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JOA标准),地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通过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膛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5例(5个关节)翻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人工假体的晚期松民 关;人工髋关节翻要根据髋臼和股骨  相似文献   

2.
谢守宁  董纪元  王凯 《重庆医学》2017,(30):4263-4265
目的 探讨钽金属Jumbo臼杯在对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Jum bo臼杯对32例髋臼缺损髋患者行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效果.结果 32例髋臼缺损髋患者关节翻修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27.52±11.32)个月,结果显示翻修假体无移位、周围无透亮区,螺钉无断裂;Harris评分由术前(29.87±7.87)分提高到(86.45± 1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髋白骨缺损翻修术中,使用钽金属Jumbo臼杯可降低手术难度,有利于宿主骨锲入、恢复旋转,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置换是20世纪矫形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由于存在无菌性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在所难免。髋臼翻修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假体周围的骨缺损以及如何稳定髋臼假体。在众多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中,最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通过植骨恢复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打压植骨配合使用骨水泥髋臼处理髋臼骨缺损的方法有良好的临床随访及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行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5a,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感染、假体四周骨折等并发症,X线显示髋臼骨床与植入骨完全愈合,髋臼钛板与植入骨、假体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骨溶解和髋臼内衬位移病例。Harris评分75~93分,平均(85.46±8.26)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张铭华  李波 《重庆医学》2008,37(19):2175-2176
目的 介绍螺旋臼联合植骨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骨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21例在翻修术中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按AAOS分:型8例,Ⅱ型13例;Ⅰ型采用螺旋臼联合颗粒-植骨,Ⅱ型采用螺旋臼联合结构性压碎屑性植骨;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6月,平均22.8个月,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植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吸收.Hart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翻修术前平均28分,术后均84分.结论 采用螺旋臼联合植骨修复翻修术中Ⅰ、Ⅱ型髋白骨缺损,与骨床接触更紧密,减少植骨界面间微动现象,同时可阻断乙烯臼与髋臼骨质接触,减少骨溶解.该方法可有效修复Ⅰ、Ⅱ型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 ( JOA标准 ) ,对 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 ,通过 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 :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均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 5例 ( 5个关节 )翻修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假体的晚期松动与界膜组织形成有关 ;人工髋关节翻修要根据髋臼和股骨骨床的结构与力学强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打压磨挫植骨联合Jumbo臼杯治疗PaproskyⅡ型髋臼缺损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髋关节翻修术且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打压磨挫植骨联合Jumbo臼杯治疗PaproskyⅡ型髋臼缺损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髋臼旋转中心高度、髋臼外展角、偏心距)、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9~36(24.5±6.3)个月。手术时间为90~312(126.2±31.7)min,手术出血量100~420(216±93)ml,围手术期输血量0~4(2.1±0.5)U。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VAS评分、髋臼旋转中心高度、髋臼外展角、偏心距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少1年后的末次随访上述各指标与术后6个月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4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腘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联合Jum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存在髋臼缺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植骨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58例75髋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对根据骨缺损的情况分别进行颗粒性、结构性和混合性植骨,术后对其中46例(5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6个月。X线检查显示54髋植骨处愈合, 无明显骨吸收,占91.5%;5髋出现植骨边缘透亮带,占8.5%。 术前Harris 评分28~42分,平均34.18;术后髋关节功能,优:23例28髋, 良:20例26髋, 尚可: 3例5髋,优良率91.5%。结论自体骨重建存在骨缺损的髋臼, 增加了髋臼覆盖,提高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稳定自性,近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张斌斌 《医学综述》2014,20(19):3544-3546
髋关节翻修术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前和术中能否准确评价髋臼骨缺损、能否重建髋臼正常形态,恢复髋关节功能,决定着手术的成败。评价髋臼骨缺损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利弊;在髋臼骨缺损分类的基础上可有多种植骨方式及髋臼假体选择来重建髋臼,特殊髋臼假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疗效。该文对髋臼骨缺损分类及髋臼重建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作为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开展。虽然随着各种技术环节的发展,初次置换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有所延长,15~20年的生存率为90%,但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绝对数的增加等各种原因,需要做翻修术的病例也在逐渐的增多,在美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有10%为翻修的病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由于术中解剖结构的变异等各种因素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对手术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的要求较高。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和股骨侧因骨溶解、假体和骨水泥取出而引起的骨缺损是常见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对髋关节翻修术中各种骨缺损的分类及如何通过植骨、选择合适的植入物来修复与重建翻修手术中的骨缺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雨  王爱民  沈岳  孙红振  杜全印 《重庆医学》2007,36(10):947-9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6-58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1)王爱民提出的新的骨缺损分类法简单清晰,能更好的指导髋臼重建手术。(2)对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3)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重建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较好。  相似文献   

12.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同种异体骨板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计38例全髋关节翻修病例,其中25例股骨骨缺损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股骨缺损,随访时间8~24个月.结果 25例同种异体骨板移植修复股骨缺损患者均临床愈合.结论 同种异体骨板修复髋关节翻修股骨骨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羊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抗感染作用。方法:内蒙古绵羊30只, 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6CF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明胶海绵置入至右侧髋关节内, 术后3周时,羊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清创, 实验组15只羊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对照组15只羊植入单纯骨水泥假体。间隔5周后,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及假体位置。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3周后感染率为100%。间隔5周后,实验组感染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36, P<0.05)。X线片证实两组假体位置良好。病理切片镜下实验组中性粒细胞<5个(除外被证实感染的1只),对照组可见满视野的中性粒细胞。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羊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缺损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髋臼骨缺损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模型三维模型。方法:根据成年人CT扫描数据,利用Unigraphics软件手工提取边界,重建骨盆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三维模型,并人工制造骨缺损。结果:建立了不同假体内与骨盆髋臼结合的三维模型。结论:下一步根据髋臼所受到的载荷,加载在髋臼的模型上,进行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7.
Wang J  Fujio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07-609
目的比较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混合骨移植的愈后及差别。方法41例病人移植骨使用自体髂骨和本单位贮存低温冷冻股骨头。自体骨移植18例,同种异体骨移植8例,混合骨移植15例。分别在6周、3、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观察X线片。结果6周时,移植骨为吸收像,约31%(13/41);3个月时,出现愈合征象约88%(36/41);6个月时,移植骨重塑开始约39%(16/41);12个月时,除4例假体松动的病人外,其余37例全部出现重塑。4例假体松动的病人中,3例细菌性感染,1例移植骨坏死吸收。另外5例并发症为:术后人工股骨头脱臼1例,股骨干骨折3例,股骨大粗隆不愈合1例。结论移植骨愈合过程中,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之间,混合骨与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之间愈合速度及愈合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evere acetabular bone deficiency is a major challenge in acetabular revision surgery. Most cases requir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etabulum with bone grafting and a reinforcement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dure for severe acetabular bone deficiency in acetabular revision surgery.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12 patients (2 males and 10 females) with severe acetabular bone defects who underwent implantation of a reinforcement device (ring or cage) and bone grafting between February 2003 and October 2008. Using the Paprosky classification, 2 cases were Paprosky IIC, 6 were IIIA, and 4 were IIIB. The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was 63.0 years (range, 46–78 years). During revision surgery, a reinforcement ring was implanted in 6 patients, and a cage in 6 patients. Th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37 months (range, 9–71 months).
Results  The average Harris Hip Score improved from 35.2 preoperatively to 82.9 at the time of the final follow-up visit.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8 hips (66.7%), good in 2 (16.7%), and fair in 2 (16.7%). Osteolysis was found in 1 case, but did not worsen. Three patients had yellow wound effusion, with healing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ressing changes, debridement, and antibiotics. Dislocation occurred in a 62-year-old woman. Closed reduction was performed, and dislocation did not recur.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acetabular fracture, nerve injury, ectopic ossification, aseptic loosening, or infection.
Conclusion  Reconstruction with a reinforcement device and bone graft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bone deficiency in acetabular revision surgery, given proper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32例41髋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重建髋臼和股骨近,所有病人均在真臼位置行全髋置换术,应用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的解剖参考标志,术后测量假体的前倾角。结果所有病例均于随访至6个月,均未发生脱位,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放置臼杯的位置,是减少术后脱位的关键,而在放置过程中出现臼杯放置错误也是常见的。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确定臼杯前倾角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