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之人,其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饮食如常,精力旺 盛,不易生病,中医谓之胃气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气血化生之根本源于饮食。 脾胃虚弱之证可出现纳少腹胀,二便不调、面目浮肿、 少气懒言、肢体瘦弱、抗病力差,甚则百病由生。其轻则食 补即可,重则治以方药。唐代医家孙思邈说:“食能排邪而 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刚烈,犹若御兵”,  相似文献   

2.
心衰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素琴 《河北医学》2002,8(3):283-284
“心衰”中医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积聚的范畴 ,往往数证合并存在 ,现代医学将“心衰”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多为心悸、喘证二证并存 ,右心衰竭多为心悸、水肿、积聚三证合见 ,全心衰竭数证并存 ,所以辩证分析时 ,必须综合考虑。现将心悸、水肿、喘证、积聚的病因病机逐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心悸 :心悸分惊悸、怔忡。惊悸多为外因所致 ,因惊恐而悸 ,突发突止 ,全身症状轻微 ;怔肿经常反复心悸不安 ,无惊即悸 ,惊则悸重 ,全身症状较重。“心衰”患者多为心悸日久 ,反复发作 ,无惊即悸。有惊则心悸加重 ,或劳累…  相似文献   

3.
4.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阐述辨证施治之法,具体地创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并孕育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中医临床诊疗确立了千古规范。形成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故历代尊其为医中之圣。  相似文献   

5.
在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患者中,常需要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因为各脏器的癌肿皆可引起发热。目前由于感染性发热容易获得控制,恶性肿瘤所致发热不易控制,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我科从2002年~2005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癌肿发热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恶性肿瘤病例均经CT或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岁。肺癌21例、胃癌12例、肝癌例、肾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癌1例、食管癌1例。凡体温37.5℃,持续3日以上均认为是发热;凡是找不到感染病灶或其它足以引起发热原因者,均认为是由于肿瘤本身所致。1.2…  相似文献   

6.
7.
慢性胃炎辨证施治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胃炎 ,归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本病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首位 ,年龄越大 ,发病率越高 ,病程长 ,迁延难愈。苏州中医院马振华主任医师师承名老中医黄一峰教授 ,对此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人有幸随马振华主任学习 ,现将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胃居中焦 ,为多气多血之乡 ,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气以降为顺 ,以通为和。慢性胃炎由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引起 ,如寒热失宜 ,饮食失节 ,情志损伤。若感受外界寒凉 ,或进食多量生冷瓜果、饮料 ,损伤中阳 ,胃腑受犯 ,寒凝气滞 ,湿阻中脘 ,出现胃脘痞满冷痛。若感受暑…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大多以虚实分之,其实者可由风、痰、火引起其虚者多为阴阳气血不足所致。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卢钧 《中国乡村医生》2000,16(11):20-21
病因病机先天不足 :肾藏精、主骨 ,藏真阴而寓元阳 ,为先天之本。由于先天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 ,或房事过度 ,损伤真阴 ,损伤元阳 ,使精血不足 ,肾阳衰弱 ,不能充骨生髓 ,温养筋骨 ,使骨髓空虚。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焦点集中到生命的早期阶段 ,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后 ,认为这是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 ,提出骨质疏松是“一种来源于人生最初 2 0年的疾病”,这与中医所说先天不足是相吻合的。痰瘀阻络 :病久气血周流不畅 ,或脾虚湿盛 ,湿聚为痰 ;或气虚失运 ,血行不畅 ,或寒凝脉涩 ,使血脉痹阻。瘀血痰饮 ,交结为患 ,痹阻经脉 ,伤筋败骨 ,以致病情日…  相似文献   

10.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具有致病的原因、条件及病邪的变化。在疾病的诊治中,通过常用的辨证方法,明确致病的性质特点,疾病的诊断,病邪的演变转归,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的传变规律,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治进行理论探讨,认为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失调、供血障碍。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应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别采取气血同治、痰瘀同治、心脑同治或气血痰瘀并治等方法,并以中医观点从生理、病理角度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洗方法;结果: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合理配伍加减的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亢属中医“瘿气”范畴。其发病与情志内伤及体质禀赋有关。情志抑郁或忧患暴怒 ,肝失疏泄条达 ,肝气内郁 ,气机郁滞 ,津凝成痰 ,痰气交阻于颈 ,遂成瘿肿 ,痰乏久郁 ,凝结于眼部而致目突 ;忧恚不解 ,化火冲逆 ,则是肝火上冲之象 ,面部炽热 ,急躁易怒 ,口苦目赤 ,睛如怒视 ;热扰心神 ,则心悸不寐 ;火蒸津液 ,汗多外泄 ;热灼胃阴 ,水津内乏 ,口渴引饮 ;阴伤胃热 ,消谷善饥 ,多食而瘦 ;肝大既旺 ,肝阴必伤 ,久则及肾 ,而成肝肾阴伤之局。水不涵木 ,筋脉失养 ,则见肢软无力 ,麻木颤抖。素体阴虚者 ,尤多恚怒郁闷之情 ,一有拂逆 ,更易化火。久病…  相似文献   

14.
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为病因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本文结合临床辨证施治,浅述体会如下。一病因病机外感时邪(感染或反复感染),通过皮毛犯肺,肺气不宣则产生咳嗽、咯痰、气喘等症,日久肺气虚损,形成歹根,以后一遇外邪即发。在急性感染期,即有气急倚息、心悸汗出、纳差乏力等脏腑功能低下的虚象,又可见痰声漉漉、下肢或全身浮肿、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等血瘀痰湿的实象。这种症状错杂、虚实相兼的状况,概由脏虚邪盛所形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突然,病情危笃,难于治愈,所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卒中虽然发病突然,但是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发生是有预兆的,即卒中先兆。因而要防之于未然。本文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预防卒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万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12-112
辨治痛经的关键不在于分型,而在于抓主症,即痛的表现,详细剖析“兼症”,立法正确,选方确切,加减灵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肝郁、痰湿、气虚等不同病因导致中风病的分析,并据其病因给予辨证施治,说明了辩证清楚,施治准确是提高中风病治愈率的关键,中西医结合是治疗中风病的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