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固定环节进行调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13年3~5月在本科输液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按常规选择手背静脉后,用胶布将手指固定,再用一根胶布在腕关节上1cm处环形固定在夹板上,确认患儿的指关节和腕关节不能弯曲和移动后,按常规步骤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直接按常规方法先穿刺再固定针头,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00),平均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为患儿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先用夹板固定患儿手部再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输液已成为儿科护士的基本操作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影响输液安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患儿静脉留置输液资料,分析患儿留置输液中的问题及对策,现报告如下。1留置针内空气留置针肝素帽内容易存留气泡,微量进入静脉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时给患儿家属带来心理负担。穿刺前先将输液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少许,然后左手持肝素帽使其垂直且近套管端向上,右手持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充满肝素帽及整个留置针,确定留置针内无气泡后,再将输液针头全部插入肝素帽内。连接输液器时,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小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医疗计划顺利进行。方法将120名1.5~6岁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均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试验组穿刺前先固定患儿手背,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外漏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外漏率低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差异。结论患儿手背穿刺前,采用先将其手背固定法,可以提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漏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对于不合作的小儿手、足背静脉输液常需用夹板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进行静脉穿刺再固定 ,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很低 ,于是创新了先用夹板固定好手或足后再穿刺输液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减轻了患儿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1 研究对象选择不能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年龄在 3岁以下 ,进行劝慰解释亦不能配合的患儿 ,各选择 5 0例分别用新旧两种方法进行对比。2 研究方法2 .1 新法固定组 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 ,然后用长短软硬适中的夹板用胶布固定于穿刺部位对侧两端 3cm以上 ,保证能够充分暴露…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背部的静脉输液时,常因固定不牢靠导致针头滑脱,影响了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科自2002年10月对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方法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方法先将骨科用小号夹板下端置于与患儿手指平齐,上端置于肘关节以下、患儿手腕关节上6~7cm处,再用长胶布把患儿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固定在夹板下端,接着用一根胶布固定夹板上端,然后在患儿腕关节上4~5cm的夹板处捆扎上止血带,选择并充分暴露血管后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柄,再用胶布重新固定夹板前端及患…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保证输液安全,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用药及时方便等优点,近年已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由于家长担心将留置针带回家出现感染、针头脱出及出血等,以至在门诊输液中很少应用留置针。我们自2001年在门诊患儿输液中开始使用留置针,同时加强了宣教工作,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史荣林 《家庭护士》2007,5(12):60-62
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输注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注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制新式小儿静脉输液夹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输液的患儿中有85%的患儿都采用小夹板固定位置,以确保输液过程的顺利。传统的夹板制作比较复杂。一般都取一大小适宜的木板,然后衬以棉花垫,再用棉布包裹好,用针缝起来才能使用,这种方法非常麻烦,又浪费棉布,而且不能一次性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还要注意保存,常因不断丢失、污染、毁坏而不能重复使用,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年来,我科一改过去的传统制造方式,而采用装安瓿的纸药盒为小夹板应用于小儿输液。方法:将17cm×7.scm或15cm×5.5cm大小的空药盒直接放置于患儿输…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恐惧疼痛原因,采取穿刺技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静脉穿刺前,检查输液针头有无倒钩、阻塞,针头与针柄是否漏液,如有异常立即更换.为使穿刺血管充容,很多护士将止血带紧紧地捆在患儿肢体上,让患儿感到压抑的痛苦,若在扎血带的部位先围上一层衬垫,再扎止血带,扎好止血带后勿拍打穿刺部位,以消除患儿的痛苦与不适[1].将左手拇指紧紧地压在针柄上,被挤压的针头对局部皮肤组织的牵拉引起疼痛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具有保证输液安全,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用药及时方便等优点,近年已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由于家长当心将留置针带回家出现感染、针头脱出及出血等.以至在门诊输液中很少应用留置针。我们至2003年在门诊患儿输液中开始使用留置针,同时加强了宣教工作,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分组较多,且每组液体量在30~80mL,而保证小儿静脉输液药量的准确是儿科输液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作者认为,加强护理干预(输液拔针时机的掌握和健康宣教),对患儿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确有较大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急门诊静脉输液患儿216例,随机分为护理组109例和对照组107例。护理组输液前后加强沟通,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输液过程中观察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输液。结果:护理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9.91%,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91.47%,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0.37%,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7.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加强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为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问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增加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输液操作程序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变输液操作程序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患儿按输液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原有的输液常规方法穿刺后用夹板固定,观察组采取先用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后再穿刺,再加强夹板固定.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变原有的输液操作程序缩短了穿刺时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药物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留置针替代头皮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一般选择患儿头皮上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留置。但目前大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多次输液,大的血管因反复穿刺已被破坏,还有部分患儿已经发生输液困难,这样的患儿已经很难再找到较大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而细小的头皮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很难成功,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改进常规置管方法,使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头皮细小静脉置入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将操作方法及使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输液完毕拔针时患儿往往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采用一种新的拔针方法,发现患儿哭闹现象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1方法头皮静脉输液完毕,用玩具逗引小儿,轻轻抚摸患儿头部,并同时揭开胶布,顺着血管离心方向,边分散患儿注意力,边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迅速拔出头皮外,并同时用消毒棉签压住穿刺点至无出血为止。2讨论通常采用传统拔针时,将棉签压住头皮穿刺处,血管被压瘪,这时针尾如再向上挑,向外拔针时,针头就会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而采用新技巧拔针时,先慢后快将漂浮状态的针头向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变输液操作程序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儿按输液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原有的输液常规方法穿刺后用夹板固定,观察组采取先用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后再穿刺,再加强夹板固定。[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变原有的输液操作程序缩短了穿刺时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药物外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输液给药是住院患儿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住院患儿,这大大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输液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儿的抢救、治疗及康复提供保障。但使用留置针输液仍存在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现就住院患儿留置针应用过程中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取血检验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对患儿取血困难、引志疼痛的顾虑并保护血管,提供最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经过体外试验并对30例10个月 ̄11岁患儿采用留置针输液并取血标本。结果:输液前取血不影响检验及输液。封管期间及血需停止输液1min后抽取含封管液及药液的1ml血液,废弃后再取血,同时在对侧肢体用注射器直接取血将其检验值对对照分析。其结果无明显差异。证实对小和采用静  相似文献   

19.
由于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如反复浅静脉穿刺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患儿的痛苦及血管损伤,加之患儿外周静脉本身就比较细,且儿童比较好动,更容易发生穿刺针脱出及穿刺处皮肤渗漏,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增加患儿痛苦。静脉输液港(portA)是将静脉输液装置通过外科小手术埋植于患儿胸前锁骨下浅皮层内,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用于输注化疗药物、高浓度营养液、刺激性药物、采血及输注血制品,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相似文献   

20.
史巍  金慧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25-8525
目的讨论门诊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加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加强查对、巡视、责任心,加强无菌消毒制度,做到儿科门诊输液的优质服务。结果提高了儿科门诊输液质量,减少护理差错,提高了患儿及家长满意度。结论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儿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应变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