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秀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42-4143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病理特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收集的160例胃癌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阅片及分型,并对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不同病理类型胃癌肿瘤大小与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进行比较和比较51例不同病理类型胃癌随访患者5a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160例胃癌中,乳头状腺癌9例(占5.63%);管状腺癌35例(占21.88%);低分化腺癌75例(占46.88%);黏液腺癌22例(占13.75%);印戒细胞癌19例(占11.88%)。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68%,高于乳头状腺癌的11.1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乳头状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病理类型胃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浆膜浸润率的关系: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直径>4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4cm,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腺癌肿瘤直径>4cm的浆膜浸润率高于直径≤4cm,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类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随访51例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患者5a生存率:多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两比较,管状腺癌5a生存率为81.82%,乳头状腺癌5a生存率为80%,低分化腺癌为61.54%,三者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0%,差异有显著性(P<0.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头状腺癌属高分化癌,预后较好;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是胃癌的主要类型,其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低分化腺癌浸润深度与预后呈正相关。5a生存率: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比印戒细胞癌高;印戒细胞癌属弥漫型(浸润型)胃癌,侵透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5a生存率极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胃微小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在10例胃手术切除标本中,4例检出微小胃癌。共发现微小癌灶15个,多分布于小弯侧胃窦部或胃体部,呈多中心性生长;组织学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癌。文中对其组织发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癌、胃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活性及与肝癌、胃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癌、胃癌标本,并将肝癌分为4种病理类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和弥散型;将胃癌分为5种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以非癌肝胃组织作对照研究。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各种病理类型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总阳性率为89.4%(42/47),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而不同类型肝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种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总阳性率为85.0%(51/60),明显高于非癌胃组织,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和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与肝癌和胃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端粒酶可作为肝癌和胃癌辅助诊断的一种分子标记物,可用于肝癌和胃癌与其他非癌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但不能用于肝癌和胃癌病理类型之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胃癌低发区3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患者男女之比为9∶1,临床病程短,癌平均发病年龄51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②胃癌组织类型,肉眼多为浸润溃疡型,显微镜观察癌溃疡四层结构不典型,底部常有肌残留和癌浸润,类型以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多见;③胃癌癌旁伴发病变(CAG、DYS、ⅠM、Ⅱb)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同例非癌旁相应病变(P<0.01);④粘液组化(HID/AB)染色证实,14例胃癌癌旁有含硫酸粘液结肠肠化(Ⅱb型肠化),表明Ⅱb型肠化与胃癌发生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胃癌高、低发区进展期胃癌(AG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患者多为老年,男多于女(3∶1),病程短,多在2年内,症状多不典型;②癌多位于胃窦小弯,溃疡底部四层结构不典型,其中坏死层最显,瘢痕少,常有肌残留和癌浸润,组织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管状腺癌多见,癌细胞可显示不同程度异质性,越向深部浸润时可出现分化越低的倾向;③癌旁胃粘膜伴发病变的检出率及其程度均明显高于和重于同例非癌旁相应病变(P<0.005),提示前者与胃癌的发病关系更密切;④粘液组化染色证实肠型胃癌多见(P<0.005)。  相似文献   

6.
张竞文  秦璟  张建中  徐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12-314,325,40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GC-823人胃腺癌细胞株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特点。结果在BGC-823胃癌细胞爬片中Hes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绝大多数细胞阳性,Notch1的染色可见散在少数细胞阳性。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癌旁组织中正常幽门腺可见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在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比较多的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管状腺癌中几乎为阴性,在肌层中浸润的癌细胞Hes1和Notch1阳性更加明显。肠化腺体、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Hes1表达明显高于管状腺癌,淋巴管内癌细胞几乎全部Notch1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具有Hes1和Notch1表达的癌细胞,侵袭比较强的胃癌细胞可出现Notch1更加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张竞文  秦璟  张建中  徐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4):312-314,325,F0004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GC-823人胃腺癌细胞株和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Hes1和Notch1的表达特点。结果在BGC-823胃癌细胞爬片中Hes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绝大多数细胞阳性,Notch1的染色可见散在少数细胞阳性。胃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癌旁组织中正常幽门腺可见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在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比较多的Hes1和Notch1阳性细胞,管状腺癌中几乎为阴性,在肌层中浸润的癌细胞Hes1和Notch1阳性更加明显。肠化腺体、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Hes1表达明显高于管状腺癌,淋巴管内癌细胞几乎全部Notch1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具有Hes1和Notch1表达的癌细胞,侵袭比较强的胃癌细胞可出现Notch1更加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1994-2004年本院共行胃镜检查4 886例,其中病理诊断胃癌者480例(9.80%).另有胃黏膜活检阴性、胃切除后病理诊断胃癌42例(0.85%).①病理分型:480例胃癌中,管状腺癌202例,低分化腺癌、髓样癌及硬癌184例,黏液型癌60例,印戒细胞癌22例,有乳头突起9例,腺鳞癌、淋巴上皮样癌、肉瘤样癌各1例.②分型与性别关系:男性308例,女性172例.男性以腺癌最多,尤以管状腺癌为主(143例),女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80例).③分型与年龄关系:年龄最小21岁,最大88岁,胃癌高发年龄为38~68岁共412例(85.9%),其中管状腺癌180例(40.3%),低分化腺癌128例(31.0%).④分型与部位关系:胃窦部252例(52.5%),其中以管状腺癌最多(121例);次为胃体部(201例,41.9%),其中低分化腺癌为87例;胃底部较少(20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MNNG溶液(250ug/ml),拌喂普通食物复制家狗胃癌模型的实验结果。在10只狗中,三只诱发了微小胃癌。共发现16个癌灶。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大小弯,为多发性;组织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9/16),及印戒细胞癌(7/16),位于粘膜内或粘膜下浸润;肉眼类型属Ⅱ_(b-c)型。系统地观察了各种癌前期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非典型腺体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并提出了狗微小胃癌组织发生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2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PMS2、MLH1)的表达情况,分析MMR蛋白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16例癌组织中MMR蛋白缺失3例(1.39%),均为MLH1及PMS2阴性、MSH2及MSH6阳性,癌组织周围均见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肺癌常规基因检测未检出基因突变;其余213例中MSH2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MSH6蛋白表达强度与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MS2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LH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均无关,同时,4种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也无关。结论MM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较低,可在其他常规基因检测阴性的病例中检出;癌组织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MMR蛋白缺失。MMR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径、腺癌的不同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带有关,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Ki-67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腺癌、印戒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8- oxodGsn)水平,探讨DNA氧化损伤与不同类型胃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提取42例胃癌(腺癌28例,印戒细胞癌14例)及癌旁5cm以外的正常组织的DNA,并采用核酸酶P1和碱性磷酸酶消化成单个核苷,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MS/MS)检测其8- oxodGsn的水平;同时联合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的8- oxodGsn进行定位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8- oxodGsn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 oxodGsn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腺癌细胞中以细胞核分布居多,印戒细胞癌中以细胞质分布居多。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8- oxodGsn水平在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器官转移程度、临床病理分期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 oxodGsn水平在两种类型的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DNA氧化损伤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辉  段智  韦妹艳 《河北医学》2014,(4):648-650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类型周围组织的特点,同时对各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进行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进行病理检查的病理类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70例,对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均采用光镜下使用目镜测微仪器测量其周围组织的浸润的深度,并观察不同浸润范围的病理特点。结果:本研究共168张病理切片,其中鳞癌103张,腺癌65张,周围组织浸润范围描述中结果腺癌和鳞癌的浸润范围在0-1mm占比例最大,>4mm所占的比例最小;肿瘤在不同位置的中央型和周围性肿瘤,腺癌与鳞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高中低分化比较中,腺癌的高/中分化所浸润的范围较低分化范围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的周围组织浸润范围较腺癌大,腺癌的分化与周围浸润范围有一定的关系,上述的研究结果外推行仍不能确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做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加病灶周围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内镜下肿瘤以胃窦部分布最多见:为21例(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最多18例(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特别那些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胃镜检查应注重胃窦部,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注重管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4.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Ets-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ts-1的表达.结果 Ets-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7%,<0.05);Ets-1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ts-1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均无关.结论 Ets-1在胃癌组织中具有高表达率,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院病检标本中144例进行期胃癌作了病理分析。发生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41%;肉眼类型以浸润溃疡型最多占52.6%;组织类型以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居多,共占54.9%。高发年龄男性50-69岁、女性40-59岁,男女比倒为3.79:1。淋结转移的发生率:肉眼类型以局部浸润型为高,组织类型以乳头状腺癌为高。并对同一癌肿伴数种组织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跳跃式脉管浸润对胃癌TNM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伴跳跃式脉管浸润的胃癌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58岁,上腹痛1月余,胃镜示胃角溃疡,病检示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大体所见胃体小弯侧一溃疡性肿物、大小1.5 cm×1.6 cm。镜下见癌灶由低黏附性癌和管状腺癌组成,癌组织侵至黏膜下层,浆膜下见多处脉管内癌栓,其中一处癌栓穿透淋巴管壁至浆膜下间质内。检出胃周小弯侧淋巴结29枚,5枚见癌转移。临床病理分期:T3N2M0,ⅢA期。术后1年,发现癌组织骨髓转移,随访1.3年,患者一般情况差。结论 跳跃式脉管浸润不参与胃癌TNM分期,但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当脉管内癌栓穿透脉管壁至间质内,则参与TNM分期,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19.
殷杏花 《吉林医学》2013,(29):6074-6075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胃癌的特点和临床病理类型,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胃镜室送检的胃黏膜活检标本1 223例,从中选出病理诊断为癌或高度怀疑是癌的病例共79例,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黏膜活检胃癌的检出率是6.46%,男性多于女性。胃镜检查考虑为癌的是42例(53.16%),溃疡性质待定,结合病理的29例(36.71%),考虑糜烂性胃炎的8例(10.13%)。病理诊断管状腺癌40例(50.63%),低分化腺癌8例(10.13%),黏液腺癌7例(8.86%),印戒细胞癌3例(3.80%),鳞癌2例(2.53%),腺鳞癌1例(1.26%),淋巴瘤1例(1.26%),高度怀疑是癌的17例(21.52%)。结论: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的必须途径,两者应密切配合,以提高对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早期胃癌病例13例,均经胃切除标本连续取块切片检查证实,其中粘膜癌7例,粘膜下癌5例,1例因于活检时已将癌灶全部切净,故切除标本中未再见到癌。癌组织位大弯侧者3例,小弯侧者10例,除2例在贲门部外其余均在幽门、胃窦及其邻近部。组织学检查呈乳头状腺癌1例、管状腺癌5例、管状腺癌合并局部低分化或未分化癌5例,低分化腺癌合并局部印戒细胞癌1例。局部淋巴结见转移癌者3例。 早期胃癌的诊断是以临床、X线、纤维胃镜及病理等多方面的检查密切协作来完成的。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应多注意观察胃幽门区及窦部这些好发胃癌的部位。活检应自病变四周及中心部取材,不应少于4块。对有长期慢性胃溃疡史的患者应十分警惕其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