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胡春燕 《全科护理》2012,(34):3205-320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78例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17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过程顺利,1例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儿生存至今,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体外循环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王彩芳  张红艳  丁志兰  陈瑞 《全科护理》2011,9(28):2565-2566
[目的]总结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对200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结果]200例患儿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仅1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抢救好转,5例发生肺不张,经肺部理疗后好转,2例发生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其余患儿无明显肺动脉高压表现及并发症。[结论]加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呼吸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脏外科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逐渐趋向于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手术治疗成为现今心脏外科的发展重点。作者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对本院102例(体重〈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总结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4.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97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9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并施以精心护理配合,均痊愈出院.表明护理配合对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后康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条件[2]。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经历全麻、气管插管、升降体温、阻断循环、心肺转流等过程,术后机体易产生循环、呼吸及代谢等的改变;同时,由于婴幼儿体重低、体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逐渐广泛开展,低体重患儿手术风险较高。2000年1月~2004年1月江苏省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对26例10妇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医护人员根据婴幼儿体重小、护理难度大的特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94例婴儿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娜丽 《天津护理》2011,19(6):324-325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手术治疗逐渐向低年龄、低体重患儿的方向延伸[1].婴儿,特别是低体重心脏病的婴儿都存在发育不成熟、营养不良、病情复杂等特殊原因,对其施行心脏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因此对手术的护理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94例婴儿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76例8公斤以下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根据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分别总结术前准备、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手术方法、术后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死亡11例。出现各种并发症49例。随访3月至4年,术后生长发育逐渐正常,心功能良好。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治疗才能有效地提高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正>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1]。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条件[2]。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经历全麻、气管插管、升降体温、阻断循环、心肺转流等过程,术后机体易产生循环、呼吸及代谢等的改变;同时,由于婴幼儿体重低、体表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68例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观察分析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中尿量、平均滤液、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死亡病例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1.
严伟  孙国珍  陶源 《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5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ICU的护理措施与经验。方法:对40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在ICU对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电解质及其并发症的监护及护理管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39例康复出院,1例死亡,其中发生低心排2例,出血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4例。结论:加强对低体重儿体外循环术后ICU的监护和护理管理,能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陈进文  陈幻  何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73-875
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ICU监护的10kg以下的6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婴幼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监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回顾2007年8月~2008年12月在ICU监护的10kg以下的58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常规监护。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撤机次数、并发症、死亡率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撤机次数、并发症、死亡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监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纳入研究,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7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道管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吸痰护理、肺部体疗、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试验组(4.84%)低于对照组(12.99%),住院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短。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艳芳 《全科护理》2011,(24):2168-217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介入治疗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结果]2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成功实施封堵,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振修 《临床医学》2012,32(8):118-1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TP)患者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方法,为今后的相关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河南省胸科医院2002年7月至2010年2月36例行心脏直视手术TP患者行及时针对性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36例患者术后有2例因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重大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尽管出血风险较大,但经过精心手术和及时恰当的护理处理,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1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例因术后引流多再次开胸止血,2例因术后低心排出量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护理配合不当所致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认真的护理操作的普片原则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是减少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306例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肺部情况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VAP的相关因素除患儿的个体情况外,与体外循环时间(ECCT)、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天数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CPB术后患儿的具体情况,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治疗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声带麻痹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做好插管时期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的护理,减少患儿在插管过程中的躁动行为,防止损伤喉返神经及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撤除呼吸机的配合及撤机后的护理,观察患儿的发音情况,有无声嘶、呼吸困难,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防止误吸。结果:15例患儿均恢复良好,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最后均顺利出院。结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改善声带麻痹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