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M  Chen WK  Guo ZM  Li QL 《癌症》2008,27(1):58-61
背景与目的:晚期头颈肿瘤外科治疗时,留下的完全或者不完全的组织缺损,是目前头颈外科的一个难点。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缺损重建中的适应指征,提高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成功率。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共22例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8例,口咽缺损4例,舌缺损5例,口底缺损3例,下咽缺损2例;13例患者采用血管蒂穿行锁骨下,9例经锁骨上转移至颈部;重建的最大面积为15cm×12cm,最小面积为8cm×5cm。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出现皮瓣坏死,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皮瓣重建成功率为95.5%;手术后并发症伤口积血1例,口底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良好供区皮瓣,是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重建的首选皮瓣;血管蒂穿行锁骨下可以增加胸大肌肌皮瓣的修复半径,且有利于保护血管蒂不受压迫。  相似文献   

2.
3.
自1983年至1990年9月,我科在肌皮瓣临床应用的启发下,对12例颊癌患者在进行舌骨上清扫术及肿瘤切除术同时采用带蒂颈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区。手术既简单,又能满意地修复缺损,在外形与功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0年2月~2006年4月,对22例行口底癌根治术后的组织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重建的患者,进行了专人的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中的应用. 方法: 对采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头颈肿瘤术后复杂缺损34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部分坏死,11例出现早期局部并发症,随访3月-2年,平均17个月,23例术后头颈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均无严重并发症;3例带瘤生存;7例分别死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能同时提供足够的组织量及多个创面的覆盖,可修复各种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复杂缺损.  相似文献   

6.
带蒂颊脂垫在颊粘膜癌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颊粘膜癌术后缺损18例,结果发现口腔内无覆盖颊脂垫移植后6 ̄8周完全上皮化。该组织瓣特点为解剖恒定,易于切取,供区与受区邻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手术,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颊粘膜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科1984年5月~1990年5月收治的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40例患者(42次手术)。重建下咽颈段食管应用游离空肠4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腮腺区皮肤缺损2例,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及部分颈段食管23例,颈段食管2例,舌及口底4例,咽侧壁1例,腮腺区皮肤缺损2例,眼睑及眶内容物切除后修复1例,总的成功率92.5%(37/40),一年生存率86.1%(31/36),三年生存率61.3%(19/31),五年生存率42.8%(9/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的三叶前臂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底癌患者12例, T分期均为T2期, 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9例, 中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肿瘤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 缺损面积为5.0 cm×4.5 cm至8.0 cm×6.0 cm。制备三叶前臂皮瓣修复缺损, 皮瓣大小为4.0 cm×1.5 cm至8.0 cm×2.0 cm。供区Z形直接缝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 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38.6个月, 患者无感觉、功能障碍, 吞咽、语言功能满意。结论三叶前臂皮瓣可有效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同时供区能直接缝合, 避免因植皮造成的第2供区以及植皮后影响前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阔肌肌皮瓣在口底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口底组织缺损行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其中6例口底鳞癌患者修复与颈淋巴清除术同期进行,1例同时行下颌骨矩形方块切除,3例为舌下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口底局部扩大切除术。结果:9例颈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在肌皮瓣尖端与舌腹部黏膜组织间出现裂开,长2.0~3.0cm,给予清创重新缝合后愈合;3例皮瓣远端少许淤血,未影响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皮瓣收缩不明显,所修复的口底形态及舌体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解剖恒定可靠、邻近口腔、制作方便、简单快捷和成功率高,是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颊脂垫瓣修复磨牙后区肿瘤切除后黏膜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总结21例应用颊脂垫瓣对磨牙后区肿瘤切除术后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资料,观察颊脂垫瓣的愈合过程及修复效果.结果 19例颊脂垫瓣成活,其表面均与正常口腔黏膜相似,形态和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颊脂垫瓣为修复磨牙后区黏膜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修复手段,值得l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辫、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重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缺损面积为4cm×4cm~11cm×9cm,切取皮瓣面积5cmX5cm~12cm×10cm。14倒足底内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7cm×7cm。1例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小部分坏死,二期愈合,4例外踝上及内踝上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2cm×10cm。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3例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无继发性渍疡出现,患足均可无痛行走。2例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各种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对较小足根部的缺损(直径〈8cm)首选足底内侧皮瓣,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内外踝上穿支皮瓣,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可考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局部皮瓣不能覆盖的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筋膜皮瓣在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巨大皮肤缺损重建术中的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9例因腕、肘、髋、膝及踝等关节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我院行病灶广泛切除及邻近部位的筋膜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其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5.72(14~731岁。初诊10例,术后6个月内原发灶再次行扩大切除14例,术后复发15例。研究内容包括: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大小、筋膜皮瓣种类、术后伤口及皮瓣愈合情况、患肢外观及功能、肿瘤复发率等。结果切除肿瘤部位包括腕关节5例,肘关节3例,髋关节8例,膝关节6例,踝关节17例。采用的皮瓣包括桡动脉腕上支筋膜皮瓣5例、上臂外侧筋膜皮瓣3例、腹股沟筋膜皮瓣3例、阔筋膜张肌筋膜皮瓣3例、大腿后侧筋膜皮瓣2例、小腿后侧筋膜皮瓣6例及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17例。所有筋膜皮瓣均可完整覆盖创面,而且血运良好。除2例发生皮缘少许坏死及1例浅表感染外,其余皮瓣均正常存活。皮瓣外观均可被患者接受,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正常,MSTS及TESS功能评分优良。本组病例未发生大面积的皮瓣坏死及术后皮瓣严重挛缩等并发症。初诊与扩大切除及复发病例在复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筋膜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皮瓣弹性好及厚度适中等优点,术后皮瓣坏死及感染率低,是一类适合在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巨大缺损创面应用的临近皮瓣。  相似文献   

13.
14.
颊黏膜癌以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通过整理国内外颊黏膜癌相关研究,对颊黏膜癌的诊断、淋巴结转移规律、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While betel quid (BQ) chewing is clearly the most avoidable risk factor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uccal mucosa (BMSCC),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is habit on the prognosis of BMSCC. METHODS: We surveyed 280 patients with BMSCC who were treated during an 8-year period in a cohort study to asses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value of pretreatment BQ chewing habit on the prognosis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We foun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that sex, age, clinical stage, smoking, and BQ chewing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prognosis and only age, clinical stage, and BQ chewing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rognosi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P < 0.05).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BQ chewing changed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risk of death was 31.4-fold higher in heavy user (duration >30 years, daily consumption >30 quids, age of start <20 years old) when compared to those who chewed BQ to a milder degree (duration <10 years, daily consumption <15 quids, age of start > or =20 years old ) (P < 0.001). CONCLUSIONS: Pretreatment BQ chewing habit worsens the prognosis of BMSCC in Taiwan. BQ chewing i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that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clinical staging to help plan th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Fu JH  Hu Y  Huang WZ  Yang H  Zhu ZH  Zheng B 《癌症》2006,25(6):728-730
背景与目的:胸导管结扎术是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和治疗乳糜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其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存在争议,且有关胸导管结扎术对食管癌术后其它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1996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有明确记载是否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例共389例,分为未结扎组218例和结扎组171例,对比两组乳糜胸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评价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临床价值。结果:未结扎组和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分别为0.46%(1/218)和1.17%(2/171)(P<0.001)。未结扎组和结扎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25/218)和18.1%(31/171)(P=0.063);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0.92%(2/218)和1.75%(3/171)(P=0.658)。结扎组和未结扎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2%、42.2%、29.2%和74.2%、53.2%、43.2%、29.8%,P值分别为0.992、0.819、0.841、0.902;两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P=0.464。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不能有效预防乳糜胸,且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CS  Wan DS  Pan ZZ  Zhou ZW  Chen G  Wu XJ  Li LR  Lu ZH  Ding PR  Li Y 《癌症》2006,25(5):587-590
背景与目的:中下段直肠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如何提高中下段直肠癌治疗效果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999年收治的59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全组患者中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355例,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244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70.7%,其中APR与LAR依次为:67.5%、75.2%(P=0.026)。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以及肿瘤距肛缘长度与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局部复发、围手术期输血、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预后重要的指标。LAR正逐渐成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颊脂垫瓣在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15例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临床资料,观察颊脂垫瓣的愈合过程及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颊脂垫瓣成活愈合良好,术后1周颊脂垫瓣明显水肿,组织瓣表面有薄层伪膜覆盖,1周后伪膜逐渐消失,2周后伪膜完全消失,2~3周后水肿明显消退,颊脂垫表面逐渐上皮化,2~3个月再生的粘膜变得光滑,呈粉红色,与正常口腔粘膜类似。结论颊脂垫瓣为修复口腔恶性肿瘤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左右胸两种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孔嘉  傅剑华  胡祎  戎铁华  林鹏  王欣  杨弘  郑斌  李永锋 《癌症》2009,28(12):1260-1264
背景与目的:目前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入路多数为经左胸或右胸,两者各有优缺点。既往较少文献报道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本研究拟评价经左胸或右胸手术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疗效的差异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482例,按手术入路分为左胸组(350例)和右胸组(132例)。比较两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复发转移模式、无病生存期、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左胸组、右胸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是92.0%、92.4%(P=0.8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5.4%、57.6%(P〈0.001),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11.8±6.6)枚和(16.3±8.0)枚(R0.001)。左胸组、右胸组淋巴结总复发率分别是69.6%、51.1%(P=0.028),其中,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是38.4%、15.6%(P=0.005)。左胸组、右胸组3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2.92±0.74)个月、(25.09±1.22)个月(P=0.039)。结论:左胸入路手术操作较简便,并发症较少;右胸入路在减少淋巴结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能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Ren JQ  Zhou ZW  Wan DS  Lu ZH  Chen G  Wang GQ  Tang SX  Wang JJ 《癌症》2006,25(5):591-595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关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报道尚不多,且研究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52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肝转移率为9.8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输血、病程、肿瘤大小、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有无输血、术前血清CEA水平、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结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术前血清CEA升高、肿瘤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