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膀胱癌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功能变化 ,探讨12 5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盐 (β CIT)DAT显像的价值。 方法 根据注射MPTP天数不同 ,分为 1,3,5和 7d模型组和对照组 ,静脉注射12 5I β CIT 148kBq 2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TP损毁的各组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 /皮层放射性比值分别降低 2 0 % ,42 % ,45 %和 5 2 % ;纹状体DA含量分别降低 47% ,75 % ,95 %和 95 % ;免疫组化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随MPTP损毁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减少。结论 不同损毁程度的PD小鼠模型DAT功能变化与生化和病理改变相一致 ,β CITDAT功能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13.
ObjectivesWe aim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of sleep, sedentary activ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eting nature between variables of activity status.DesignCross-sectional study.MethodsA total of 3086 older adults (60 years or older) in the 2011–2014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were included. The 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measure self-reported time for sedentary activity, walking/bicycling and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 Cognitive function was examined using the CERAD Word Learning subtest (memory), 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 (executive function/processing speed), and Animal Fluency Test (language). Sleep duration was obtained via interview.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models using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lacing sleep, sedentary activity, walking/bicycling, MVPA with each other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tratified by sleep duration per night (≤7 h, >7 h).ResultsAmong participants with sleep duration ≤7 h/night, replacing 30 min/day of sedentary activity with 30 min/day of MVPA or 30 min/day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ognition.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sleep duration >7 h/night, replacing 30 min/day of sleep with 30 min/day of sedentary activity, walking/bicycling, or MVPA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ognition.ConclusionsReplacing sedentary activities with MVPA wa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sleeping no longer than 7 h/night, and replacing excessive sleep with sedentary or physical activities wa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cognition. Future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replacing different activity status on long-term cognitive outcomes in longitudin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胰腺癌细胞Bax-Pc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 2 5I 脱氧尿嘧啶核苷 (UdR)在胰腺癌细胞Bax Pc的特异性摄取及其杀伤细胞的能力 ,分析其作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方法 测量Bax Pc细胞和细胞核在含不同放射性浓度1 2 5I UdR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活度 ,评价其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 ;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1 2 5I UdR对Bax P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①Bax Pc细胞摄取1 2 5I UdR的量明显高于Na1 2 5I对照组 (P <0 0 1)。②细胞和细胞核中1 2 5I UdR的量随培养基中1 2 5I UdR放射性浓度增加而增加 (r =0 984~0 999)。③Bax Pc细胞和细胞核中1 2 5I UdR的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 (r=0 86 7~ 0 978)。④1 2 5I UdR组的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 2 5I对照组 (P <0 0 1) ,细胞存活分数有随培养基中放射性浓度和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1 2 5I UdR可被Bax Pc细胞特异性摄取并进入细胞核中 ,进而杀死细胞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 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内化血管抑素(As)的能力及125I-AS杀伤ECV304细胞的效应.方法 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37~C条件下AS受体阳性细胞ECV304与125I-AS共同保温0.25,0.5,1,4,8,16,20和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内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不同剂量125I-AS、Na125I及AS对ECV304细胞作用24,48,72,96 h的杀伤作用.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条件下保温,125I-AS迅速与AS受体结合并使受体发生内化.0.5 h内,ECV304细胞受体内化率、膜结合率及细胞结合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5 h时受体内化率为(12.6±1.1)%,膜结合率为(19.1±2.2)%,细胞结合率为(31.7±1.6)%,受体内化率与膜结合率呈正相关(r=0.814,P<0.05).0.5 h后ECV304细胞受体内化率随时间延长继续增加,膜结合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至24 h时受体内化率达(28.0±3.0)%,膜结合率为(10.8±1.4)%,细胞结合率为(38.8±2.3)%,受体内化率与膜结合率呈负相关(r=-0.681,P<0.05).125I-As对ECV304细胞杀伤作用呈剂量.效应、时间.效应关系,以370 kBq/ml 125I-AS作用96 h的杀伤作用最大,细胞抑制率达(79.4±3.7)%,明显强于Na125I或AS(F=312.9013,P<0.01).结论 125I-AS可在AS受体介导下内化进入并杀伤ECV304细胞,呈剂量一效应、时间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早期帕金森病123I-β-CIT脑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的丢失情况。方法通过7例单侧帕金森患者及7例年龄、性别匹配(年龄±5年)的正常人123I2βcarbomethoxy3β(4iodophenyl)tropane(βCIT)脑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及纹状体中123IβCIT摄取的非对称指数,分析患者症状侧及症状对侧纹状体特异性123IβCIT的摄取。结果纹状体3小时及18小时特异性摄取123IβCIT正常人为30±05和55±06;患者症状对侧为20±08和31±04,症状侧为23±04和40±05。与正常人比较,患者双侧纹状体的123IβCIT特异性摄取明显下降(P<001),症状侧纹状体摄取下降与年龄有关(P<005),症状对侧纹状体摄取下降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患者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有不同程度的丢失,症状对侧丢失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巴胺D3受体显像剂^125I—7—羟基—2—[N—丙基—N—(3′-碘—2′—烯丙基)]氨基四氢萘满(7—0H—PIPAT)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核素示踪法研究^125I—0H—PIPAT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用放射自显影法研究^125I—7—0H—PIPAT在大鼠脑组织的键合部位。结果 ^125I—7—0H—PIPAT在脑中浓集达1%;放射自显影结果示,^125I—7—0H—PIPAT在边缘脑区,尤其嗅结节部位有较高浓度结合。结论 ^125I—7-0H—PIPAT可通过血脑屏障,对多巴胺D3受体有亲和性,具脑功能显像的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19.
125 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UdR)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HepG2细胞在含有125I-UdR培养基中培养后测量其放射性,观察HepG2细胞对125I-UdR的摄取;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HepG2摄取125I-UdR量随培养基中125I-UdR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显著相关(r=0.99).HepG2对125I-UdR的摄取明显高于Na125I.HepG2细胞摄取125I-UdR后其生长受到抑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943),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0.87±0.29) kBq/mL.125I-UdR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5I组.结论 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HepG2细胞摄取125I-UdR量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与125I-叶酸体外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胃低分化腺癌SGC 790 1细胞与1 2 5I 叶酸体外结合特性及其细胞表面存在高密度、高亲和力叶酸受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 ,观察SGC 790 1细胞和1 2 5I 叶酸结合与时间的关系、特异结合位点及亲和程度、不同竞争剂对SGC 790 1细胞结合1 2 5I 叶酸的影响及SGC 790 1细胞内化1 2 5I 叶酸的程度。结果 SGC 790 1细胞与1 2 5I 叶酸结合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竞争性及温度依赖性 ,其最大叶酸特异结合位点Bmax为 14 3 2 6fmol 10 6 细胞 ,平衡解离常数Kd 为 2 86× 10 - 1 0 mol L ,1 2 5I 叶酸可通过叶酸受体途径内化入SGC 790 1细胞。结论 SGC 790 1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和高亲和力的叶酸受体及可供介导叶酸靶向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