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56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个月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为185×109/L.术中给予普通肝素,支架植入后用微量注射泵以0.1 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 h.输注替罗非班约12h,患者双上肢出现散在瘀斑,血小板计数下降至5×109/L.立即停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给予地塞米松.术后第4天,恢复使用氯吡格雷.术后第5天,恢复阿司匹林.术后第6天,患者瘀斑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考虑患者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是替罗非班所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调查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发生情况,为替罗非班临床安全应用提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使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1 102例病例,22例(1.99%)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其中男16例,女6例;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4例(1.27%),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发生率,发现女性患者可能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可能不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可能发生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减少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及检索PubMed、Sinomed,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21年1月26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的主要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静脉溶栓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应用6 h发现血小板减少,停用替罗非班后4 d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4±12.4)岁;急性冠脉综合征11例,急性脑梗死2例;阿替普酶溶栓后应用替罗非班者1例,单用替罗非班患者2例,联用其他抗栓药物者10例。应用替罗非班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中位时间为6.0(2.5,22.3) h;4例为重度血小板减少,9例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13例患者均停用替罗非班,1例予血小板输注,2例静脉输注血小板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暂停替罗非班后,血小板平均5(4,6) d后恢复正常。结论 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用药6 h内,停用替罗非班,或酌情对症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18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静脉及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2组仅于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治疗3组术前即开始给予负荷量盐酸替罗非班,术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24 h。观察4组间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改善程度及术后出血、血小板计数等情况。结果 PCI术后4组间心肌梗死溶栓出血分级(TIMI)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明显(P<0.05),治疗1组和治疗3组的CK-MB峰值、LVEF改善效果优于治疗2组(P<0.05)。4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但能显著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早期及冠状动脉内应用能明显提高该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致血小板减少进行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药学监护,在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替罗非班并建议输注血小板纠正。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药物并采取适当措施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协助医师规范使用药物,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O12年4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8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48h和一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75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实验组A组患者再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实验B组患者再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系数与MACE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计数水平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MACE合计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与实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小剂量应用更为安全,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 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34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征患者中,发生5例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47%。5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年龄45~78岁。1例为女性,年龄为72岁。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 5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12 h,血小板最低值在(10~81)×109之间,其中重度1例,极重度1例。停用替罗非班24~144 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其中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无需要输血小板和输红细胞的病例,未发生再梗死及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可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桔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ABC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持续泵入36h,后者只给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0d内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比例。结果:替罗非班组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的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重度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TIT)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 统计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替罗非班患者例数, 收集用药后发生极重度TIT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病历中提取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指征、合并症、替罗非班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使用替罗非班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间、PLT最低值出现时间、TIT临床表现、干预和转归等。结果设定时段内使用过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共10 354例, 其中20例(0.19%)发生极重度TIT。20例患者中男性16例, 女性4例;年龄39~84岁, 平均66岁, ≥65岁者12例;用药指征为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 脑梗死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支架植入术后各1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3例, 糖尿病4例, 脑梗死3例,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分级(NYHA)≥Ⅲ级者3例;替罗非班用药途径为静脉持续泵入, 用药时间1~48 h;联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肝素、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和纤溶酶;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