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12月该院心内科就诊的198例老年CHD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并且进行冠脉造影Gesini评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分析血清血脂水平与老年CH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CHD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po)A和Gesini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CHD患者心脏功能分级不同,TC、TG、LDL-C、HDL-C、FFA、Apo A和Gensini积分显著不同(P0.01);Gensini积分与TC、TG、LDL-C、FFA、Apo A1和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YNHA)分级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CHD患者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左心室功能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老年CHD心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各项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HDL-C浓度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 h以上)15 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 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脉压(PP)、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mAlb)、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酸(UA)检查,分为肾微循环功能障碍组104例和无肾微循环功能障碍组96例。并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三组患者PP、血脂、hs-CRP。结果肾微循环功能障碍组及无肾微循环功能障碍组的hs-CRP、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肾微循环障碍组hs-CRP、PP、TG、TC、LDL-C比无肾微循环障碍组增高(P<0.01)。肾微循环障碍病变组的mAlb与TC、TG、LDL-C、hs-CRP、PP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肾微循环障碍与hs-CRP、PP、TG、LDL-C、TC呈独立相关关系。结论脉压增大、血脂紊乱及hs-CRP可能是高血压肾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396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进行组间比较。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TG浓度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1)与无明显狭窄组相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年龄较大,吸烟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基础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比例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TG浓度在多支病变组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比例,血浆TC、LDL-C和TG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有正相关性(P0.05),而他汀类药物使用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有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后,血浆LDL-C(OR=2.01,95%CI:1.47~2.58,P0.05)和TG(OR=1.38,95%CI:1.17~2.06,P0.05)浓度仍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血浆TG浓度升高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6例老年PH患者(实验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同时测量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等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老年PH各组血清chemerin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其升高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hs-CRP、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呈明显正相关(r=0.351、0.295、0.422、0.224、0.214、0.203,P<0.05)。结论 PH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参与炎症反应,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观察,探讨hs-CRP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到脑梗死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符合条件的全部病例组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组(EH+ CI)、原发性高血压无脑梗死组(EH+ nCI),从健康查体者中随机选取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G),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血脂指标.结果 三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一些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TG、LDL-C、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存在正相关(P<0.05),与HDL-C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在高血压发展到脑梗死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高血压前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方式体检和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和生活质量变化,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血黏度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TC及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可信度、满意度以及个性化调养方案的可操作性及症状改善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明确有血压晨峰现象的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无血压晨峰现象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仪测定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浆B型脑钠肽(BNP)、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患者LAD、IVS、LVDd、LVPWd、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肥厚发生率(65.4%)明显高于对照组(31.5%)(P<0.05)。②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BNP〔(25.3±9.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5±7.2)pg/ml〕(P<0.05)。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现象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晨峰患者左心室肥厚更加显著,血浆BNP水平更高,提示血压晨峰现象与心室重构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220例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伴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浆BNP、Hcy、DD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低切值(1 S~(-1))全血黏度(WB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患者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结果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DBP、SBP、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FIB、PV、1 S~(-1)WBV、PT、TT、TC、TG水平较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组血浆BNP、Hcy、DD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其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BNP、Hcy、DD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0.889、0.715,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结局预测的AUC为0.930,特异性为86.60%。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BNP、Hcy、DD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结局预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均测量血压、身高、体重、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出AIP及体质指数(BMI)。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比较两组AIP、血脂、IMT及斑块积分差异。采用Pearson和Logistic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型高血压组血HCY水平、AIP、LDL-C、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Y、AIP、LDL-C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血HCY及AIP与IMT密切相关,且为正相关。HCY、AIP、LDL-C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HCY及AIP可作为动脉硬化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的老年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组87例,对照组60例,多普勒压力导丝测定前降支IMR,对比2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和心脏彩色超声结果,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析IMR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基线平均传输时间、充血平均传输时间、IMR明显高于对照组[31.52±18.57 vs 17.13±11.32,P=0.008;(83.3±18.2)g/m~2 vs(78.4±11.6)g/m~2,P=0.045;56.3%vs25.0%,P=0.005;(0.89±0.37)s vs(0.77±0.44)s,P=0.032;(0.56±0.16)s vs(0.28±0.16)s,P=0.001;31.32±7.22 vs 24.54±6.55,P=0.00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42 vs 3.24±0.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组IMR升高的危险因素(OR=4.12,95%CI:3.63~4.61,P=0.04;OR=1.99,95%CI:1.75~2.23,P=0.03;OR=4.75,95%CI:4.48~5.02,P=0.04)。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IMR升高,与蛋白尿、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LDL-C水平达标占44.4%。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心内科住院,且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3例,按是否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并选择血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服药前均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并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高血压病患者AASI。分析比较三组间患者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AASI、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ASI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ASI与E/A呈明显负相关(r=-0.697,P0.05),AASI与E/Ea呈明显正相关(r=0.614,P0.05)。结论 AASI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心脉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压分级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血压分级优于对照组(u=-2.977,P=0.002)。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凝血因子Ⅰ、血栓形成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凝血因子Ⅰ、血栓形成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能够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延缓病情进展,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 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传统上认为冠状动脉病变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脂质代谢紊乱,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2004年有研究〔3〕提出了一个衡量血脂指标的新概念——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用甘油三酯(TG)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因胸痛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04)和非冠心病组(n=212)。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n=156)、中分组(n=86)和高分组(n=62)。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在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增高、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载脂蛋白A属于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和HDL-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原地区,伴随年龄的增大、空腹血糖浓度增高和LDL-C浓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