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性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进行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2 0例 (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 15例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 5例 )。以管腔直径减少≥5 0 %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 ,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 ,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4%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进一步评价。MSCTCA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 75 % ( 6/ 8) ,特异度为 94.9% ( 13 1/ 13 8)。对于支架节段 ,MSCTCA可准确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情况 ,可排除支架闭塞及高度狭窄。结论 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 ,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 ,有潜力成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相似文献   

3.
对诊断脊柱骨转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带有低能量CT的99mTc-MDP SPECT骨显像所产生的骨断层、CT及融合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价同机定位CT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9例在常规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仅脊柱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1个月内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局部骨断层、同机定位CT和融合图像对49例患者的94个病变椎体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81.4%、86.0%和100%,特异性分别为72.5%、98.0%和96.1%。说明融合图像不但可以对病灶的解剖位置精确定位,而且明显提高了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此外同机定位CT图像在诊断过程中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细小病变的判断时还应慎重以免造成假阳性;当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在诊断时不一致时,应反复对比图像和相互补充信息,也可以避免一些假阳性产生。结论:局部骨断层与同机定位CT所产生的融合图像对恶性肿瘤椎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作为全身骨显像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2-02/2007-12椎小关节病变146例螺旋CT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7例,女59例,年龄40~73(平均61)岁.其中颈椎42例,胸椎24例,腰椎80例.本组均摄常规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及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全部病例均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12例小脑梗死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12例小脑梗死患者,均行普通平扫后,加做后颅凹薄层扫描。结果较大面积(区域性)梗死5例,较小面积(直径<2cm)梗死7例,梗死区呈片状低密度影,较大面积的梗死范围与小脑动脉供血区相吻合(主要是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直径<2cm的梗死灶,边缘较模糊,有2例多发。行增强扫描4例。结论小脑梗死CT表现有一定特征,但伴有占位征象时,需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X线平片、CT及骨显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SPECT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68例受检者的136个关节,进行X线、CT检查和SPECT全身骨显像及骶髂关节局部显像进行比较。结果:68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136个骶髂关节X线平片中有16个异常,CT检查有38个异常,骨显像有84个骶髂关节/骶骨放射性比值升高,36例患者有髋关节和(或)胸锁关节、腰椎等其他关节病变,无异常发现1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较X线及CT灵敏。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2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采用电影扫描序列,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对比剂(欧乃派克)2ml?蛐kg,注射速率3.5~4ml?蛐s,采用VR、MPR、CPR、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心率55~75次?蛐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心率大于80次?蛐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蛐分,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脊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2~3mm)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显示情况。结果:MPR和3D重建对于椎体骨折显示效果好,尤其3D重建显示椎体旋转/脱位最为直观,但对于关节突关节脱位的显示,MPR和3D重建均逊于横轴位。结论:螺旋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横轴位、MPR及3D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程度,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64排螺旋CT问世并用于临床,开启了利用无创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筛查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时代[1]。2011年,以CCTA图像为基础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技术用于评价心肌缺血获得广泛关注[2];同时,应用CT心肌灌注(CT myocardial perfusion, CTP)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骨性椎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对骨性椎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骨性椎管病变进行CTVE成像,并结合其2D图像进行分析。结果:87例骨性椎管病变均获得满意的CTVE图像,显示的病变直观、立体。CTVE检出了一些被2D图像漏诊的病变,但对于未累及骨性椎管表面的病变CTVE不能显示。结论:CTVE能较好地显示骨性椎管的内部情况。选取适当的导航方向和视野,结合其他2D、3D椎管成像CTVE可以明确诊断多种骨性椎管疾病,帮助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为头部受伤后经多次CT扫描证实原脑组织无血肿的部位出现了血肿[1].本院1994~1998年共收治DTICH患者42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CT对DTICH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CT影像技术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检查,其中11例通过外科手术进一步验证三维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三维CT成像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等情况。结论三维CT对髁状突骨折的检查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普通X线及CT征象。材料与方法:通过85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常规摄取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常规扫描加向头侧,足侧扫描层面。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及CT共同征象为小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结论:X线片及CT综合对照研究不仅提高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准确率,而且为早期诊断、临床有效治疗及观察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系指围产期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病情重、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是当今医学及社会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作者对经本院确诊的且资料完整的 HIE 156例进行临床和CT分析.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确定闭合性肾损伤范围和手术指征方面的价值。方法:分析了88例闭合性肾损伤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过程。结果:CT清晰显示肾损伤的三种基本类型:挫伤、裂伤、梗塞,确定血肿和尿外渗的范围.检出胸、腹腔和腹膜后合并损伤及肾脏原有异常。结论:手术探查的CT指征是:大裂伤伴包膜外尿外渗、反复出血不止、无血供肾断片、碎裂肾和血管损伤、严重合并伤。  相似文献   

16.
我所研制的正电子断层扫描机是CT的一种,由于采用的正电子,所以也简称PCT.正电子断层扫描机是由探测器和计算机两部分组成.正电子作  相似文献   

17.
18.
肺部弥漫性病变(diffuselungdisease,DLD)是较为复杂的一组病变总称,其广泛累及肺实质和(或)间质,以后者为主。导致DLD的病因和疾病种类很多,据文献统计大致有百余种,包括感染性、肿瘤性、免疫变态反应性、药物反应性、结缔组织疾病、呼吸道疾病、职业病及特发性疾病等。DLD反映在胸片和CT上呈现为弥漫性和多样性的病灶阴影,没有很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因此,若无病理对照而单从影像学诊断的角度出发,要对其作出确诊很困难。影像检查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是正确诊断DLD的物质基础近年,胸部影像检查设备及技术已逐步向数字化和高…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n comparison to standard workup in patients with known or suspect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s unknow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者36例,4例为非动脉瘤性SAH。32例动脉瘤阳性患者共发现34个动脉瘤。1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6例放弃手术,要求保守治疗。8例要求转上级医疗中心。结论3D-CTA较DSA具备快速、便捷、微创、安全、敏感性高、家属认同度高、基层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和开展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合理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