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吸烟者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0例(COPD组)、健康吸烟者21例(吸烟组)及健康不吸烟者25例(不吸烟组),用肺功能仪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应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双色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的TLR2、TLR4表达水平,结果 以CD14+细胞TLR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TLR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表示,并进行TLR2、TLR4表达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组CD14+单核细胞TLR2表达的rmfi(6.3±1.4)和rpcp(52.9%±20.5%)均明显低于吸烟组(分别为8.2±2.2和73.5%±19.O%,均P<0.01)和不吸烟组(分别为11.0±2.4和82.8%±17.9%,均P<0.01);TLR4表达的nnfi(2.2±0.9)明显低于不吸烟者组(3.0±0.5,P<0.01),与吸烟组(2.5±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pcp(M=1.3%,Q1~Q3为0.7%~2.4%)则明显低于吸烟组(M=4.7%,Q1~Q3为2.7%~9.4%,P<0.01)和不吸烟组(M:5.3%,Q1~Q3为2.6%~8.4%,P<0.01).吸烟组CD14+单核细胞中TLR2、TLR4表达的rmfi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P<0.01,P<0.05);而rpcp与不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和吸烟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及TLR4表达显著下调,固有免疫可能受到抑制,TLR表达下调与肺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5例ARDS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ABC法)检测其mCD14的表达。结果ARDS组及对照组外周血mCD14阳性单核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94.3%±1.5%、93.6%±1.7%,两组间无统计差别(P>0.05)。结论ARD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表达mCD14,说明它们对LPS具有较高的潜在识别能力,一旦有LPS存在或入侵,这些细胞将可能被激活并释放介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率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 系从干扰素受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此外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5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例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分别为(21.4060±4.7658)、(23.8365±3.3329)(P=0.374);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程度分为3组G1(5.6913±1.8422)、G2(7.4706±5.3572)、G3(25.1307±7.0700)(P=0.00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的病理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是其对干扰素应答率高的原因,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与H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sCD14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sCD14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单核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NYHA分级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分为四组.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CD14含量,并计算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结果 心功能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中sCD14水平、单核细胞数量及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aCD14水平、单核细胞数量及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Ⅰ、Ⅱ级患者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心衰患者sCD14水平与心衰分级、单核细胞数量及百分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11;r=0.872,P=0.013;r=0.769,P=0.027).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sCD14水平随着心功能加重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h入院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在神经内科治疗的32例头晕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及第2、5、7~10天以及随访第90天,对照组入院当天的血清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各亚型百分比,分析单核细胞亚型与病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当天及第2、5、7~10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第2、5天均明显下降(均P<0.05)。脑梗死组入院当天单核细胞计数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5);3个亚型百分比与NIHSS评分均未见相关(均P>0.05)。与未感染者比较,脑梗死感染患者入院第2、5、7~10天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均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入院当天及第2、5天均明显升高(均P<0.05);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入院第2、5天单核细胞计数、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均P<0.05);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中间型单核细胞、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可能与脑梗死相关感染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26例和非休克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73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 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n CD11b、m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0±12.58) MFI、(62.89±7.69) MFI,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86.69±10.98) MFI、(41.27±5.0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8.85±6.27) MFI,明显低于健康组的(54.03±6.15)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CD11b、m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reg和Th17细胞在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CHB患者(CHB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CD4+CD25highCD127lowT)和Th17(CD3+CD8-IL-17+T)细胞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IL-17及IL-23水平。结果 CHB组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频数及其相关因子IL-23、IL-10、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升高不明显(P>0.05)。CHB组Treg/Th17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轻中度CHB组Treg/Th17比率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重度CHB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reg/Th17失衡;Treg/Th17失衡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固有免疫缺陷与COPD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_3月入住呼吸科的30例COPD急性期患者(COPD急性期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重-极重度组加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中轻-中度和重.极重度者各15例,经治疗2周后全部进入临床缓解期,将这时的缓解期患者作为COPD稳定期组;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外周静脉血CDl4^+单核细胞的TLR4水平,并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用力肺活量(FVC)。结果COPD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分别为5.14±0.26与4.464-0.24和(4.24±0.17)%与(3.49±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75±0.28和(10.25±0.13)%(P〈0.01)。COPD急性期重.极重度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3.12±0.15和(3.17±0.10)%,低于轻-中度患者5.48±0.23和(5.12±0.20)%(P〈0.01)。重-极重度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rmfi和rpcp分别为5.24±0.25和(5.44±0.19)%,高于自身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强度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和0.756。结论固有免疫缺陷在COPD发病中起作用,TLR4是反映COPD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增强COPD患者固有免疫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9例CHB患者(CHB组)及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及HBV标志物;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其血清ALT水平正相关(r=0.582,P<0.01),而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和TLR4(Toll样受体4)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8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影像学观察到肿瘤大小变化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分为稳定期及进展期)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和TLR4的表达。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稳定期及进展期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1600±2.32217)%、(5.8629±1.91896)%,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5580±1.4227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患者稳定期TLR4表达水平为(10.4444±3.16225)%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8.8780±5.2461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期TLR4表达水平为(14.7286±6.95213)%,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8780.4-5.24612)%(P〈0.05)和恶性肿瘤患者稳定期(10.4444±3.16225)%(P〈0.05)。结论单核细胞表面的TLR4的表达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进展期较稳定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而CD14的表达与病期无关,与对照组无差异。因此在CD14处于稳定状态下,TLR4的表达上调有可能预测肿瘤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感染治疗前后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及健康新生儿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抗感染治疗前败血症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抗感染治疗后败血症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与健康新生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新生儿行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ligand(sFasL)水平,分析其与肝细胞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肝穿刺患者60例(男性为46例,女性为14例),其中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30例,门诊就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30例,另选择正常人30例(男性为23例,女性为7例)列入对照组.给所有对象进行肝功能检测,对乙型肝炎及携带者进行肝穿刺,分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sFas值明显高于携带者组及对照组,血清sFasL值明显低于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门静脉周围、肝小叶及门静脉炎症程度在中度以上患者血清中sFas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纤维化轻、中、重度患者血清中sFas值较对照组亦均明显增高.[结论]血清sFas值的变化可反映肝组织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12 mRNA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和宿主作用的影响。方法临床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采用RT-PCR法扩增IL-12mRNA,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作为内参照,比较IL-1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活动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1.7,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2 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肝组织病理的炎症程度有关,中、重度炎症者IL-12 P40表达高于轻度炎症者。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诱导了一个病毒特异性的TH细胞活动,而IL-12是建立宿主免疫反应、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与MSS治疗105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的改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最大(P〈0.01),早、中期患者存活率有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 ALS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厦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早、中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PD—L1表达水平,及其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集22例慢性HBeAg阳性CHB患者、8例急性恢复期乙型肝炎(AHB)患者和10例健康人(NC)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DCs的增殖和活化。相对荧光定量PCR测定DCs的PD—L1、PD—L2分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DCs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率。同时,测定外周血DCs刺激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抗PD—L1单抗对CHB组DCs刺激功能的影响。结果:体外成功诱导了外周血DCs的增殖和成熟。与NC组相比较,CHB组和AHB组患者外周血DCs内PD—L1的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但CHB组和AH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率较AHB组、NC组均有明显增高(P均〈0.01)。而外周血DCs的PD—L2 mRNA水平及PD—L2在DCs表面的表达率在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CHB组外周血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功能较AHB组和NC组明显降低(P均〈0.01),抗PDL1抗体能显著增强CHB患者DCs刺激T细胞反应的能力。CHB患者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率与血清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34,P=0.007)。结论:外周血DCs表面PDL1表达水平在慢性HBeAg阳性乙肝患者明显升高,抗PD—L1抗体可有效增强CHB患者外周血DCs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表明PD—L1的高表达可能与T细胞免疫反应低下和HBV病毒高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前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CD25+CD127low/-reg百分比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离28例CHB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分别对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CHB组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3.36%±2.59% 和 4.05%±1.63%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0%±0.66%和1.75%±0.83%,P<0.01)。ALT大于100 U•L-1的患者中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4.26%±3.10%)高于ALT小于100U•L-1的患者(2.52%±2.72% ,P<0.05)。CD4+CD25high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CD4+CD25+Treg的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CD25高表达水平易受转氨酶水平的影响,CD127用来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s)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筛选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4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其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MDSCs频率,同时对病例组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MDSCs频率[2.10%(1.23%~3.3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4%(0.43%~0.76%)](P〈0.01);HBsAg高含量组的MDSCs频率[3.30%(2.40%~5.30%)]显著高于低含量组[1.20%(0.90%~1.60%)](P〈0.01);不同HBeAg含量间MDSCs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外周血MDSCs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MDSCs频率与HBsAg含量有关。提示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募集增多,从而介导机体免疫耐受机制,参与乙型肝炎慢性迁延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7家族共刺激分子B7-H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群体表面B7-H1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慢性乙肝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单核细胞表面B7-H1的表达率为(19.17±11.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7.30±5.49)%(P<0.01),且B7-H1的表达与患者血浆ALT水平成正相关(r=0.423,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单核细胞B7-H1表达上调,且与ALT水平正相关,提示B7-H1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肝脏病理、临床分度、血清HBV DNA对数值等的关系,探讨TLR4在CHB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75例CHB及10例健康对照组肝组织TLR4的表达并予以评分,然后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临床分度和血清HBV DNA对数值[Lg(血清HBVDN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肝组织无或仅有少量TLR4的表达,CHB组肝组织TLR4的表达明显增强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轻、中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TLR4表达强度记分分别为(1.0±0.5),(2.3±0.5)和(2.9±0.4)分,随着临床分度的增加,CHB肝组织上的TLR4表达逐步显著升高(F=104.8,P<0.01,两两间比较均P<0.05),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与临床分度间呈正相关(r=0.838,P<0.01);TLR4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呈正相关(r=0.579,P<0.05);但与Lg(血清HBV DNA)以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均无相关.结论 CHB患者肝细胞TLR4表达上调,TLR4可能与CHB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基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373-37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予护肝、降酶和对症治疗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日本产全自动多功能人工肝治疗仪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1例,总存活率为81.58%;死亡7例,占18.42%。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机制得到显著改善,TBIL、ALT、AST、PT、APTT比治疗前降低(P均<0.01)。治疗后红细胞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所上升(P<0.05或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地降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症状,是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支持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